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四

数据调查 为事业决策提供依据

2018-10-19 09:15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离不开对残疾人基本信息和需求的精准掌握,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才能在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时有的放矢。为了使残疾人政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我国残疾人统计调查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1987 年的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发展到2016 年的动态更新,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残疾人事业评价体系正在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1987 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摸清了全国残疾人的数量、地区分布、致残原因、生活状况以及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明确了残疾人面临的问题以及残疾人事业的严重滞后局面,可以说是对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的首次全国性全面评估。该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引起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1988 年中国残联和1993 年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成立,同时为国家制定《残疾人保障法》以及 “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纲要及残疾人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残疾人状况也发生明显改变, 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为此,国务院批准于2006 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得到了全面分析??梢运?,这也是自1987 年以来对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效的一次系统评估。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依据,我国2008 年出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此外,也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契机,部分高校建立了残疾人事业研究机构,开创了残疾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局面,在推动残疾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基于抽样调查无法经常性开展的实际,我国将残疾人的统计调查调整为动态监测,即全面利用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和调查资源,建立残疾人状况动态监测系统。每年进行一次残疾人状况的动态监测,监测内容依据残疾人小康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从2015 年开始,我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和评估手段转变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2015年,国务院残工委组织开展了全国首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获取了全国 2664 万持证残疾人和疑似残疾儿童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数据,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制订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和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从2016 年起,开始实施动态更新。

从1987 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到2016 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及动态更新,我国残疾人统计调查日益发展,我国的残疾人事业评价体系也更为科学,而伴随着数据调查的更加精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残疾人事业决策机制也将逐步完善。

上一篇:宣传文本 让生活更加精彩

下一篇:赵辉三 始终不忘康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