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禹玲玲
实施融合课程 促进全面发展
在祥泰学校二年级教室外,透过玻璃窗看进去,10来名残疾儿童正在跟着老师学习生活语文的内容。14岁的郭玉帆坐在第二排,认真地听课。
2岁左右,郭玉帆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2015年,5岁的郭玉帆被送到即墨区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彼时的她依旧不会说话,而且“吞咽功能欠缺,流口水情况特别严重,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又因为不会交流,情绪也不稳定,行为问题特别多”。中心康复师郑晓对郭玉帆印象很深,她还清晰记得刚到中心时郭玉帆的情况。
中心组织了一个由医生、康复师、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定小组,对郭玉帆进行了综合评估后,为她开具了有针对性的康复“处方”。“我们根据残疾孩子年龄划分,0~6周岁为学前阶段,7~15周岁为义务教育阶段,16~18周岁为职业教育阶段,按照不同阶段设置适合残疾孩子的课程?!敝行闹魅挝獍嫠呒钦?,“学前段采取‘小班化、个性化、特色化’按照分类康复教学和个别化康复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康复八大领域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相融合;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班级化管理,康复课程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教育课程相融合,着眼于社会文化生活,注重生活自理?!?/span>
在学前阶段,通过一对一言语及构音障碍训练、手功能动作训练、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行为矫正治疗等,郭玉帆的康复效果令人惊喜?!耙丫茏灾魃喜匏?,流口水现象也逐渐没有了。”尤其是当她喊出第一声“妈妈”的时候,在康复中心一同陪训的郭玉帆妈妈,“愣住了,激动得抱着女儿大哭起来”。从那一天开始她逐渐能够喊出爸爸、妈妈、爷爷、阿姨等称呼,也可以用肢体动作和简单语言表达意愿,情绪也比较稳定了。
除了融合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心各种各样的融合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春日的周末,中心比平时更加忙碌和热闹,先有即墨区二十八中的同学们到中心开展学习雷锋实践活动,后有仇家由和幼儿园40位小朋友走进中心,走近特殊儿童,给他们陪伴与关爱。在中心的音乐舞蹈室,一位残疾人正在弹奏钢琴,同学们被美妙的音乐吸引,纷纷围拢过去,当她弹奏完毕,一位同学主动走上前,回奏了一曲。在这里,残疾孩子和健全孩子可以共同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普通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和中心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表演节目?;独值囊舴?、跳动的节拍、孩子们的笑脸,共同绘就了一幅叫做“融合”的温暖画卷。
这样的画面在中心经常出现。翻开活动课程表,仅2024年前3个月就开展了各类融合活动62次。“每个月都会有多场这样的融合活动,让残疾孩子和健全孩子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敝行母敝魅魏嫠呒钦?,这是中心打造的“康复+机构”融合工作机制,“通过加强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整合和深入交流,促进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儿童康复中心与普通学校融合?!贝送?,还有“康复+学?!薄翱蹈?家庭”等融合工作机制。中心通过打造“康复+”服务模式,将康复、教育、医疗有机结合。
如今,郭玉帆已经步入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康复和学习了,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妈妈也不再需要陪读,未来,她还可以在中心继续接受职业教育阶段的康教课程?!拔颐腔嵩诤⒆痈鹘锥蔚目蹈唇逃讨蟹直鹑谌肷锓蠢≈瘟?、经颅磁治疗、言语治疗、情绪行为管理和心理辅导等,通过康教医课程融合,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蔽獍樯艿?。
作为山东省康教融合试点区县之一,青岛市即墨区依托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教育、卫健、残联等相关部门资源,共同开展康教融合服务,让残疾孩子可以在一个机构内接受从婴幼儿一直到职业教育阶段的康教融合服务。
打通政策壁垒 形成康复合力
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是我国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由项目化运作转为制度化保障,各地积极推动康复机构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康复观指导下,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各种干预手段,整合促进残疾儿童的功能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在此过程中,“康复服务形式单一、康复与教育相脱节”问题比较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积极探索打通康教融合的路径。
2021年,山东省残联在青岛市即墨区和德州市夏津县等地开展康教融合试点工作,通过推动定点康复机构申办教育资质等途径,促进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幼儿园和中小学之间资源共享。
康教融合的第一步需要打通政策壁垒。为此,山东省积极构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体系的融合构建。在《山东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设置了“康复与教育相结合”一节,共11项条款,对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进行了专门规定,将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融合康复等特色经验、做法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固定下来?!渡蕉∥闯赡耆吮;ぬ趵分械诙隆凹彝ケ;ぁ泵魅饭娑?,残疾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为其接受教育、康复训练提供支持;第八章“特别保护”明确规定,接受康复救助的适龄残疾未成年人就近接受教育等。未成年人?;ぬ趵肟蹈刺趵谌菰诓屑捕蹈淳戎矫嫒诤舷谓樱诤峡蹈捶竦目固峁┝朔ü姹U?。
另外,山东省在残疾儿童康复相关政策层面也进行了统合整理。康复手段主要分为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通常情况下,医?;鹗歉乓搅谱手首撸厥饨逃迅沤逃手首?。“我们推动整合医疗、教育方面的有关保障政策向残疾儿童康复汇集。一方面推动医疗保障部门,将残疾儿童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并参照门诊慢性病种管理,康复费用先由医?;鹬Ц?,再由康复救助经费结算;另一方面推动教育部门将具有教育资质的定点机构残疾儿童纳入学籍管理,享受特殊教育生均经费补贴。残疾儿童康复实现了医疗保障基金、康复救助资金和特殊教育经费三重政策有效叠加?!鄙蕉〔辛蹈床坎砍す运怠R蛭辛朔ü婧驼叩闹С?,能够做到“费随人走”,避免了康复、教育、医疗资源的割裂,各方力量共同助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为山东省开展高质量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奠定了基础。
作为试点地区之一,即墨区以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统筹教育、卫健、残联等相关部门资源,共同开展康教融合服务。区教体局在中心成立了祥泰学校,青岛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中心成立了祥泰医院(二级综合性医院),使中心同时具有了教育和医疗资质。同时,即墨区残联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将中心(祥泰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在训残疾儿童可以享受医疗保障基金、康复救助资金和特殊教育经费三重政策保障,为中心顺利开展康教融合服务提供支持,从而形成了教育、医疗、残联“三位一体”的康教融合机制。
记者在中心看到了因早产导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小许悦,她正在康复师的简单辅助下练习走路。听康复师说,小许悦1岁多到康复中心时各项功能评定基本都是0分,现在她已经6岁了,“可以独自完成仰卧位坐起,少量辅助下可以行走”?!耙郧笆茄:突沽奖吲埽衷诤昧?,在这里既能做康复,还能学文化知识?!币慌耘阃盗返哪棠绦牢康厮担跋衷诠业恼哒饷春?,孩子进步很大,让我们全家人都看到了希望。”记者从即墨区残联了解到,全区0~18残疾儿童少年有960人,其中有530人在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接受融合康复服务。
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是残疾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在即墨区的采访让记者看到康复、教育、医疗等相关服务的无缝衔接,以最大合力为残疾孩子提供便捷、专业、有效的融合康复服务。这是山东省为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创新有效落实,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权利的积极努力,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希望织就了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