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友好的城 友善的人

特殊教育融合行动

2024-05-14 23:51作者:徐俊星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实施残疾人特殊教育融合行动目标:到2025年每个区县(市)建成1所以上特殊教育学?;蚱仗厝诤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稳定在 98% 以上,送教上门率降低到 8% 以下。创建一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推动医教融合,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

融合 让残疾孩子上好学

文/图_ 徐俊星

在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以下简称“东屯小学”)特教班, 记者见到了虎头虎脑的小杜。一年前刚入校时被确诊为孤独症的小杜那时仅能说“吃饭”“再见”等简单的日常用语。如今,小杜不仅完全适应了校园生活,还是学校“校园之星”才艺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真的看到希望了!”小杜妈妈感慨万千,“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孩子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东屯小学是长沙市2020年创建的首个普特融合学校。如今,仅用了3年时间,长沙市已经高标准建成9所这样的普特融合学校,开设34个特教班,建设资源教室145间,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1个区1所普特融合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32%。越来越多的“小杜”在普??炖直寂?,他们的笑脸汇聚成了“星城”长沙最耀眼的那道光。

这一切,得益于近些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对特殊教育,特别是融合教育的关注和支持。2023年,长沙将建设普特融合学校纳入市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同年,又出台《长沙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普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力等多方面支持。

解决了残疾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如何“上好学”成为随之而来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沙市鼓励各区县积极探索适宜残疾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学方法。

38.jpg

长沙市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发展,不仅推动普特融合,还鼓励各地探索医教融合的方法。图为在长沙市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老师为残疾儿童上一对一的康教训练课。

2023年9月建成的浏阳市大塘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大塘小学”)是该市第一所普特融合小学。大塘小学校长朱晓亮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特教班孩子的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无论是全融合(孩子从特教班转入普通班)还是部分融合(特教班孩子到普教班上部分课程),都是希望孩子最终可以真正地适应普?;肪场!痹谟昊ㄇ碌谌⊙Вㄒ韵录虺啤坝氯 保?,特教班的孩子们每周都有一节独一无二的“VIP”课程:语言有障碍的瑶瑶(化名)有一对一的语言训练课;肢体协调能力不太好的彤彤(化名)会有专门的老师为她进行肢体力量训练;患有孤独症的鹏鹏(化名)则要上一节专门提升专注力的课程。“我们特教班的孩子是一生一课表,且每张课表每月都根据评估情况做出调整?!庇氯⌒3す鹧袅峤樯?,学校让残疾孩子尽可能多地和健全孩子一起经历学习生活,互为资源 ,共同得到进步与发展。

“有东屯小学、大塘小学、育新三小这样的学校为我们探路,这些年长沙正在积极构建‘三个一’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即分为基于每个学生个别化评估结果,量身定制菜单式的个性化课程的‘一生一课表’;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创设多元、生态的融合环境,为每个学生设置在特教班、普通班、资源教室中灵活流转的‘三张课桌’;打破普通教师与特教教师专业壁垒,在融合课堂、特教课堂、资源教室相互配合,共同助力残疾学生成长的‘一师三身份’。”长沙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残疾学生更好地适应普校环境,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span>

除了推动普特融合办学,近些年,长沙市还率先在湖南省尝试医教融合之路。记者在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长沙特?!保┎煞闷诩?,正巧赶上学校举办了“友好 · 梦”艺术教育成果展演。

“谁的站姿最漂亮?”

“我的站姿最漂亮!”

人们很难想象,舞台上站在第一排、阳光自信的“糖宝宝”杨洋,刚入学时是个大声哭闹不肯上课、令老师们无比头痛的小哭包……当晚长沙特校的演出非常成功,谢幕时孩子们纯真快乐的笑脸是长沙开展医教融合最好的证明。

长沙市自2015年2月起就全面启动了“医教结合”实验工作,成立“医教协同”工作小组,联合卫健委、残联、编办、财政等部门开展多次专项调研,就建立医教协同机制进行专题研讨,同时积极推动学校与医院的深度协作。近些年,根据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长沙市形成了以长沙特校等特教学校为主体的“医教结合教育康复”课程模式、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和多部门协同办学模式?!俺ど辰岢痔剿饕浇探岷瞎ぷ鳎繁5?025年,全市创建4个医教协同实验区县,10所医教协同优秀学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教协同长沙经验,努力让每个特殊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背ど呈薪逃值澄榧恰⒕殖に锎笏?。



上一篇:康复服务普惠行动

下一篇:平等权益保障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