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
侯方杰 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7月生,肢残,营山县碑垭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他出生于中医世家,14岁开始独立行医,其撰写的论文在美国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被评为优秀成果奖,2002年行医路上意外造成左腿髋关节脱臼,落下了终身残疾。从独立行医到现在,救治垂死病人400余人,义诊病人43317人次,累计为群众减免医药费22万余元,自贴路费、药材运费15万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到郫县建立了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连续5天5夜为灾民服务,义务为灾民每天看病100余人次。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他“四川省健康卫士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省卫生、中医药系统开展“学习侯方杰,争做群众满意的医务工作者”活动?;够竦?ldquo;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等荣誉。
杨彬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9月生,肢残,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他因车祸致残,但很快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方便乡亲们,他自费买来了发电机和打米机;为了修通村里的道路,他拄着拐杖到城里找相关部门请求基于资金和项目支持;为了发展种植业,他不顾病痛爬到200多米高的山上现场规划、指导。如今,公路通到了每个村民小组,银杏产业园也初具规模,村民年纯收入接近4000元。他始终关心残疾人,拄着拐杖到处跑项目、筹资金,对本村全部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解决了61名残疾人的大病报销问题,将全部残疾村民纳入低保。汶川地震后,他拄着双拐挨家挨户查灾、报灾,十余天不下火线。他深受村民爱戴,连续四届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获得了“巴中市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等荣誉。
董超 男,汉族,1985年12月生,肢残,四川陆上运动学校射击运动员。他3岁遭遇车祸下肢被截肢,在职业高中学习期间,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推荐他参加射击训练。入选残疾人国家射击队后,他刻苦训练,每天晚上都要认真总结一天下来的收获和不足。2008年他参加土耳其杯SH1气步枪立射获得团体金牌。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夺得两枚铜牌。2012年9月在英国伦敦残奥会上夺得SH1男子气步枪立射金牌。他先后获得全国和国际比赛金牌16枚,银牌7枚,铜牌7枚。他获得了“自贡市骄傲人物”、“四川省全民健身先进个人”、“全国运动员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国优秀运动员”等荣誉。
黄莉 女,汉族,1972年7月生,肢残,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理事长。她在 “5·12”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脚和一只手,腰椎被砸断。在广州进行康复期间,她成为了广州赵广军生命热线的志愿者,在帮助别人时找到了人生的快乐。2010年她成立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仅在2013年,就为 近5000人次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服务站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免费学习技能的机会,还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其中21名是残障人士,帮助了7名残疾人成功实现了创业梦想。与有关机构合作,为数百名残疾人提供了上千人次的服务,包括免费的义诊、假肢维护、辅具赠送、康复指导等。
胡林 男,汉族,1968年4月生,肢残,当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口书画家。他15岁时失去双臂,以口代手学习书画技艺,师从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国画师从全国著名书画大师齐白石之子齐良迟、娄师白、胡玉龙。从1992年开始,他多次在国际书法大赛和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获得各种奖项多达60余次。1994年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期间,他作为特邀佳宾为30多个国家领导人现场作画。2010年他作为四川省优秀残疾人代表参加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表演活动,2011年在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上荣获口书画金奖。他获得了“四川省十佳自强残障模范”、“四川省自强模范”、“四川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优秀残疾运动员”、“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
景锐 男,汉族,1987年7月生,聋人,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他一岁半的时候因发高烧注射链霉素中毒导致失去了听力,从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投身于残疾人特殊艺术事业,先后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北京雄鹰残疾人艺术团、成都市残疾人艺术团等单位聘用为舞蹈演员。2005年,他代表四川省参加 “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他担任乐山市特殊学校教师以后,一直承担“梦与阳光”艺术团的舞蹈训练任务,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赢得了尊重,成为梦与阳光艺术团的骨干教师。由他参与排练并主演的参赛舞蹈《心灵的声音》代表乐山参加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舞蹈类比赛获金奖。其个人的参赛独舞《北望河山》获得铜奖。
陈勇 男,汉族,1981年5月生,盲人,四川残疾人艺术团声乐演员。他先天失明,从小热爱音乐,2001年开始跟随国家一级作曲家蓝天老师学习作曲和演唱技巧。2002年,制作出版首张个人CD专辑《生命奇迹》,创四川省盲人音乐界的先河,并引领推动了四川盲人音乐的发展。他获得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盲人歌手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挑战命运”特殊艺术大赛特等奖,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二等奖,第三届“骄子杯”特殊艺术大赛金奖。他发表作品有《和平》、《桃花姑娘》等,先后参与创作了《少年孙中山》、《老宅》等大型音乐剧。2008年9月,歌曲《生命奇?!繁谎∥缡泳纭豆龉鲅觥分魈馇?,并创作出《心中的牵挂》、《一个客家女人》等插曲。2012年,被聘为四川残疾人艺术团签约歌手。2008年,他成为了四川省唯一的盲人北京残奥会火炬手。他获得了“成都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等荣誉。
颜玉宏 男,汉族,2002年10月生,肢残,屏山县屏山镇福和希望小学学生。他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痪,家庭困苦,但他身残志坚,是自强不息残疾学生的代表。在求学的道路上,他虽然身体残缺,无法独立的直立行走,但渴望知识,渴望上学。于是,在奶奶的背上,在同学们的脊梁上,在倒立行走的双臂上,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他每天咬牙坚持3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上学的路。路上有很多小石子,手磨痛了就把鞋子套在手上继续走。就这样,他积极地生活和学习着,他获得了“宜宾市十佳优秀残疾人青少年”、“四川省优秀少年队员”、“四川省美德少年”、“全国优秀少年队员”等荣誉。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事迹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现有员工1553人,安置残疾人员工186人,占总人数12%。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成都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系成都市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员工169人,占员工总数的61%。公司被定为“成都市龙泉驿区残疾人集中就业安置点”,连续四年被评为“福利企业生产先进单位”。2012年成立了成都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残疾人协会,切实保障残疾员工的各项权益。从各方面关心、关爱、帮助残疾员工及他们的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让他们能自食其力。坚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供员工展现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多年坚持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成立了彩虹专项基金,以救助社会上有困难的残疾人团体、失学儿童和遭受重大灾情的群众。
川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是2003年8月组建成立的全国烟草行业第一家跨省工业公司。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切实践行“报效国家、回报社会”行业使命,始终发扬“讲政治、讲责任、讲奉献”的公司精神,在争做抗震救灾亮点企业和灾后重建闪光企业、努力为财政增收多作贡献的同时,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广泛参与各种助残助学、救灾济困活动,坚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方关爱。在此过程中,公司积极响应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号召,把开展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排忧解难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努力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肩负民族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洪灾到雪灾,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五粮液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关爱祖国的希望,捐款建设“五粮液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五粮液玉树县结古希望小学”、“兴文县五粮液希望小学”,与清华大学联手创办“五粮液科技·久久励学基金”。为“情暖彝区、关爱未来”助残公益项目积极捐款;是第一家为生态文明促进基金捐款的企业;五粮液已先后累计向社会捐资捐款近10亿元。公司获得了“中华慈善奖”、“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等荣誉。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期坚持助残,始终坚持把企业的特别关爱送到残疾职工心坎上,并将安置残疾人就业作为干部考核、任用、选拔的依据之一。中铁二局于2002年成立了中铁二局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和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和精康助残站、助残康复站、盲人按摩培训指导站。组织青年助残志愿者3000多人,助残志愿者服务队21个。通过培训、转岗等方式安置近1000伤残人员,残疾职工就业率、参保率均达100%。勇担社会责任,承担了2005年全国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2006年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2010年残奥会四川运动员的培训以及提供培训场所等任务。公司获得了“四川省残疾人之家”等荣誉。
共青团南充市委 以“践行志愿精神倡树助残风尚”为主题,依托基层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助残志愿服务。目前已有注册助残志愿者2万多人,助残志愿者队伍126支。长期与特教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单位合作,组织12355助残志愿者上门服务,仅2013年就有20万人参与到此项活动当中;积极联合市残联、民政等有关单位开展关心、帮助残疾人宣传活动,使全市助残氛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实效。加大志愿者和残疾人结对工作力度,全市已结成“一助一”对子3300多对;通过“多助一”方式引导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或志愿服务集体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残疾人服务基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扩大志愿者助残的持续性、经常性、常态化,形成助残服务接力机制。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宫冠英 男,汉族,民进党员,1968年6月生,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主任。以“助残,促进残疾人就业”为宗旨,以“扶助残友,授之以渔”为理念,招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集中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即安置就业,实现了残疾人集中就业和高端就业。截至目前,他在全省范围内共组织宣讲、面试残疾人926人次,开办培训班12期,组织培训学员305人,就业安置率为82%以上,仅在基地内就安置200多残疾人集中就业,并与健全员工同工同酬。在基地工作1年以上的残疾人员工最高月收入达到4200多元,平均月收入2800~3000元,帮助200多残疾人家庭走出困境。
皇甫志友 男,汉族,1975年8月生,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多次买断残疾人励志影片《隐形的翅膀》等电影的播放权,在全国部分省市及高校免费公益巡演。2009年发起博爱种子计划扶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为断臂天使—雷庆瑶投资创办四川博爱种子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扶持残疾人自强、自主创业。2013年9月到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看望瘫痪重病老人陈平相,送去物品和温暖。2013年11月,他资助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三合村残疾人刘富盖新居并帮扶刘富家自主创业。
何艾晋 男,汉族,1986年7月生,北川县北川育子园培智学校校长。2010年创办绵阳首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一连几个星期,他在城区各个学校之间来回跑,向学生发放宣传页,晚上回到家,便动手做网站。他一直与相关专家、学者保持联系。遇到问题,就虚心请教,不断针对绵阳本地孩子的情况改进方法。育子园成立至今,总共受益人数达到几千人,为百名特殊儿童进行过康复教育服务,为近400个家庭提供过免费咨询服务,组织过志愿者学习交流,受公立医院邀请做过专业培训,进行多次科普宣传,促进当地群众对这些孩子的认识和理解。
胡斌 男,汉族,1967年5月生,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项目监管主任。2003年开始助残社会服务工作,2009年创办四川仁爱医疗基金会,2011年创办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现已托养了80多位患脑瘫、智障、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的残疾人,并已为武侯区几百户残疾人家庭提供智障人士个案管理社工资源服务,凝聚了900多名本地注册志愿者。善工家园是率先在四川助残领域引入社工工作理念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在培养和储备智障助残领域的特殊教育老师、康复老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才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助残社工理念的专职社会工作师,承担除集中托养教育以外的社区助残社工服务业务,辐射更多的智障人士和家庭。
残疾人之家先进事迹
高县残疾人联合会 始终坚持“爱心、关心、真心、耐心、细心”的服务标准。2011年推行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4万余名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并建立个人档案。其中,为18万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办证、法律、政策宣传以及精神抚慰等方面的服务,为22万余名残疾人提供了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解决了残疾人家庭1-2个急需帮助的问题,全县90%以上的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政策帮助和实惠。县残联成为名符其实的残疾人之家。2013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多举措提升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质量”为题,报道了肢残人张光芬在残联帮扶下创业有成,兴办养兔场和专业合作社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
泸县福集镇清溪社区 辖区内总人口8148人,有各类残疾人452名。社区紧紧围绕“深化‘量服’工作,为残疾人谋幸福”的工作主线,几年来,社区爱心超市共救助残疾人228人,为163名残疾人申办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医疗保险,临时救助128人,慰问残疾人98名。设立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为1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及开展了盲人定向行走康复训练。社区还为29名残疾人发放用品用具,为46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法律援助16起,推荐残疾人就业34名。社区获得了“四川省‘量服’工作示范社区”等荣誉。
四川残疾人艺术团 成立于2012年3月,系公益性专业残疾人艺术团体,现有演员55名。2012年12月成功打造了大型公益励志主题演出《生命阳光》,达到了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公益目的。一年多来深入灾区、社区、高校、机关、农村巡演近100场。2013年艺术团代表四川省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经过激烈角逐将3个全国金奖、4个全国银奖、2个全国铜奖、6个节目创作奖收入囊中,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艺术团应邀赴新加坡演出3场,共计2600余人观看了演出,国内外30余家知名媒体进行了报道,演出得到新加坡社会各界的好评,促进了中国和新加坡的特殊艺术文化交流。艺术团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向社会传递了坚强、传送了温暖、传播了希望。
八一康复中心 该中心是“5·12”汶川地震后由中央军委决策、解放军四总部援建、直接为残疾群众服务的公益性康复机构。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占地185亩,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救治残疾群众123万人次,康复治疗8742万人次,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先后收治了“5·12”地震伤员74名,“4·20”芦山地震伤员73名。尤其在“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中,先后派出23批次120人的医疗队,在芦山灾区奋战13个昼夜,巡诊23100人次。生动诠释了“因震而建、为地震伤残人员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2010年以来,共实施国家公益康复项目40余项,累计惠及10500余名家庭贫困残疾群众。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广泛报道。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沙马友古 男,彝族,中共党员,1975年4月生,肢残,雷波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残联全国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四川首位出席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的彝族残疾人代表。2008年,雷波县残联工作在全州17个县(市)中排名第14位,在沙马友古同志的领导下,2012年,该县残联工作跃居全州第5位。近几年,整合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开展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扶残助学办法》,仅2013年,受益学生达361人;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残疾人覆盖率达9422%;联合组织部出台《基层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办法》,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仅2013年,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