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持续走向深入,各地在扶贫过程中也相继探索出一系列好的经验和做法。吉林省大安市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然而近年来,大安市通过促进产业带动、实施庭院经济、发展电商扶贫等,推出了一系列脱贫的举措和方法,使贫困残疾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本期“脱贫攻坚”栏目,将带您走进大安市,看一看他们打出的脱贫攻坚的“组合拳”。
文/图_《中国残疾人》记者_杨乐
“再过一个月,我家的两头仔猪就能出栏了”,站在自家的小院里,吉林省大安市长进村村民李永德为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加上这一亩地和七八只羊,今年的收入怎么也能有个万把块钱了?!彼灯鹄?,李永德一家可是长进村有名的贫困户,由于一家三口都患有残疾,行动不便,多年来一直靠着政府的补贴度日。然而,自从吉林省大安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老李一家的生活就换了一个样子,不仅建起了羊圈猪舍搞起了养殖,家里一亩多的田地也种上辣椒,搞起了“庭院经济”,难怪现在每次见到老李他都会笑得美滋滋的。
其实,李永德只是吉林省大安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帮扶的众多残疾人中的一个。近年来,大安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的目标,通过产业促进、培训扶持、项目带动等多种举措,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扶贫新办法,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了脱贫增收的道路。
精准施策立足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而要做到精准,就需要对贫困残疾人的情况能够精确掌握。大安市位于吉林西部,处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任务非常艰巨,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更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所在。为了能够清楚掌握残疾人贫困户的精准数据,大安市在开展扶贫工作之初,首先对残疾人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按照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分类将残疾人贫困户进行了星级划分。其中,把受丧失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和因疾病等因素影响,贫困程度最深的贫困户确定为三星户;把因病、因残致贫,具有部分劳动能力、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贫困户确定为二星户;把因灾、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缺土地及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收入不稳定、在扶贫线左右徘徊的边缘贫困户确定为一星户。通过对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划分,市残联在扶贫工作中也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与贫困状况提供相应的扶持举措。
对残疾人的基本状况精准掌握后,自然就要精准施策。而要做到施策精准,还要使出台的举措与当地的产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安市现有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农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因此,在推广扶贫项目时,大安市也重点从农业切入,寻找适合残疾人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在大安市残联的办公室里,记者在文件柜中见到了一摞摞厚厚的文件,这是当地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档案,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位残疾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为其提供的扶贫项目。据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残疾人受身体条件所限行动不便的特点,市残联在推广扶贫项目时采取了残联推荐与残疾人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残联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后,联系当地农业合作社为残疾人同时提供仔猪养殖和大棚种植两种帮扶方案,再由残疾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做到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同时,针对发展种养殖业残疾人贫困户投资能力弱的瓶颈,由残联按照之前所做的星级划分为其提供相应补贴,实现残疾人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零投入”。
通过在村镇建立多个电商服务站,大安市将“互联网+”引入到扶贫工作之中。
多措并举拓展增收门路
对大安市残联来说,发展产业只是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步,要让残疾人摆脱贫困还需要从多种渠道入手为其寻找增收致富的门路。
近两年,“庭院经济”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渐渐兴起,而“庭院经济”因其投资少、适应性强、形式多样的特点也成为精准扶贫过程中广受贫困户欢迎的一种生产方式。大安市残联在调研中发现,当地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多持有一些闲散的土地,在为其提供产业项目的同时,完全可以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帮助其将家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为了帮助残疾人贫困户将“庭院经济”建立起来,市残联在帮扶过程中做到“一条龙”服务,在品种选择、日间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给予全程帮扶。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安市还会从产品特色与种植结构出发,引导残疾人种植不同作物,避免因市场波动为残疾人造成损失。目前,大安市已扶持2347户残疾人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78万平方米,“庭院经济”已成为当地残疾人脱贫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大安市也没有忘记将“互联网+”引入到扶贫举措中,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残疾人农产品的上行。丛佳军是大安市一所农村电商公司的负责人,从去年起他与市残联合作开始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服务站通过一带多的方式带动本村残疾人贫困户从事农副产品的线上销售。据丛佳军介绍,在电商扶贫过程中,服务站会优先把残疾人贫困户家中种植养殖的生鲜产品,通过网上平台、物流网络销售到城镇居民的餐桌上;未来还将按照“一村一品”的布局,由服务站站长指导残疾人培育绿色农产品,打造地域品牌,以此实现线上与线下扶贫的有机结合。
机制保障化解后顾之忧
通过产业带动、庭院经济与电商服务等方式,大安市为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意愿的残疾人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方式方法。然而,针对残疾程度较重、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要帮助其顺利脱贫又需要提供哪些举措呢?
在大安市海坨乡三业村,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近3000亩的盐碱地上,整齐地安置着一列列太阳能板,在这里收集的每一份光能正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主电网中,而这所太阳能电站也正是大安市推出的光伏扶贫项目中的一个。据了解,为了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的脱贫问题,大安市在发展光伏项目时优先将残疾人贫困户纳入考虑之中,通过与承包项目的公司签署协议,以20年为期,以每年每户3000元的标准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分红,在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也实现了残疾人的稳定增收。而在种养殖方面,大安市通过发挥企业和合作社带动作用,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托管”,让残疾人贫困户以1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入股,由经营主体进行“分红”,并确保5年内每年分红1000元以上,以此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在相关政策上,大安市为了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率先在贫困残疾人的大病患者中,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合一的“五重保障”模式,其中三星贫困残疾人患者医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100%,并已覆盖全市全部三星贫困户。针对贫困残疾人中的慢性病门诊患者,大安市则探索实行了提高报销比例和送药上门两种形式,并在全市所有因病致贫贫困户中实行,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贫困残疾人的诊疗成本。
“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使出‘绣花’功夫,确保残疾人如期脱贫?!贝蟀彩胁辛硎鲁せ平鸸庹庋档馈5娜?,一路走来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大安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付出的心血与辛劳,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残疾人生活所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改变。而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大安市的残疾人也将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