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鞍铡惫嬉衾只岽窗斓某跣?,便是以艺术融合的方式,通往爱和平等之地。
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历经十余年,让听障儿童的声音慢慢传达到了大众的耳朵里,也让听障儿童体会到了艺术的纯粹、生活的美好。
文_《三月风》记者 冯欢
2019年3月3日是全国第二十个爱耳日,也是第七个世界听力日。3月1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近2000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汇聚在此,聆听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
演出近半时,几位孩子登台表演配乐诗朗诵,他们吐字清晰,声音嘹亮,清澈婉转的童声极富感染力。当主持人介绍说孩子们都是听障儿童时,台下观众先是惊诧,随即感动,掌声经久不息,有赞许,也有敬意。
自2008年起,每年3月,这场音乐会都会如期而至,今年已是第12个年头。这一天,是听障儿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登上国家最高音乐殿堂,国家交响乐团为他们伴奏,与国家级歌唱家同台表演,所有光环到了他们面前,都成了配角。
带来震撼和惊艳的孩子们,都是极重度听力残疾人。对他们而言,与音乐生来无缘,光是“发声”这件普通人张口就来的事,曾经都比登天还难。从无声到有声,从不可能到可能,需要主动挑战自己的短板,克服生理与心理重重障碍,付出比健全孩子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努力,一次次开口,一步步靠近梦想。
对外界而言,音乐会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一方面是个提醒,提醒我们这样的健听人士在随性欣赏音乐的同时,还有一个人群罕有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助残的叙事框架,听障儿童不再被想象被建构,不只是“感激涕零”与“感恩的心”,他们在舞台上表达自我,体面从容,不卑不亢,如你我一样憧憬美好生活。
音乐会创办的初心,便是以艺术融合的方式,通往爱和平等之地。有人称,听到了世上最干净的声音,还有媒体在报道时,专门引用《道德经》的诗句:大音希声,亦能惊人。
登上舞台的孩子们,是成功康复儿童的一个缩影,也承载着成千上万听障儿童家庭的康复希望。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2.3万。听力障碍已成为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第二位的疾病?!?至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龙墨表示,“听障儿童的早期康复救助是一项‘短期投资,终生受益’的抢救性工程”。若在6岁之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与干预,通过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接受听觉言语康复后,可以能听会说,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一旦错过0~6岁康复黄金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归主流社会难度会越来越大。
在急着变现、急着冲销量、急着出成果的时代,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救助工程,也是要用匠人心思去做的康复工作。今年的“爱耳日”活动以“关爱听力健康, 落实国家救助制度”为主题, 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推动建立健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制定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这是我国残疾人康复领域的第一个专项救助制度,标志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从项目式运作到制度化保障的转变,将有效减轻过去康复救助覆盖面窄、持续性差的问题,助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在音乐会会场外,工作人员布置了一棵“心愿树”,每一张心愿单上都贴有听障儿童本人的照片和亲手写的愿望,等待有心的观众取走。从一辆玩具汽车、变形金刚,到滑板、恐龙,孩子们的梦想五彩斑斓、千奇百怪。这一天,是他们生命中美好的一天。在那之后,还会有更多更多美好的一天,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