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共富先行 共享幸福

嘉兴海宁市 让残疾人享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2024-05-14 23:00作者:禹玲玲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图_禹玲玲

社区融合:“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社区是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第一步,是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就业、康复以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需求要在社区完成。可以说社区的建设质量,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而在社区建设质量的考评体系中,无障碍环境建设无疑是考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浙江省将建设无障碍社区作为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之一。

去之前,多次听到不同的人介绍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记者对这个“传说”中的浙江省级无障碍社区充满期待。12月19日下午,在双脚踏上西山社区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想象,如果我是一位轮椅使用者,能否在这里轻松自如地生活?

在西山社区,记者采访了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从社区服务中心走到“爱心厨房”再走到残疾人的家里;从大马路走到小区的小道上再走到居民楼的电梯口,一路走下来,我发现轮椅不会遇到任何阻碍,更别说“拦路虎”台阶了,甚至连坡道都“若有若无”,因为已经平缓到看不出坡度了。

西山社区地处海宁市老城区火车站区块,面积1.19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万多人,持证残疾人137人,这当中7成以上是老年人。2023年2月,西山社区被正式确定为浙江省无障碍社区创建对象。短短3个月后,西山社区出台了《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创建浙江省无障碍社区方案》,并对照“浙江省无障碍社区”创建标准和要求,对辖区内11类44个项目进行了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和改造。

在其后的满意度测评中,“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使用效果”一栏,选择“非常满意”的是100%。这样的调查数据是怎样来的?西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金美凤说:“我们秉承的是‘群众想什么,我们干什么’的理念,从‘群众需求、社区资源、社区干部、居民自治、群众评价’五个撬动点着手,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与追求?!痹谖魃缴缜段谟形拚习菹⑶?、无障碍卫生站、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食堂等无障碍“硬件”,还有“你是我的眼”“邻里守望”“潮乡救援”等志愿服务,金美凤称之为无障碍“软件”?!坝布奔印叭砑比蒙钤谡饫锏牟屑踩烁惺艿奖憬莸耐币蔡寤岬轿屡?/span>

2023年11月刚过完90岁生日的蒋萍老人,是一位肢体四级残疾人,她已经在西山社区生活三十多年了。老人精神很好,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唯一的不足是年龄大了去卫生间、洗澡不方便,残联的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为她在卫生间设置了洗浴椅和扶手。蒋萍老人喜欢生活在这里,不仅是因为生活久了有感情,更是因为西山社区带给她的便利、温暖以及浓浓的烟火人情味。

西山社区是海宁市8个省级无障碍社区之一,而在浙江全省,目前已经成功创建了564个省级无障碍社区。一个个无障碍社区成就了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生活。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对共同富裕的生活有一段描述:“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痹谖拚习缜?,当肢体残疾人能够毫不吃力地畅行在社区的各个场所,当失智老人遇到紧急情况一个按钮就能有人响应,当残疾人的生活、康复、养老等服务需求能够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这不就是残疾人共同富裕该有的样子吗?

11.jpg

截至目前,海宁市已经建成8个省级无障碍社区,硖石街道西山社区是其中之一。图为残疾人在西山社区无障碍食堂用餐。


城乡融合:“残疾人想返贫都难”

12月2日,在嘉兴学院举行的2023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说,实现共同富裕首先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近年来,作为嘉兴市常住人口最多、残疾人数量也比较多的县级市——海宁市在“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钡氖导杏赂掖葱?,让城乡残疾人的共同富裕,不只是写在纸上的“大理想”,更是一个个残疾人家庭的小幸福。

前一天,海宁市迎来了2023年夹杂着雨的第一场雪。刚被雨和雪洗礼过的海宁,风稍显凛冽。12月20日,上午十点多,记者来到马桥街道湖塘社区的“共富菜园”。大白菜长势喜人,西兰花已经摘了第一茬,还有几垄田刚收完蔬菜不久,正在等待新一轮播种。

菜田里有些泥泞。70多岁的村民姚琴华正和其他三位村民一起穿着胶鞋,手拿钉耙,一耙一耙地为菜田松土,这是蔬菜能否种好的重要一步。在农村,即便过了退休年龄,身体好的依然闲不住。姚琴华的爱人两年前在工厂务工,因意外导致一只手臂截肢,她自己身体也有轻微残疾,但那并不妨碍她是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在“共富菜园”上班,一天工作时间大概是5-6个小时,不影响她照顾家里,反而让家庭多了一份收入。工资按天计算,一天100元,上班随意,想来则来,家里有事不来也行。

记者注意到,在每一亩田的尽头都插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某某公司认领。每亩田地每年1万元认领费用,所有产出归企业所有?!捌笠低恋厝狭斓淖龇ㄌ岣吡伺┐逋恋氐母郊又?,农产品销路也有保障?!焙辽缜澄榧且η恐宜担巴?,因为没有中间商,企业和村集体经济以及低收入群体都能受益,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每年企业认领的费用,会通过工资和奖金的形式发放给低收入家庭。

据姚强忠介绍,湖塘社区15.35平方公里,由三个村子组成,2023年5月刚刚完成撤村建居。整个社区有53亩耕地,30亩承包给企业,10亩社区集体经济自己经营,剩下的13亩由企业认领,建立“共富菜园”。湖塘社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构成可以用“一地三金”来总结,“一地”是指土地,“三金”指的是土地租金、入股企业分红、在企业或“共富菜园”上班的薪金?!肮山鸬谋窘鹨膊挥貌屑踩顺?,通过商会,企业家可以提供无息贷款,或者通过海宁市专门推出的低收入家庭‘增收贷’完成入股。”姚强忠说,“入股后每人每年可以获得不低于本金10%的分红?!彼孀懦窍缛诤系姆⒄梗耙坏厝稹背晌D刑嵘┐宓褪杖肴禾寮彝ナ杖氲摹俺9娌僮鳌?。除了“共富菜园”,有些镇还推出“共富果园”“共富花房”等项目,2023年,共惠及低收入残疾人农户370户,年总增收超110万元。

12.jpg

海宁市在“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钡氖导写斐窍绮屑踩吮枷蚬餐辉?。图为海宁市马桥街道湖塘社区“共富菜园”内残疾人家属姚琴华(左2)和村民们一起为菜田松土。

 13.jpg

针对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群体,海宁市充分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图为在海宁美伦残疾人之家就业的残疾人吃午餐。

对于平原地区的省份来说,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对于浙江这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来说,“土里刨食”自古就不是农民的第一选择。因此,除了“共富菜园”外,针对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这两个最难就业的群体,海宁市还充分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通常来说,残疾人之家一般会设在城区,不过在海宁市,农村残疾人也可以扎扎实实地享受残疾人之家的服务。

海宁市残疾人之家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共富工坊”,依托企业成立,主要为三、四级精神或智力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霸凇哺还し弧鸵档牟屑踩嗣吭履芑竦貌坏陀谧畹凸ぷ时曜嫉墓ぷ?,即便是农村残疾人,也可以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还能享受到康复服务、日间照料、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服务?!?/span>

之所以能够依托企业成立残疾人之家,让最难就业的群体实现扎实就业,是因为海宁市有丰富的企业资源,既不愁就业项目,也不愁产品销路。海宁市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比较发达,仅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800多家,各类商会32个。因此,海宁市依托企业而建立的22个残疾人之家,为包括农村残疾人在内的934名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懊扛稣蚪种辽儆幸桓鲆劳衅笠刀⒌牟屑踩酥摇!焙D胁辛叹筒扛涸鹁鸵倒ぷ鞯难钛奁几嫠呒钦?。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海宁市委市政府还出台政策,规定通过“共富菜园”“共富工坊”获得的收入不计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总额,鼓励政策叠加。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在各种政策和助残措施的叠加效应下,海宁市农村残疾人收入显著增加。

有一组嘉兴市农民收入的数据或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情况:嘉兴市农民收入已经连续19年居浙江省首位,每个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都超150万元;不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2∶1缩小至1.56∶1。而据2023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5:1。

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案例。

在海宁市海昌街道双喜村,记者来到了村里最困难的一户残疾人家庭。站在他们家五层小洋楼底下,双喜村党委书记许晓龙不无骄傲地说:“这家人想返贫都难?!闭馐且桓鑫蹇谥?,其中4个是残疾人,三个智力残疾,一个肢体残疾。在双喜村的会议室里,我们一起给这个家庭算了一笔账:老两口享有城市职工社保,现在有退休金,他们又分别被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和慈善岗位聘用,每个月每人1500元工资,另外三个在“共富菜园”和“共富工坊”上班,每个月工资2000多,也同样享有职工社保,加上家里的房子出租,七七八八加起来,这个一户四残家庭每年的总收入至少2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这几年海宁市在拓展浙江省低收入残疾人增收先行区建设上下了真功夫,交出了残疾人共富先行的“高分答卷”。



上一篇:杭州上城区 推进共同富裕 共享幸福生活

下一篇: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