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实习记者闫双艳 图文报道)
在即将形成雾凇的时节,坐高铁前往吉林省。窗外的黑土地上,早已不见歌里唱的“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用专用机器打包成的圆柱形秸秆包一个接一个映入眼帘,山坡上还有成片的发电风车。
资源富饶的吉林省,有长白山撑起的荣耀,也有因高寒、多山而致贫的残疾人口,特别是在延边州,这个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地处长白山区,中朝边境的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东麓,松花江的两条流域从它脚下淌过。然而,由于山多林多草多,延边州基本上属于“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再加上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传统的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导致占全省面积四分之一的延边州,拥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省的一半)。2015年,这4个县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州总数的86.4%。
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吉林省残联主动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准施策,不断满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推动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使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截至2018年末,全省已有8.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按2016年年初建档立卡数),占全省贫困残疾人口的80.1%。省市县残联系统拔穷根、开富源的脱贫故事,为全国残疾人的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吉林答卷”。
11月11日至14日,中国残联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团,来到吉林市、长春市以及延边州所辖县(市、区),实地探访了省市县残联系统的助残新成果。
幸福的竹林村:“第一书记”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刚进入11月份,东北的天下午四点半就拉开夜幕。11日,当中央媒体记者组到达位于长春市的吉林省残联办公室,见到延边州和龙市崇善镇竹林村“第一书记”孙井微时,已是傍晚,得知记者要来的孙书记早早从村里赶来等在会议室,向我们讲述他和竹林村的故事。
孙井微本身也是一名残疾人,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在调任竹林村做“第一书记”之前,已经在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门,做了十年的扶贫工作。去年底,他被选派到该村任职,融入到脱贫攻坚一线。
“竹林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村,跟中朝边境就隔了一条图们江。村里老龄化极其严重,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0后的孙井微笑称自己是村里少有的几个年轻人之一。
“第一书记”孙井微向记者讲述竹林村的故事
2016年以来,省残联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为抓手和纽带,主要开展了“平安竹林、幸福竹林、健康竹林、快乐竹林、美丽竹林”等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其中,“幸福竹林”是村民们最关心也最期待的?!爸饕谴釉黾影傩帐杖胝夥矫?,来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彼锞⒔樯芩?。
为此,在就任的十个多月时间里,孙井微格外重视产业扶贫项目。两年前,和龙市残联投入20万在竹林村建设养蜂项目。到今年8月份,竹林村已培育130个蜂箱,产蜂蜜8000多斤,他亲自进山里跟蜂农一起掏蜂箱、滤蜜,并拿回自家小区门口售卖,同时尝试在微信业主群和朋友圈里“吆喝”,甚至将这些蜂蜜带到了2019年东北亚博览会展会现场,设立“第一书记代言”展销区,为全村7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多元。
“‘产业扶贫’算是吉林省助残脱贫的新内容,主要针对种植业、养殖业,特别受老百姓欢迎。”省残联副理事长李德富在接受中央媒体记者组的采访时介绍说。如今,竹林村靠积极发展养殖产业项目,提高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已于2018年底实现了脱贫。
据记者了解,2018年和2019年,省残联协调省财政厅每年为各地残联下拨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各地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特点开展帮扶工作,2018年帮助1053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生产增收,2019年也已有近万名农村建档立卡的残疾人享受到扶持政策,可望实现增收。
可复制的样本:善满家园扶贫助残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
11月12日上午,中央媒体记者组来到位于长春市九台区烧锅镇的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
“妈,妈!”善满家园创始人胡艳苹的车刚一驶进院内,就有两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跑过来,又蹦又跳。据胡艳苹介绍,这是她收养的智障孩子,在善满家园,像孤儿、脑瘫、智障这样的孩子共有52个,他们都叫胡艳苹“妈妈”。
胡艳苹(左二)和叫她妈妈的孩子在一起唱歌
从1992年,胡艳苹就开始收养智障人士,起初规模很小,而如今发展到100多人的大家庭。当记者问及收养这么多残疾孩子的原因时,胡艳苹道出了19年前丧子之痛的经历。2001年1月,她那出生仅7个月、患有先天智障的大儿子离开人世。那段时间,她总是能在这些智障孩子的身上找到儿子的影子。儿子去世之前,胡艳苹收养智障孩子更多是出于同情,而丧子经历让她下定决心成为更多孩子的“妈妈”。那年5月,她个人出资创立收养和救助残障人的爱心驿站“善满家园”,开始大规模收养智障流浪儿童。
2010年,在各级政府和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胡艳苹创办了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善满家园也实现了从个人收养到社会福利机构的成功转型,先后成立了阿甘餐厅、阿甘村、善满朝阳残障人创孵示范园、善满烘焙等机构,从最初单一对智障人的托养转变到面向全类别残疾人。
今年5月,九台区委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结合善满家园的形式,打造了集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托养于一体的残疾人扶贫助残全链条融合发展新模式,成立了九台区善满家园残障人综合服务中心,培育了以烘焙、草编、彩绘为主的就业项目。
记者团走进服务中心二楼,学员徐大爷向记者展示了他制作的手工艺品?!跋衷谟辛松坡以暗钠教ǎ颐且部梢酝ü约旱乃执丛煨腋?,我们也不再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钡崩先颂讣霸谏坡以暗纳钍保ざ灰?。
学员徐大爷向记者展示他制作的作品
手工艺品展区的旁边就是彩绘班,里面共有智障孩子20人左右,见到记者组的到来,孩子们显得格外兴奋。“这绝对是一门特别实用的课程,能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色彩,刺激他们的感官,每个手指头慢慢地都动了,这对于他们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辈驶姘嗟牧趺鲤乩鲜Ω嫠呒钦?。
彩绘班的孩子们正在创作自己的作品
省残联副理事长李德富接受采访时表示,“善满家园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扶残助残工作模式?!?/p>
山坡上的合作社:残疾农民的榛树创业之路
“记者同志们都辛苦了!快进屋暖和暖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程,大巴车最终驶入一处僻静的村落,停在吉林市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旁,一位腿脚不灵便的老大爷忙着招呼大家,他是这家合作社的创办人。
从上世纪90年代,李端仁就是永吉县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为人朴实,头脑灵活,勤劳能干,除了种地,还从事贩运粮食、木材等生意,三口之家的小日子过得殷实而幸福。
然而,1999年秋收之际,他突然觉得左侧大腿疼痛难忍,几经辗转,被医院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病情一度严重到瘫痪在床,一躺就是4年?!澳训雷约赫娴囊晌先耍空木燃枚热?”李端仁有段时间一直苦闷彷徨。好在经过不断的寻医问药,2005年底,他最终可以拄拐站立起来。从此,一刻不得闲的他成了帮助残疾农民创业的带头人。
2006年,大病初愈的李端仁先后尝试着种植甜玉米、紫薯、黑土豆、雪莲果等,由于受气候条件、贮藏方法等因素制约,都没有成功。2011年3月,辽宁省本溪市碱厂镇孙玉德、孙玉利兄弟俩种植美国“平欧大果榛子”创业致富的事迹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李端仁所在的宋家村位于北大壶镇东南部,丘陵地带,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他认为当地的自然地势、气候条件等比较适合发展大榛子种植项目,而且大榛子易于存储,省工省力,很适合残疾人干。于是,他自掏腰包,带领着身边的残疾人,先后13次驱车到吉林省农博会参观,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辽宁省本溪市实地学习考察。经过反复论证,他下定决心在本地区栽培“平欧大果榛子”。
为此,他专门到永吉县找到时任县残联理事长的杨桦,介绍了种植大果榛子的情况,杨理事长鼓励他说:“老李,你好好干吧,干好咱残疾人就有新希望了!”杨理事长的话,使他决心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做大做强大榛子项目。
2012年2月,他以宋家村为基础,组织41名社员(其中残疾人11名)出资85万元成立永吉县仁利榛树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榛苗统一供给、技术统一指导和产品统一销售。
这期间,永吉县残联因势利导,扩大集中培训,把李端仁的榛子种植基地作为残疾人扶贫实训基地,先后举办榛树栽培培训班3期,培训残疾人500余人,并积极推行“双向扶持”政策,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扶持残疾人90余户,提供给每个种植大榛子的残疾人价值3000元的榛苗作为创业扶持。
如今7年过去了,合作社带动群众500多户(其中残疾人400余户,种植面积150多公顷),种植总面积超过500公顷。记者一行随57岁的李端仁通过一条泥泞的沙石小路,来到种植基地,一眼望去,永吉县绵延起伏的山坡上,榛子树漫山遍野。李端仁颇为自豪的告诉记者,“特别感谢残联的扶持,现在不光我富起来了,大家伙儿也全都有钱了!”
合作社创始人李端仁带领记者团来到山坡上的榛子树种植基地
服务到人的家庭医生:安图县做足“大健康”文章
从吉林市出发,要坐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半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能到达延边州安图县城,沿途数不清的山脉飞驰而过,从凌晨就开始下起的小雪,使群山更加沉寂。
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美誉的安图县,明长公路纵贯南北,能直达长白山天池。这里的百姓会吃,米肠、明太鱼、五谷饭、小豆腐、泡菜、酱汤,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打糕……仅仅是这些数得上的美食就能摆上一大桌;作为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边陲小县,清王朝为它定名“安龙脉、图兴昌”,有一层更为特殊的寓意——安定图们江界,保国安民。
安民,特别是安定残疾人民的生活,自然成了各级残联系统的大事。为此,安图县残联在脱贫攻坚中树立“大健康”工作理念,以“残疾人精准康复”为重点,优先投入、持续发力,使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记者组的车冒着小雪一路缓行,最终停在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新盖的村委会旁。一下车,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平堂就老远招呼大家进屋,用疑似河北地方口音向记者组介绍该村“家庭医生服务到人”的扶贫工作,这在到处都是浓重的东北话之间显得有些突兀,不禁惹人好奇。随后,县残联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人家王书记可是从北京来的干部?!?/p>
2017年8月,当时已经50多岁的王平堂,经自主报名和组织遴选,从中央政策研究室委派到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扒┰技彝ヒ缴锪宋液艽竺?,比如我经常要到一些贫困残疾人家慰问,但这些都是形式上的,而医生能真正帮到点子上?!蓖跗教孟蚣钦呓彩觥?/p>
“我们有一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共4个人,签约村内的28名残疾人,每月至少入户一次,实施基本健康服务和入户指导?!贝耸闭诓屑踩丝蹈凑究床〉拇逡搅跽蛄纸樯芩?。
驻村村医刘镇林正在为病人看病
家就在康复站旁边的郑淑娥大娘一有空就过来,她告诉记者,“我这膀子有时候疼得抬不起来,穿衣服上厕所都费劲儿,来这儿做做康复,县残联给配置的免费器材,还有专职委员辅导,多好啊!”此外,因为郑淑娥家里三口人全部是贫困残疾人,县残联为其配发了手杖、轮椅,还从屋门口到院门口打了45平方米的水泥地面,提及这些,老人一直心存感激。
据了解,安图县作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省级试点,采取了入户采集、需求评估、服务精准等措施,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优先采集、重点服务,基本辅助器具和居家康复器材适配重点倾斜,并在全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残疾人服务工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设立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安图县残联理事长朴英姬表示,“目前全县九个乡镇,80个贫困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100%?!?br/>
“木耳乡”的养殖业:汪清县扶贫“造血”送鸡鸭苗
11月14日,记者组驱车来到位于延边州的汪清县,尽管接近中午,气温仍在零下六七度,因为刚下过雪,地面上结了一层冰碴儿。
有“木耳之乡”之称的汪清县地处东北边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几年前,汪清县残联开始推广“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如今成效显著,早在今年7月份,就有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省扶贫办等共同主办、组织多家中央网络媒体走进汪清县,集中采访该县黑木耳种植业扶贫方面的经验。
而这一次,吸引中央媒体再次来到汪清县的,是它在养殖业扶贫方面的新亮点。县残联理事长李传民带领记者团走进汪清县双河村村民李秀珍的家,从老远就能听到鸭子“嘎-嘎-嘎”的叫声。
李秀珍属于多重(肢体、智力)四级残疾,今年五月份,县残联免费提供给她30只鸡、20只鹅饲养,还提供了1000斤玉米作为饲料。李秀珍对这些鸡鸭如数家珍,养到现在,只死了2只鸡,1只鹅。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有些言辞不清,但始终微笑着。
李秀珍在家剥玉米粒来喂养鸡鸭
据驻村工作队队员刘长鹭介绍,县残联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就对汪清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入户调研,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在给予适当的科学建议后,以个人意愿为主,用省残联下拨的产业扶贫资金,进行统一购买,再发放鸡、鹅等幼雏到残疾村民手中,并提供养殖饲料,每人标准2000元。
此外,县残联还会邀请养殖场的专业人员,免费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翱悸堑讲屑踩送獬雠嘌挡槐?,我们都会给他们提供每人30元的车费。”刘长鹭告诉记者。
随同记者组一同前往的省残联宣传文化部主任刘伟明表示,“汪清县的养殖业扶持是可持续的,村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将来卖鸡鸭的钱再接着买幼雏饲养?!?/p>
随后,记者组又来到不远处的村民金世权家,在院子一角的围栏里,成群的鸡因为天气寒冷缩成一团。金世权出生时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肢体四级残疾。去年,他找到驻村工作队小组,在了解了省残联实施的产业扶持政策,加上之前有过养鸡经验,主动从县残联那里领了50只鸡和1000斤玉米饲料。
当记者问及如今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时,本是朝鲜族人的金世权,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告诉记者,“那变化可多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都来了,时常来看我,还是国家政策好啊!”
一路走访,赶上了吉林省的大降温,雪下了整整一天,这场积雪能经久不化,一直覆盖到明年春天。雪下面,藏着善满家园扶贫助残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的种子,藏着永吉县榛子树的盛果,也藏着吉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