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1984年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席,后参与中国残联组建工作。
1988年~1991年任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改革开放之前,我就在民政部(那时候还叫内务部)城市福利司搞残疾人工作。1984年,我又到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以下简称盲聋哑协会)任主席。那时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刚刚成立不久,我们这两个单位同时归民政部代管。
到盲聋哑协会以后,我是想一展身手,有所作为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发现有点壮志难酬的感觉。当时在民政部代管下开展工作有很多阻碍。一是经费困难。一年的工作经费只有70万。这些钱连开会都紧张。有一年我们召开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三届三次委员会暨表彰先进大会,会开完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同年9月,还想在上海召开全国盲人聋哑人职工教育经验交流会,出席代表140人,钱不够怎么办?就叫代表自付住宿费。代表们呼声颇多,我们也感到不妥?;褂幸荒辏衣释鸥靶录悠虏渭友侵廾と斯ぷ骰嵋榧笆澜缑と烁@?,他们提出要中国担任常任理事国,我们拒绝了?;毓?,主管部长问我为什么拒绝。我说常任理事国每年都要开会,我们哪有钱去参加呢?二是有时候和民政部一起发文受到很大限制。比如1984年,国家体委牵头与我们盲聋哑协会,以及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起,举行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崆┩ㄖ氖焙颍腥怂?,协会是局级单位,提议在通知的会签署名中取消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这件事让我很伤心,这是我们协会的主业,为什么不让签名?虽然最后经与民政部领导说明情况后,让我们加入了会签名单,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按照盲聋哑协会这样的体制格局、地位和财政状况,要想有所建树,实现突破,真是很难很难。
此时邓朴方他们创办的基金会已经成立了,虽然还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组织架构什么的还不完善,但在我眼里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前途无量。而盲聋哑协会在1960年就已经成立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30个地市,1600多个县、区,都建立了协会,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可以说有千军万马了,如果这两个团体能够合作,建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应该可以优势互补,能为残疾人做更多的事情。有一次在民政部的部务会议上,我和邓朴方碰到面,我们就谈起了两会联合的问题,他也很赞成。紧接着邓朴方领头,紧锣密鼓地开展两会合并建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的事情。
1987年7月21日,民政部通知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筹备组。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张德江为召集人,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期间分歧较大,争论不少。1987年12月,国务院同意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享受正局级待遇,民政部代管,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与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区建立业务联系。但这依旧没有解决民政部代管的弊端。
12月10日,民政部又批示成立新的筹备组,由邓朴方任组长。此次,筹备组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工作,参考了很多国外的经验,决心要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何为中国特色呢?在中国残联的性质上,我们巧妙的设计成事业团体,职能是代表、服务、管理,这有别于只有代表和服务职能的一般群众团体,我们还有行业管理的职责。同时筹备组建议各级残联归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并建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发挥协调作用。这是关键的一招,没有这招就没有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也没有今天残联辉煌的成就。后来我们称这种性质叫“亦官亦民”,这种性质让残疾人事业组织相当机动灵活,在我国是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