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
吴青箐 女,汉族,民革党员,1971年1月生,肢残,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地情资料编研科科长。她幼年因小儿麻痹致残,1993年电大毕业入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20年间,审改稿件达几亿字,参与遵义地区45部志书的编修工作,并相继参与14部县、区(市)志、40部市级部门志、30部县级部门志和乡镇志的编修工作,以及多部地方志及论文集的审稿编辑。她治学严谨,为了保证志书质量,拄着双拐到县(市、区)、乡镇考察,撰写的各类地方志文章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在其指导下遵义市亦有多部志书和年鉴在全国、全省获奖。她热心公益,定期捐资用于残疾人教育。她获得了“遵义市自强残疾人先进个人”、“贵州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商桂生 男,汉族,1960年5月生,盲人,贵阳市商吉盲人按摩中心主治医师。他高中毕业时因意外双目失明,致残后入贵阳市盲人按摩培训班学习按摩,后为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只身前往广东潮汕从事盲人按摩工作,2002年返回贵阳市成立商吉盲人按摩中心,后考入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多年来坚持亲自临床治疗,医术精湛,广受患者好评,按摩中心同时安置数十名残疾人就业。诊疗之余为残疾人提供按摩技术指导,帮助就业近千人。他热心公益,多次组织义诊捐款等活动。他被推选为中国针灸推拿协会理事,并被评为“高级保健按摩师”职称。2013年当选贵州省第六届盲人协会副主席。他获得了“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奖”等荣誉。
张邺 男,汉族,1976年10月生,肢残,安顺市西秀区彩虹公益协会副会长。他幼年因小儿麻痹左腿致残,15岁因家境困难辍学,20岁赴浙江,辗转在服装厂、鞋厂、衣帽厂等多家企业打工。23岁入木雕厂工作,通过刻苦学习生产管理技术,2002年开始独立承包车间生产产品,因业绩突出,后成为工厂股东。2011年回乡创业,从建立物资贸易公司开始,相继成立旅游产品公司、红木旅游生态园等企业,从事红木制品的生产和木雕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发展同时他还帮助当地残疾人就业,所建公司优先招录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岗位上百个。成立木雕技术培训学校传授残疾人木雕技术,拓展就业范围。他当选浙江省贵州商会名誉副会长。
符治和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0月生,肢残,安龙县金草中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任。他患脊背严重弯曲,高中毕业后于县中学担任代课教师,因看到学生家贫辍学,萌生办学想法。1990年离开讲坛开始经商筹款,从事过生猪贩卖、废旧金属回收等工作,2000年创办符合中学。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2005年创办煤焦公司及洗煤厂,公司职工多聘用当地的残疾人以帮助其就业,并以部分盈利作为学校运营专项资金。2012年在石漠化地区建500亩仿野生铁皮石斛试验基地,帮助当地农户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并吸纳残疾人就业。他获得了“黔西南州优秀农民工”、“贵州省自强模范”等荣誉。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事迹
贵阳市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成立于2007年12月,现有志愿者50多名,累计参加志愿服务达2000余人次。2012年10月15日,爱心服务队在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建立了志愿者联络站办公室,与贵阳市盲人协会协作挂牌成立贵阳市盲人求助中心,开通了国内首个“志愿者盲人服务专线电话——0851-5508100”。专线开通以来,接听了来自全国各地关于盲人就业、培训、电脑操作、求助、聊天咨询等各类电话1000余次,爱心服务队提供了包括带领购物、送盲人上医院看病等上门服务500余次。在2013年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发起了“爱心圆梦,用爱点亮人生”公益活动,组织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竭尽全力为盲人圆梦,帮助盲人朋友实现个人梦想。服务队获得了“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等荣誉。
铜仁市玉昆中专 于2005年5月成立,现有教职工25人,在校学生400余人,其中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257人,于2006年11月经贵州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009年6月,学??贾铝τ诓屑踩嗣夥阎械戎耙到逃痛俳屑踩司鸵怠Mü?年以来的工作和服务,共计招收中等职业教育班的残疾人716人,学生读书期间的学费全免,安置达到毕业标准的各类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351人,就业率达到98%。在短期技能培训方面,3年来共计培训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亲属1468人。2011年,对培训中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120余名残疾人,分别在福建、重庆、广东等地对其进行推荐就业,目前月工资水平均达到2200元以上。2014年被中国残联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陶光跃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6月生,肢残,赫章县夜郎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开始走上创业之路,2012年5月创办了赫章夜郎农资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公益事业上的捐款捐物达到了十万余元。2012年8月,开始创办毕节市残疾人创业园,以帮助残疾人致富为宗旨,投资2000余万元,租地10余亩,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4500万元以上,解决80名残疾人就业,带动6000农户增收1800万元。目前,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已解决残疾人就业28人。他获得了“毕节地区优秀残疾人”等荣誉。
赵小平 男,汉族,1969年12月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使聋儿语言康复中心主任。自2003年开始从事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以来,先后在陕西省歧山县、宝鸡市,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等地参与创办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班。2009年,创办黔东南州天使聋儿语言康复中心,填补了黔东南州学前残疾儿童康复的空白。10年来,累计培训聋人儿童和轻度智障儿童99名,其中大部分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2011年4月,在黔东南州天使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筹建的关键时期,他被确诊患有直肠癌,三次手术、化疗后欠下20万元的债务,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只休息半个月便带病坚守在工作第一线,辅导年轻教师,亲自训练聋儿。
朱大清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1月生,肢残,威宁县麻乍乡新水村党支部书记。他身残志坚,从医23年视残疾人如亲人。由于自己刻苦钻研,医术在当地堪为精湛,服务态度一流,几家医院都来聘请他去当医生,报酬丰厚,但他却放弃了,他说自己离不开残疾人。多年来,他坚持免收经济困难的残疾病人的药费。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党对残疾人创业的关心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让广大残疾朋友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季度举办一次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在全乡推广,并长期坚持。帮助缺资金的残疾人到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他凡事以身作则,以残疾人和百姓的利益为重,成为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贴心人,多次获得上级嘉奖。
残疾人之家先进事迹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 成立于1995年,始终坚持“无私奉献,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紧密围绕“促进残疾人发展”。注重学生智力和特殊艺术才能的挖掘开发,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陆续成立了广告公司、园林绿化业务部、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为残疾学生进入社会搭建就业平台,深受家长、学生的信任和欢迎。学校在2012、2013连续两年实现了高考百分之百入学率,填补了黔东南州残疾人高考工作的空白。2009年舞蹈《苗山雪霁》荣获贵州省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金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办学至今,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
盘县残疾人联合会 切实履行“代表、管理、服务”职责,在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生活保障、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成效显著。先后开办残疾人“SYB”创业、打火机装配、电脑、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班,共培训3500余人,其中530多人实现了自主就业或个体创业。2006年起,启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到2013年共改造危房638户,使773名残疾人受益。为了让更多残疾学生能接受到高中教育,盘县残联与盘县教育局联合行文,对残疾考生报考县内普通高中降低30分录取,残疾人子女考生降低20分录取,至2013年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已达777%,17万余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
遵义市汇川区“春晖家园”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 成立于2008年3月,内设遵义春晖家园精神病医院、遵义市汇川区精神残疾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以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技能培训与操作、托养托管四位一体为精神残疾人进行特色服务。5年来,共为残疾人减免医疗费用60万元,减免托养生活费20万元。先后创办技能培训班28期,共有840人/次参加,182人学会了彩珠工艺编织,如女士手包、花瓶、十二生肖等精美工艺品,并以此获得经济收入。由于康复后的精神残疾人能自食其力,中心受到了精神残疾人家属的信任,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9年被贵州省残联确定为“贵州省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示范点”,同年12月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财政部确定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执行单位”。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李刚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5月生,遵义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1997年,他争取香港“关怀行动”落户遵义县,10多年间,“关怀行动”与“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使遵义县45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940名肢体残疾人恢复或改善功能。2003年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与县特殊教育学校相继建立,近千名聋儿、智障儿童通过特殊教育开口说话或提高认知与自理能力。2009其主抓的聋儿康复工作因成效突出,被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采访报道。多年来,该县5768名农村残疾人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自强自立。遵义县获得了“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县”、“全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