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通江“邓妈”独创“理发手语” 为26名残疾孩子找到未来

2013-03-12 09:54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昨日上午8点半,巴中市通江县西门桥头的“残疾人专业理发店”准时开门。店主邓美正站在假头套前吹剪着,在她的身旁的3名孩子仔细地观察着,邓美也十分留意孩子们的反应。“左手握梳,右手侧剪。”配合着口型,邓美朝孩子们演练了2次。见孩子不理解,邓美又在旁边的小黑板上画示意图,3人恍然大悟,邓美伸出大拇指,以示赞许,“这三个孩子同其他的孩子不同,他们是残疾人。”邓美说。

39岁的邓美,在这群只有十几岁残疾孩子眼中是“邓妈”。“邓妈”在历经左眼摘除手术、丈夫去世、生意受阻等磨难后,2007年至今,邓美先后教授26名残疾孩子学会理发、按摩等技艺,让这些孩子能够自尊自强的生活。

她的爱心  让26名孩子找到温馨的家

记者走进这间整洁、温馨的小理发店,墙正中悬挂着“通江县残疾人美容美发培训点”。伴着轻松舒缓的音乐,你会发现店员们正用手语进行交流。邓美说:“客人来理发时,通常是我询问客人剪什么发式,然后我用手语转达给孩子们。”

据了解,12位店员中,除邓美外,有6名是聋哑残疾人,2名是肢体残疾人。和聋哑的孩子交流,除以手语为主外,店里还有一块小黑板。“当我们交流有困难时,就会写在上面。”邓美说。

开店6年多来,邓美的理发店已成为残疾孩子们的家。邓美还专门请了一位保姆给孩子们做午饭。有的孩子家离县城较远,她就让4名女孩子住在自己家里,还让3名男孩子住到弟弟家中。

邓美还会把每个孩子的生日在挂历中圈出来,到了孩子们的生日时,大家就聚在一起,给“寿星”庆祝生日。

她的骄傲 免费教技艺残疾孩子能自主创业

如今,邓美已先后免费培训了26名残疾孩子,这些孩子年龄大多只有十几岁,他们有来自通江的各个乡村,还有来自巴中市特殊学校的6名学生,其中有17人已自主创业。

36岁的张鹏(化名),经过“邓妈”的培训后,现在在县城东门单独开了理发店;来至瓦室镇19岁的李天菊(化名),通过半年的学习,现在在成都美发店上班,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她的执着 分店竞争大理发店将继续开下

2007年,邓美有了自己第一家理发店,随着自己的辛苦经营,现在邓美还开了一家分店,除总店有8名孩子外,分店也有2名残疾孩子。总店由于路段较好,年纯收入有6万元,但在长途汽车站大门旁的分店由于周边理发店多,竞争激烈生意不是很好,但她还是打算继续开下去。“如果不开,现在的10个残疾孩子咋安排,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想来学技艺咋办?”邓美说。

她的心愿 租个大铺面帮助更多的残疾孩子

在邓美心中,考虑最多的就是这群孩子们的未来。几年下来,她将吹剪烫理染、美容、新娘妆、全身按摩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逐个把关后,再准许他们“出师”。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她还独创了“理发手语”。为了让孩子们能挣到钱,她的店理发收费总比别的店低一些。孩子们创业了,她会送上花篮,有空时自己还会去看看。

现在,邓美自己的孩子也4岁了。说起梦想,邓美想租一个面积大一点的铺面,办一个30人左右的培训班,这样可以分担一点经济压力,帮助更多残疾孩子。“如果能申请到项目支持或无息贷款,我就能帮更多的残疾孩子。”邓美说。

■邓妈的坚强 压力再大我也要坚持下去”

在外人看来,邓美是一个成功的女强人。而背后的辛酸,只有邓美才知道。邓美的家在新场乡农村,1990年读初二的她,只有16岁,由于家庭贫困,家中4个姊妹都要上学,她只得辍学回家。18岁时,她就独自一人到县城学理发手艺。3个月后,她靠借的200元钱,置办了剪刀、梳子、吹风机等用具,借了一辆自行车,开始到青峪乡、板桥乡,走村串户,为老百姓理发。

2005年,正打算开理发店的邓美遭遇到人生第一个打击。由于左眼患红膜眼突出,2006年在医院做了摘除手术。左眼永远失明的她一度意志消沉,2007年,通江县残联得知了她的情况,为帮助她,残联就业服务所所长游顺玉陪她到南江县的一个盲式按摩培训班学习。游顺玉回忆说:“她还当上培训班的班长,她的性格也慢慢变得自信开朗了。”

2007年,邓美结婚后,开起了理发店。正当生活步入正轨时,她的丈夫却患上了哮喘病,她只得独立支撑这个家。2009年,在孩子出生不到两个月时,丈夫就永远的离开了她。但就在这一年,她收了2个残疾孩子当学徒。“想到那些残疾孩子,家里压力再大,我也要坚持下去。”邓美说。

■邓妈的关爱 邓妈帮她找到爱情

来自春在乡的聋哑孩子张倩(化名),性格内向,2007年刚来店里时,整天以泪洗面。有一次,客人想理平头,她却给人家剪了个光头,邓美只得连忙向客人道歉赔偿。事后,邓美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把自己的曲折经历讲给她听,带她回到自己家里,过年时陪她回家。张倩现在把邓美认了“邓妈”,每月收入在2500元,在“邓妈”的牵线下,已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如果张倩结婚后要住在城里,只要她愿意,我愿意腾出一个房间给他们。”邓美说。

上一篇:遂宁市4万多名残疾人今年将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下一篇:河东区再添残疾人就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