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五

新时期的新视野 从“残废”到“残疾”的思考

2018-11-29 15:50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巴金邓朴方谈残疾人_488.jpg
▲1987年冬,邓朴方与巴金在上海就人道主义和残疾人问题深度对话,图为录音整理稿。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新时期的残疾人事业自此孕育而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0年前后,中国的残疾人事业经历了10年开创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道主义思想的引入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创做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也推动着残疾人事业持续向着广度与深度的方向发展。借助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所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了中国社会对于“残疾”与“残疾人”的基本观念认知。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残疾人在政治上与健全人已达到平等地位,但是因残疾人群体整体处于被“收养救济”的状态,在大众社会观念中,残疾人依旧算不得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思想的觉醒首先出现在残疾人中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文化大革命把邓朴方推入残疾人的行列,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道主义的缺失,会导致了人性的混乱,人情的冷漠。那时宣扬人道主义,面对着两大困境。其一,社会对“残疾”的认知还很落后,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视健壮的体魄为生存基础,大众思想意识中通?;峤安小焙汀胺稀惫亓鹄?。几千年封建统治,迷信思想亦将残疾归结为“天意”或“惩戒”,身体功能有缺陷的人往往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残疾人成为了异类,人们心中的成见“根深蒂固”。其二是“人道主义”这个概念是舶来品,来源于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神权、教权对人民的奴役和压迫所提出的革命口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因此,“人道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处于被批判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大时代的到来,人道主义思想解放的春风才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吹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新时期,人道主义这个话题虽然富有争论性,但是终于可以进行讨论了。当时,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有人认为它突破思想的禁区,有人视之为异端邪说。1983年3月,在马克思去世100周年之际,有关方面决定召开纪念大会,会上同时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做了主题报告,报告的第四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这次报告,是建国以来首次在较高级别会议上对人道主义进行反思。报告中说:“过去对人性论、人道主义的错误批判,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北ǜ嬉皇て鹎Р憷耍破鹆艘徽笮淮蟛?,次年1月便遭到了批判。

DE3E830451B8C4B1B78CC1C234053AE8_副本.jpg
▲《人道主义的呼唤》丛书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凝结着邓朴方对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空气陡变之下, 刚刚“破冰”的人道主义一时间又遇冷风。那么以人道主义为旗帜的残疾人工作者们,此时该何去何从呢?面对这种现状,残疾人事业的初创者们,特别是邓朴方,表现出了异常的坚定。当有人指责人道主义为资产阶级的“博爱”时,邓朴方坦然地说“博爱”比“搏斗”好。邓朴方始终坚持人道主义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旗帜,既不参加批判,也不参与争论,只是从残疾人工作的特定角度出发,结合残疾人事业来讲人道主义的必要性。中国残联原副理事长王智钧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说:“邓朴方曾讲,我不是理论家,不去与他们争论,我只是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一件事一件事去做”。这一时期,邓朴方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宣扬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理论宣传,完成了国内大多数听众的第一次观念启蒙。中国残联机关原党委副书记张安法回忆说:“我有幸随同朴方到各地调研,每到一个地方,地方政府都要安排一场由朴方同志主讲的干部大会,各级政府秘书长一定要参加,便于落实。朴方讲话没有讲稿,他讲身边的人和事,也从哲学角度阐述人道主义,讲到残疾人的艰辛和亲身体会时会有些激动,他说,残疾人不是残‘废’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入学不会有损学校形象,更体现平等和人道主义关怀。解决残疾人就业并不影响健全人,因为健全人有更为宽广的天地。朴方还在讲话中介绍了世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状况和全国其他省市解决残疾人生活、入学等方面的经验?!?/p>

三月风创刊号_488.jpg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当年创办了《三月风》会刊,邓朴方担任主编。

这段时期,恰逢联合国开展“国际残疾人年”和“残疾人十年”活动,国际残疾人运动如火如荼,公布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平等、参与、共享”的主题。邓朴方经过反复酝酿思考讨论,决定制定出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提纲》。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年隆冬,许多人都记得邓朴方家里那间小小的客厅,连续多个晚上灯光长明,大家对提纲的起草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此时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是邓朴方心里更多地想着,如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项事业是怎么回事,能够参与推动这项事业,信服这项事业的积极意义。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提纲》正式推出,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残疾人事业要以人道主义为旗帜的说法,首次宣布了残疾人不是“废”人,残疾人的人权、尊严和价值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残疾人事业工作者要在全社会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宣传提纲荟萃了当时关于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是20世纪80年代最富有时代特色和前瞻意识的重要文献之一。

1984年10月,邓朴方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做了题为“我们的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的报告。他说,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做残疾人的工作,帮助最苦难的群体,就是最现实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面旗帜,必须高高举起。

上一篇:平等 参与 共享的理论之路

下一篇:吸收国际先进理念 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