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984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北京成立。3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积极筹集资金,努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培育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形成了“集善工程”这一公益项目品牌。
专门协会更加活跃
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之后,按照章程规定,先后成立了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和中国精神残疾人亲友会,中国各类残疾人都有了自己的代表。至2012年,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全部进行了社团法人登记。至2017年,全国共建立省级及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1.5万余个。
建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
1993年9月,根据《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并参照国务院残工委职责,建立地方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2006年,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构建了全国残疾人工作体系
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在1988~1995 年完成了省、地、县三级残联组织的组建,初步构建了全国残疾人工作体系。至2017年,全国省、市、县、乡共成立残联4.3万个,省市县乡残联工作人员达11.3万人。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残疾人组织,称为‘社区残疾人协会’。至2017年,全国95.4%的社区(村)建立残协,达到58.6万个,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59万人。
助残社会组织迅速成长
全国各地在20 世纪80 年代萌生了多家残疾人和助残民间机构,至2016年,全国已在民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助残社会组织机构有2393个,工作人员34461人,年服务对象363万人,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残联成立后,先后参加了“残疾人国际”“康复国际”等多个国际组织;参与“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倡导“亚太残疾人十年”行动;广泛开展与联合国机构的合作,推动亚太地区残疾人事务合作,承办了重要的残疾人国际会议,参加了有关残疾人的国际活动;为国际残疾人事务提供中国方案;2015年,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担任康复国际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