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残疾人是一个特性突出、类别多样、需求多元、特别困难的群体,对适宜的服务有着特殊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也就研究提出残疾人服务标准体系做出要求。
从总体看,我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残疾人服务总量还不足,分布还不均衡,质量效益还不高。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相关标准还较为短缺,有的方面还存在空白。因此,加快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扩大残疾人服务供给、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有效扩大内需和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加快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完善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专门对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进行部署,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通过进一步加大在组织、规划、机制、智力和财力等方面保障,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加快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要聚焦残疾人基本民生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发布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相关标准近200项,下一步应以残疾预防、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托养照护、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盲文手语、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无障碍环境、权益保障、社会工作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结构合理、互相衔接、实用管用的残疾人服务新型标准体系,为促进残疾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要重点研制急需短缺的残疾人服务国家标准。一方面,要完善与保障残疾人权益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行业起引领作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推动各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加强残疾人服务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筑牢残疾人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底线。
加快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还要加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要通过提高残疾人服务从业人员标准化素质与能力,加强并充实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专家库建设,提高相关技术委员会专家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培养残疾人服务领域国际标准化复合型人才,为残疾人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随着残疾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推进,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将享受到更加优质适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而这也将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