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杨民老师(右一)使用“三创”教学法让盲生积极参与维修课程的学习,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文_杨民
作为一名从事盲生教学工作33年的特教老师,我教过的盲生有近400人。盲生受视力障碍影响,动手能力弱,导致他们缺乏自信,不利于融入社会。为了帮助盲生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引导他们通过参与劳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我负责维修课程教学后,摸索出了一套“三创”教学法,让盲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维修课,目前学生反馈良好。
“一创”:创设多维度、可感知教学场景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非常普遍。盲生由于视力有缺陷,得到的来自家庭的呵护更是加倍的。我教过的不少盲生,从小就依赖于家人的各种“包办代替”,以至于上学以后连上厕所、去食堂都不能独立完成。刚开始上维修课时,有不少家长找到我说情:“老师,我们可从来不敢让孩子碰刀子榔头这些危险的东西,他能行吗?”“老师,我们孩子看不见,用不了钳子、电锯这些工具啊!”“老师,维修课上但凡是碰电的,我们孩子就不学了吧?”
一边是视力残疾的学生,一边是顾虑重重的家长。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我还是决定挑战一下,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维修课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创设多维度、可感知的教学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辨识度较高的教具可以给学生安全感,使盲生快速地融入教学场景。我把工具箱柜、劳动保护用品(包括手套、护目镜、头盔)等教具都贴上两种标签:一种是色彩醒目、放大版的汉字,方便低视力学生辨识;另一种有盲文备注,供全盲生触摸和查找。此外,简洁有序的环境,也有助于吸引盲生的注意力。最后的效果令人惊喜,不少刚进入教室的低视力生一下子就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开心地问这问那;而全盲生则仔细地触摸各种教具,他们一会儿拿起榔头,一会儿拿起扳手,叮叮当当的声音让他们兴趣大增,个个都兴奋不已 :“老师,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工具啊?我想试试!”“老师,我用这个电钻真的可以给妈妈装衣架了吗?”这个时候,我会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小小工具包,告诉他们:“以后上维修课就用这些工具了,你们都要自己收好哦!”孩子们个个如获至宝,高兴得不得了,每个人都对维修课充满了期待,这就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创”:创建引导式思考氛围
盲生要想学好维修课,勤动脑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为盲生营造思考的氛围,激发他们探索的主动性。
“观察”中思考,是盲生上好维修课程的先决条件。我在教学过程中,从讲解每一件工具的用法到描述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从示范操作到辅助指导,都有意识地放“大”放“慢”,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比如在上《剥接电线》一课时,我刻意放慢手里的动作,剥去绝缘层、拧转裸露的电线、再用绝缘胶布包裹住裸露部位……剥接电线的每个步骤,我每做完一个步骤都会停下来,让低视力生上前观察,通过看学会动作要领,同时要会复述步骤要领后方可回到座位上进行操作。对于看不见的全盲生,我则邀请他们上台,通过触摸去感知动作要领,并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你摸到了什么?”“这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我们又该做什么?”让他们通过触摸去感知,并同时开动脑筋思考每个动作要领……周而复始,学生们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一摸“看”、二思考、三还原?!肮鄄?思考”方法:即通过触摸感知方法要领,再去思考,最后实际操作将零件进行还原。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螺丝刀、羊角锤、老虎钳等工具的操作要领,还学会了拧螺丝、钉钉子、剪铁丝等维修方法和技巧,甚至有的孩子还学会了使用电动工具,进步特别大。
此外,我还通过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和集体讨论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盲生思考的主动性。此外,生活场景式教学,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学生们学会使用活扳手后,我会带着他们一起去维修宿舍卫生间的水盆。“台面上的问题怎么在台下解决?”“看不清钻孔怎么办?”“够不到螺丝怎么办?”我会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们一起思考?!袄鲜?,可以躺在硬纸板上仰面操作。”“可以躺在运货的平板小车上,利用轱辘自由变换角度操作?!焙⒆用悄阋痪湮乙痪涞厍来穑瓤焖俚亟饩隽宋侍?,又形成了全班参与、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三创”:创造合作互助的学习机会
建立信任、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盲生自信,增进彼此交流。我在维修教室的作品展示区开辟了一块“螺丝盲文墙”区域,这是需要两个人分别站在孔板墙内外,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即低视力生站在墙的一面,先用活扳手将螺丝定位;站在墙另一面的全盲生则用活扳手捏住螺丝,双方运用工具相互配合、彼此助力,才能拧紧螺丝。这个“螺丝盲文墙”看似简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既锻炼了盲生手部精细化动作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同时还收获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我们班的小凯是一名智力、视力双重残疾的孩子,他性格活泼外向,但是肌肉控制能力较弱;而全盲生小章虽然腼腆胆小,但是动手能力很强。两个人不久前因为一件小事产生了一点摩擦,得知情况后,我安排他们组队参加“螺丝盲文墙”的活动。刚开始两个人谁也不理谁,结果其他组都快完成任务了,他们还在互相埋怨,频频出错。最后,他们发现全班同学都在等他俩的时候,两个人开始着急了。“是我不对,我不应该赌气的!”“我也不对,我们一起配合好好完成任务吧!”两个人变得平心静气起来,他们相互商量,彼此配合,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就这样,“螺丝盲文墙”让两个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了。
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维修课不仅让盲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还让他们体验到了参与劳动后的“辛苦并快乐着”。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也许双手满是灰尘,脑门儿上都是汗水,但是他们学会了拧螺丝、装灯泡、组装桌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发自内心的自信和珍贵的友谊,这些收获将一直陪伴着他们,照亮未来前行的路程。
(作者单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