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金龙 浦宏伟
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既是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尊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笔者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通过现场走访调查、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对嘉兴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围绕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就如何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进行探讨。
残疾人就业的基本特点
截至2021年底,嘉兴市共有持证残疾人11.1万人,其中处于法定就业年龄段39423人,已就业27327人,就业率69.32%,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其中包括按比例就业11372人,集中就业和辅助性就业8394人,灵活就业4280人,种养殖业3281人。
从残疾人就业结构分析,在年龄分布上,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正趋于老龄化,在未来残疾人就业增量会逐步下降。在文化程度上,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中,大学及以上的仅占6.87%,初中及以下的占57.07%。从残疾类别看,智力、精神残疾和其他残疾类别的重度残疾人就业相对偏难。同时,残疾人就业收入普遍偏低,2021年,残疾人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超62%,而8万元以上的仅占3.6%。
从残疾人就业方式分析,目前嘉兴市通过政策引导,要求企业按1.5%的比例招收残疾人员工,按比例就业的残疾人约占残疾人就业总数的41.97%。同时,嘉兴市借助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和工疗型“残疾人之家”接纳残疾人就业,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就业的残疾人约占残疾人就业总数的21.29%,通过灵活就业、创业的残疾人约占残疾人就业总数的20.15%。此外,还有部分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
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变化趋势分析,近三年,嘉兴市残疾人就业总数略呈下降态势,残疾人就业基本以文化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操作相对简单的工种和工序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
通过对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嘉兴市残疾人基本实现了较为充分就业,但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偏弱,就业收入偏低,还未实现高质量就业。
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制约因素
从当前制约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因素看,主要表现在残疾人自身、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
从残疾人自身角度来看,部分残疾人对劳动价值还认知不足,普遍容易满足现状,缺乏知识更新、技能升级的动力,竞争意识不强。少数残疾人家庭成员对残疾亲属处于放弃或过度?;ぷ刺?,这使得残疾人择业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
从政府层面来看,主要存在四个“不强”。一是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从近10年来关于就业的政策来看,目前只是将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普惠政策,单独针对残疾人出台的就业政策相对较少。二是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考虑残疾人实际岗位需求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表率作用不强。一些机关部门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少数机关部门不愿接纳残疾人就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清、执行难度较大的问题。四是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执法刚性不强。从现有相关政策来看,其中支持、鼓励的内容较多,强制约束性内容较少,同时就业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对歧视残疾人、不愿接纳残疾人就业,又不愿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企业执法力度偏软。此外仍存在少数企业利用政策漏洞实施不规范用工行为,残疾人权益没能得到充分保障。
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些行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受技能水平所限,在满足新的岗位要求上存在一定难度。社会上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企业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虽吸纳了残疾人就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等。
对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政府应率先垂范,推动形成全社会帮扶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残疾人就业放在共同富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各级党委、政府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健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常态化制度,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分工。同时,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宣传党和政府的助残政策和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增强残疾人就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一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培训费用及补助标准。二要突出培训需求导向,按照“残疾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就业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的原则,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确保培训有实效。三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依托企业、实训基地等,推行岗前、岗中、转岗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各类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要实施培训绩效评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管理、实名制登记和跟踪服务,完善培训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培训就业联动挂钩机制。五要加强培训经费保障,加强就业扶持和培训资金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倾斜,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保障力度。
要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要通过构建残疾人就业信息数据库,做好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全面掌握残疾人技能特长、就业意愿等相关就业信息,指导残疾人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匹配。要通过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与职业需求信息的互通平台,加强相关部门的数字化改革集成联通,构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残疾人就业需求与市场人力需求的即时信息通道。同时要完善对残疾人就业服务的指导,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将残疾人就业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之中,构建统一、高效、有序的残疾人就业体系。
通过用足用活政策,发挥好政策的集成效应。这主要体现在,要研究出台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整合集成各项帮扶措施,强化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导向。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补助力度,全面实施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给予补贴、奖励等制度,加大公益性助残岗位购买力度,对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应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帮助其减少经营风险。同时,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执法的刚性。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的监督检查,完善违法惩处机制,从而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