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跃和妻子在打包小黄姜
(华夏时报记者 文梅 实习生 孙家琪 文山报道)12月中旬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风和日丽,温暖如春。早上八点半,车子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缓行了一个半小时之后,稳稳地停在了文山市平坝镇平坝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门外。
服务中心内,杨正跃和妻子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所熟悉的工作:折纸箱、分装小黄姜、称重、封箱……“今天差不多有40多件货要发出去?!毖钫拘ψ鸥嫠摺痘氖北ā芳钦撸懊趴谀潜叻抛诺募赶湫』平际且淖叩摹?。
今年39岁的杨正跃患有终身残疾——脊柱弯曲,行动十分不便。12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直性脊柱炎剥夺了杨正跃和小伙伴们随意玩耍打闹的权利,也使其失去了正常读书、工作的机会。2006年,25岁的杨正跃萌生了外出打工养活自己的想法,然而,幸运之神却没有眷顾他。在接下来的十年间,杨正跃不断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直至2016年8月,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走进文山。在参加了30多场专业化培训后,杨正跃于平坝镇成立农村互联网超市,正式开始电商创业。通过在拼多多、一亩田等网络平台上销售当地农产品,来为村民提供农产品进城和网货下乡服务。四年来,互联网超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月营业额已从最初的几百元增加到如今的上万元。
电子商务助推脱贫攻坚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百色市,南接越南国,西靠红河州,北连曲靖市,是全国唯一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山区、贫困地区和原战区为一体的自治州。全州总人口367.2万人,贫困村8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5.37万户64.31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四位。其中,残疾人22.16万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持证残疾人40596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华夏时报》记者从文山州残联了解到,全州有视力残疾4.2万人,听力残疾4.88万人,言语残疾0.45万人,肢体残疾5.58万人,智力残疾0.84万人。此外,91.88%的持证残疾人居住在农村。
针对这一现象,文山州利用电子商务的便利性与可操作性,积极开展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网上开店、网店装修、运营推广、图片处理等基础知识,不断提升残疾人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的能力,鼓励残疾人通过电商行业实现脱贫增收。
杨正跃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抓住机遇,做起电商。2017年,在镇党委和残联的关怀指导下,成立一年多的平坝镇互联网超市注册了文山市沃野商贸有限公司,并申请了自己的商标——云沃野。此后,超市的经营范围和服务种类不断扩大,不仅有互联网服务,还有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电动助力车代理销售,快递配送,农产品上行销售等等。
“在农村做电商比较琐碎,主要是帮老百姓把农产品卖出去,再帮他们把需要的东西买回来?!毖钫靖嫠呒钦撸吧罱煞颜庑┓裎颐且沧?,村子里的一些老人出行不便,如果我们不提供这些服务,那他们一个来回就要一天?!?/p>
此外,文山州还积极鼓励电商企业利用自身网络技术、营销渠道、信息物流等优势,通过“互联网+基地+残疾人”模式,吸纳残疾人从事电商相关工作,帮助残疾人就业。在杨正跃的公司中,网络兼职接单员多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拔易陨硎遣屑踩耍啦屑踩说募栊?,想帮他们融入社会。”杨正跃说。
2018年10月,杨正跃又联合沙子洞、平地、长冲三个贫困村委会组建文山福星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户成立沙子洞果蔬基地。提起做基地的初衷,杨正跃告诉记者,一方面希望让村子里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不用外出打工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则希望把好的技术推广给大家,带动大家一起增收。
“今年的李子营业额超过一千万,生姜稍微差一点儿,也有八九百万,毛利润二三十万左右?!毖钫靖嫠摺痘氖北ā芳钦?,除了西藏、内蒙古、甘肃等偏远地区外,当地的小黄姜、李子、菠萝、柿子等农产品目前已销往全国多个省份。
摇身变成致富带头人
对杨正跃来说,从事电商不仅使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帮助了其他贫困残疾人就业增收,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健全人实现脱贫摘帽。
2013年加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杨国春便是在杨正跃帮扶带动下实现脱贫摘帽的健全人之一。因需要照顾家中94岁的老人,杨国春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在家务农维持生活。杨国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家中共种植生姜、辣椒和菊花五六十亩,然而,由于缺少技术和销售渠道,年收入仅有两三万,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6年,在通过农村互联网超市进行农产品销售之后,杨国春年纯收入达到四五万,较之前翻倍。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过得更有奔头,2019年,杨国春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除了杨正跃,文山市麻栗镇下凉水井村委会丫口寨村的韦济洪也从肢体一级残疾的重度残疾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02年,时年38岁的韦济洪因一场车祸而导致半身瘫痪。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韦济洪没有被生活击倒,而是很快振作了起来。他观察到,自家旁边的山上常拉下来一些被称为“废料”的石头,这些石头被扔在山下,无人问津。内心感到可惜的韦济洪决定变废为宝,将这些“废石”利用起来。
2010年,他利用县残联为他申请的15000元创业补助和10万元创业贷款,创办了自己的石碑厂。十年来,韦济洪不仅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石碑厂发展壮大,还利用石碑厂带来的收益创办了腻子粉厂、种植了190亩甘蔗,收入来源不断增加。
如今,韦济洪每年毛收入近200万元,纯收入约30万元?!吧聿兄静徊新?”韦济洪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甘蔗种植规模,把它做大、做好。”
“村里有30多户人家跟着他(韦济洪)做事,收入都提高了?!毕铝顾逦岬匙苤榧谴髡栏嫠弑颈钦?,目前,韦济洪的厂子中共有7名固定员工,20-50名兼职员工,其中石碑厂员工每月工资约15000元,腻子粉厂员工每月约5000-6000元,是丫口寨村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