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广东省残联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将残疾人业务纳入“数字广东”建设范围,残疾人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把事情办好;二是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基地首期建设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惠及全省540万残疾人及其家庭,并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记者就此专访了广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永安。
广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永安
文 图_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七代会记者组
今年5月21日全国助残日期间,我们广东省的“粤省事”移动民生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由广东省政府牵头,腾讯负责系统开发,华为提供硬件支持的国内最领先的省级数字政府样板,也是“数字广东”发布的第一批政务民生应用。
“粤省事”是一个微信小程序,“粤”代表广东,“省事”就是不用出门,刷刷微信就把事办了。第一批共有142项民生服务项目上线,其中,我们的残疾人服务就占了9项,包括办理残疾人证、残疾人个税减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南粤扶残助学金等高频基础业务。相比传统的网站、APP等线上业务办理模式,它更简便,并且相当人性化。残疾人只需跑一次——到医院体检定级,之后就可以足不出户,在这个小程序平台办理各种事项。
这个平台发布当天,首先进行现场演示的就是我们残疾人服务项目。这是我们紧跟政府发展趋势,将残疾人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协调发展的一个成果,也大大加速了广东残疾人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进程。除了省政府的大胆谋划,残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派出两位残疾人技术专员,专门负责对接,就残疾人业务梳理及小程序上线事宜进行了反复测试和论证。
在全国残联系统中,省一级的残疾人理事长共有三位,我是其中之一。我从残联的普通科员干起,近三十年了,跟着残疾人事业一路走来,最直接地了解残疾人之痛,也最真切地了解残疾人之需。其中,残疾人康复这块,我研究多年,也倾注了最多精力。
大家都知道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但康复究竟是什么?是学科?是专业?是职业?是行业?很难回答。过去普遍把康复归为康复医疗,后来又有了工疗、农疗、职疗、社疗、娱疗、艺疗、食疗等,但其学科背景和知识体系都不是医学或者不完全是医学。随着残疾概念从医疗模式到社会模式的演进,康复概念也从仅指医学康复的狭义康复,变为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的广义康复。那么,适应新概念下的康复,就要综合地、协调地运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多学科共同应用的康复科学体系,推动康复服务转型升级。
狭义的康复是医生做的,我们要做的是广义康复、系统康复。世卫组织在2001年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系统理论),提倡整合“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基地就是在ICF系统理论和大康复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卣嫉孛婊?6047平方米,首期建筑面积约55000平方米,投资3.5亿元。一共分两块,一块是教育康复,一块是康复工程。教育康复是按照省级幼儿园的标准建设,服务5类残疾儿童,一类一栋楼,还有一栋综合楼,专门为这5栋楼服务,共占地3万多平方米,我们同时招收健全及残疾儿童,这将是全省首个健残融合教育基地和残疾儿童康复华南区域中心?;褂?万多平方米,要建成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
目前基地二期已经立项招标,这是一所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为特色的现代综合康复医疗服务专科医院,按国家三级康复医院的标准来建,具备临床、科研和培训能力,日平均门诊量或短期康复服务残疾人有望达1000人次。一期二期的建筑群全部打通,还建有体育运动场馆,真正实现一体化、综合化。
这个康复基地的建设完成,对广东省540万残疾人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喜事,将为保障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发挥重大作用,并在华南区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在接下来的发展运营中,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既对标国际一流,又打造广东特色,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