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杭州亚残运会将在亚运会之后接续举行。如何保障赛场内外残疾人选手的竞技和生活?一起来看今天的《蓝媒朋友圈》。
记者 谢冠伦:我的亚运我的城,这里是杭州亚残运会的盲人门球运动中心,每一位视觉障碍运动员进入这里,头顶上方的语音提示系统,会立刻告知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场馆共设置近60处语音提示系统,但球员进入后,赛场要保持安静。
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赛事器材主管 邵奎华:盲人比赛,是要靠听觉才能去完成比赛,四周都采用了隔音的板材,把噪声降到最低。
记者 谢冠伦:比赛结束,运动员就将返回亚运村,在他们生活的无障碍环境打造上,浙江也花了心思。
金华台记者 倪嘉若:运动员来到亚运村后,就可以将车停在这样的无障碍车位上,与其它车位之间有1米2的无障碍通道,可以让我们的乘轮椅者,下车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酒店大堂。
亚运村各大酒店内都设有无障碍电梯,全省共打造了700多间无障碍客房。
金华亚运分村楼层主管 冯苏群:淋浴间没有门,也没有玻璃,是一个敞开式的,方便他们进出。
金华台记者 倪嘉若:打造无障碍的亚运城市生活空间,还需要为残障人士提供精准迅速的帮助和服务。在浙江,上万名助残志愿者随时等待召唤。
杭州台记者 常艳荣:这里是杭州地铁长河站,随着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临近,如何让地铁这一亚运服务的窗口变得更有温度?或许可以从我身边的手语培训课找到答案。
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手语老师 吕育蔚: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与亚运和亚残运相关的句子、词汇以及日常用语。
浙江已培训助残志愿者10000+人次,覆盖亚运场馆、交通场站、医院、公共文化场馆等各类场景。
记者手记:场馆的细心设计,是残疾人运动员打出高水平比赛的保障,而居住设施的暖心保障,可以让他们体验无障碍生活。再加上上万名志愿者的贴心助力,“两个亚运、同样精彩”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