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榜样人物

任宝仓 把技术成果写在大地上

2019-05-17 15:58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任宝仓_488.jpg

我叫任宝仓,是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一名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人员,30多年来,一直在做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别人称我是“甘肃犟驴”,骂我太偏执,干活不回头。我说,我就是认真一点,其实跟农业作物打交道,作物也会说话,但你得会听。

给种子穿件衣

我是1984年参加高考的。1983年,高考政策调整,生活自理的残疾人可以考大学了!我终于有机会上大学了!我参加了那年高考的预选,700多位高中生里头,只有200个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正是高考政策的改变,最终我进入了石河子农学院学习,学习的正是植物?;ぷㄒ?。自此,我就跟农作物?;ご蛏狭私坏?。

1988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张掖农场,后来调入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一到新单位,我就接手了甘肃啤酒花霜霉病的防治项目研究。

什么是啤酒花?好比我们做菜要放盐才有味儿,啤酒花就是啤酒的盐。那时,一亩啤酒花的收入是6亩小麦的收入,是甘肃的重要经济作物。虽然甘肃啤酒花的产量在全国最高,病虫害也非常严重,有些地方减产能达到40~50%,个别地方绝收,经济损失很大。啤酒花出现霜霉病,农民一年就白辛苦了,对人的打击很大。我认识的一家农场的农户,一年主要收入就靠啤酒花,三分之二的收入要损失掉,年底拿不到工资,连生活费、日???,买个面粉,都得向农场借。我就觉得搞农业,是个良心活,也是个积德的事儿。我要尽量把病虫害防住,如果不能全部防治住,也要尽量减少他的损失,让农民多收入、少损失。

那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现代人没法想象,就只有一把尺子,一架天平。到市图书馆,都不一定能查到你需要的文献。

这些对我来说,还不算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当时农场没有交通工具,靠走路,每天来回在农场里观察风、雨、气候、耕作模式对啤酒花的病害影响。

搞农业的人就得下苦功夫。不下苦,可搞不成。大型农场土地几十万亩,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边界有40多公里,至少3天要转一圈。我在重点区域走,走得慢,每天也要走20公里路。那两年最费鞋子,一个夏天,穿破10几双布鞋。早上7点多下地,一直到晚上9点多回来,中午就随便吃点。我创纪录3天穿破一双鞋,脚底结了厚厚的老茧,好像垫了一层硬壳。一个礼拜,要挖出3毫米的坑,才能把老茧挖出来。我是小儿麻痹,走路不方便,每天都走得脚痛,可那个时候年轻,精力好着呢。

我很满意的是,我才花了2年时间,就让甘肃啤酒花的霜霉病不再大面积发生了。我还摸索出了新的耕作办法,教给农场和农民,从春上到秋天,怎么用耕作方法啤酒花能防病虫害。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成果,1996年拿到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感到特别有成就,能用学到的专业技术为生产解决问题了。

1995年,我开始做啤酒大麦条纹病的防治研究。啤酒大麦也是制作啤酒的原料。甘肃的山丹、民乐、永昌及国营农场是国内最大的啤酒大麦的生产基地。啤酒大麦害了条纹病、网斑病,叶子全干了,也不抽穗了,这是当时甘肃啤酒大麦的通病,7一30%发病,减产15%-20%。发病规律不清楚,只能不同地方、不同情况到处看,啤酒大麦种植品种多,区域宽,相比较啤酒花,更需要到处跑,多点、长时间观察。

交通不便,回不到城里,就凑合着在农民家蹲两天。农民也挺好,对我们很尊重,我们住下了,还要给我们杀个鸡,那个年代,都困难着呢。我感觉农民特别朴实和厚道。

我调查的时候发现,防与不防,一亩啤酒大麦的产量平均差80多斤。当时甘肃种植了200多万亩呢。我花了5年时间,研究出了种子包衣技术,就是给种子穿件衣服,种子干净饱满,也不再害虫。这个办法,一可靠,二省种子。

种子包衣跟别的技术不一样,我们需要做大量实验。农民种完,我要下地去反复调查,做不好实验,种子不出苗,会对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就把人家给害下了,不敢马虎。这个种子包衣虽然没评上奖,但我觉得这个,比啤酒花病虫害防治项目还好。它防治简单,只要给种子穿件衣服,中途也不要打药,没有要农民多花一分钱,还增加了产量收入。

过去了20年了,种子包衣技术一直还在用,啤酒大麦的条纹病也再不发作了。前几年我到一个农场,他们领导看见我,还感谢我,说我给他们做了大贡献了,我觉得自己挺自豪。啤酒大麦在甘肃农作物中,种植了30多年,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占了种植面积的60%,10多年算下来,在我手里面,按最小的增产量算,我至少挽回了1亿到2亿的经济损失,技术也从未出现过问题。到现在,这也算是相对比较领先的技术。

啤酒花和啤酒大麦的虫害防治两个研究是我年轻时候做的,我很有成就感,给人解决大问题了。

绿色防控,保卫舌尖上的中国

除了跟啤酒原料打交道,我还花了10年时间,跟玉米种子打交道。河西是全国玉米杂交种繁育主要基地,全国一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甘肃。大家在超市里买的那个新鲜玉米棒子,还有真空包装的那种,也包括南方人爱吃的甜玉米,我们统称为“鲜食玉米”。这些杂交玉米,口感好,人爱吃,虫也爱吃,这些玉米种子的病虫害就更严重。十年前,这类玉米种子的带病率高,因它的制种价值高,农药的用量就相对大。那时,高毒高残留农药没被禁用,农民在地里喷洒农药,对自然生态的损害也比较严重。

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用更好的耕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就转到了玉米制种病虫害防治上,开始研究绿色防控技术。

这个技术就比之前的技术更复杂,病虫害种类更多,技术手段也增加了,举个简单的例子,甚至要求肥料的磷都不能超标。好多技术打包,不同生产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治方案。

10年来的研究,前5年是研究技术,后5年是宣传推广。甘肃农民思想比较保守,我们除了冬天组织农民培训外,夏天组织农民到示范田观察,让农民眼见为实,看到示范田的效果,再教给他们正确的栽培管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的流行,帮助农民改变认知,淘汰掉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把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上来了,产量肯定提高了,生态环境变得更好,食品就更安全了。我们相应了国家号召,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明年要实现农药化肥使用的零增长,还要争取往下降。现在,我能保证甘肃种子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国农民提供安全健康的杂交玉米种子。

很多朋友问我,超市里真空包装的玉米好着没有?我说,好着呢。这是我看着生产出来的。我都吃着呢,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达到了出口的标准,怕啥?很安全!

这几年,鲜食玉米的出口和一些大超市的供应,从来没出现过问题。这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我成了甘肃玉米产业体系“病虫害鉴定与防治研究”岗位专家。有人夸我,是把技术成果写在大地上的人。我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从良心上说,我对得起这份工作。

夏天,手机就是一部直播热线

以上我说的都是跟农作物打交道的故事,其实我还有一项特别重要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做培训。

我的培训内容都跟农作物?;び泄?,既给机构做,也给农民做,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

给机构做培训,相对容易,只要技术可靠,机构就用。我是荷兰几家蔬菜种子公司的顾问,也通过培训,帮助甘肃玉门市建立了国内唯一一家农业部认可的啤酒花技术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还曾是国内大型企业华润集团的技术顾问。

而给农民做培训,就不一样了,就得做更多工作,得给他们晚上讲,白天讲,费更多口舌;更多时候,不是在教室里讲,而是在菜地里上课,还需要建立示范田,让农民眼见为实。

有人问我,给农民做培训,是不是特别繁琐?我却觉得挺有意思的,他们的问题都特别具体,自己需要吃透了,才能讲得出,讲得好。这也逼着我学习,看了好多资料。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倡导精准扶贫,我的培训工作就是点对点地精准扶贫!我承担了3个贫困乡镇扶贫点的农技培训,他们乡以辣椒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但辣椒的根腐病比较严重。我就在菜地里给贫困户讲如何防治。经过我的培训,现在根腐病已经不再是当地辣椒的主要问题了。每家每户的辣椒种植面积并不大,也就1个棚、2个棚,但一个棚的辣椒种好了,一年也有3一5万元收入。我觉得意义也挺大,很多农民就能增收了。

贫困户看见我的培训有了效果,就到村里帮我宣传,我现在还在给整个贫困村做经济作物种植现状的培训,都是义务的。130多个人,一个大教室,全坐满了。整个贫困村种植的人参果,今年都卖出了好价钱。有了种植技术,整个村就脱贫了。

20多年的农作物?;づ嘌倒ぷ?,让我结识了很多农民朋友。大家都爱加我的微信,我的手机就成了一部植物?;ぜ际跞认?。到了夏天,虫子进入繁殖旺季,我的手机就成了直播热线。早上5点就会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我这个是怎么回事?那个问题怎么解决。农民朋友的那些问题,问了我20年,我现在已经完全知道哪个季节哪种作物要发病,要发什么病。

很多人嫌培训工作烦,我倒不觉得,农民的问题就是我的研究,到现在,我依然感觉农民还是缺技术,好多人愿意跟上我到处跑到处看。我只能尽力而为。

农民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年的辛苦是不是有收入,所以他们问我时,常??嘧帕?。跟他们接触久了,我反而养成了特别爱笑的习惯,农民本身遇到了问题,我再板着脸特严肃,农民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我面对他们总带着笑,他们轻松了,接受外来信息就快了。后来,他们看我笑得亲切,就免费赠送了我一个头衔“教授”,其实我只是一个副研究员。

谢谢大家。

上一篇:宋桂华 心底无私 我为残疾朋友量体选衣

下一篇:倪岩 开“互联网+”合作社的西海固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