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鞍山市博望区残联 王久龙
马鞍山市博望镇素有“刃具之乡”之称。早在明万历年间,博望镇铁业兴起,工匠们一年四季,挑着风箱、铁钻到处飘泊,这是博望人对命运的挑战,是博望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清乾隆年间,博望镇铁业已享誉四方,当时即有“ 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具”一说。“博望,博望,只有拼搏才有希望”。进入二十一世纪,有位残疾人对博望又作出了新的注解,他自豪的把拼博、希望喻为一种顽强奋进、成就希望的精神。这位残疾人叫夏克通,他是博望经济大潮中涌现出的新型企业家中的一名骁将。
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儿子,夏克通搏击商海近三十年,走过的是一条风雨创业之路,现已成为中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马鞍山市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
第一次创业 为了自食其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夏克通出生于马鞍山市博望镇新联村一户贫困的农家,三岁时因一次高烧打针出现意外,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延误了治疗,落下了小儿麻痹,左腿瘫痪,右膊麻木,为他今后的人生涂下了浓重的阴影。虽然缺少欢乐健康的童年时光,但在父母关爱和自身坚强下,他还是有幸步入了校门。初中毕业后,由于身体和高中校远等原因,夏克通含泪告别了学生时代,他不能像其他小伙那样背筐割草帮家里放牛喂猪,更不能像其他青年那样下地种田帮家里挣工分,但他没有灰心,暗暗下定决心,不拖累父母,不遭人唾弃,一定要自食其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16岁时,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孤身一人来到数公里外的博望镇上,拜师学习剃头理发技术,两年学有所成,先后在家乡新博和丹阳小镇开办理发店。当时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创业,只知道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了,接下来就是把手艺做好做精,能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娶妻生子。由于他为人老实,对人热情,手艺又好,加上店门随喊随开,上门随喊随到,他的理发店不管开到哪,人气都很旺,生意也很红,两年后除还清了外债,还有了一定积蓄,身残志不残的夏克通,开始受到村上很多人的敬佩。
第二次创业 为了闯荡人生
横望山脉造就了博望人性格,石臼湖水滋润出博望人胸怀。博望人最大特点就是不安于现状,敢做善闯是博望人富有的共性。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冲涤下,素有“刃具之乡”的博望人敢于在刀尖上跳舞,他们跑遍全国各地推销家乡产品,然后又从全国各地带回外乡信息,从而掀起了一股股创业、创新、发展的热浪,灼烤着这片古老小镇。拖着一条残肢,整天在理发店忙乎的夏克通再也耐不住了,他每天一边听着重各种传奇故事,一边寻思着怎样走出小镇,实现人生的一次闯荡。恰巧,夏克通同胞哥哥在小镇旁开办了一家不起眼的刀片厂正缺推销员,23岁的夏克通不顾父母的反对,在哥哥支持下毅然作出决择——丢下理发店一心要当推销员,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去闯荡世界,为此他特地为自己配备了一付拐杖。
从此,夏克通同镇上大多数人一样,背上五、六个厂家刃具产品走出家门,当上一名推销员。“跑推销,说破嘴,跑断腿”,推销员被人们俗称为“飞毛腿”,对拖着一条残肢的夏克通来说是何等的艰难,每天要步行二十多公里,左腿常常磨砺的钻心痛疼,甚至感染发炎,走路时那条唯一能用上些劲儿的右腿,有时难以支撑全身重量,他干脆拄上双拐,年轻气盛的他硬是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同时也感动了不少厂家客户。1991年春节,经过近六年的摸爬滚打,夏克通逐渐磨炼出精明的头脑和勇敢的气魄,他跑遍了全国大中小城市的造纸厂,一边跑推销,一边捕捉刃具行业信息,广交朋友,虚心学习。良好的业绩和丰富的经验,终于把他打造成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和业务员,并挣积了十多万元收入。
第三次创业 为了建功立业
俗话说三十而立。虽然是名残疾人,但由于精明能干,夏克通赢得了同村姑娘的芳心并结为夫妻,按理说,在残疾人当中,他是幸运而又幸福的。新婚后的夏克通很快又有了人生新目标,他不再满足帮别人打工搞推销,他渴望有一天,能推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才算真正的“成家立业”。 1991年春节刚过,夏克通拿出10万元全部积蓄,在博望镇新联村旧村部租借了五间房子,买来3台维修后的旧机床,请来3位师傅和几位村民,白手起家办起马鞍山市机械刀片厂。他既当厂长,又当技术员;既当工人,又当推销员。厂子开工半年时间,他没回家过一次,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开厂创业才真正体味到了什么是艰辛万苦,自己几乎把命都搭了进去。平时,他一边跑业务,争取每一个客户,一边抓生产,争取产量和质量。他的刀片销售不是靠挖别人的“墙角”,而是靠低成本,高品质的竞争,靠的是一名残疾人的顽强拼搏。夏克通常讲,不绷紧质量的弦,就弹不出市场的调。以诚信取胜——是他这名残疾人令同行与客户尊敬的根本。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夏克通的机械刀片厂走上了正轨,效益也越来越好,中年的夏克通感叹创业之难同时,也开始体会到了创业之喜悦。然而,正当他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产业升级改造、企业节能降耗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他的刀片厂市场越来越窄小,产品逐渐落后淘汰,销量急剧下降,形势逼迫他的产品急需更新换代,不然他的刀片厂将面临停破厂局面。创业经验的匮乏和行业知识的不足,让夏克通脑子里一片空白。拖着残疾的身体,迎着十多年的风雨,本来就经不起折腾的夏克通不愿就此罢休。2000年,夏克通围着全国市场“绕了一圈”后,牢固树立了“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思想,他向哥哥借来60万元,加上八年多刀片厂的所有收入和银行贷款,他在老314省道南侧博望澄心工业园买下13亩地,建起近3000平方米标准厂房,2002年,夏克通瞄准市场又购买10多台数控机床和其他设备,待设备安装和人员培训等全部到位后,2003年5月,夏克通的“中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产,其生产的剪板机、折弯机、滚珠丝杆和直线导轨等机床配套设施与后档材料,凭着技术含量高、精度高和外观好等优势,不仅销往省外多家机床公司,更是占领了本地90%以上的市场,并随机配套出口到泰国、韩国、印尼、越南等二十多个国家。2007年,夏克通在西安推销自己产品的途中,不慎摔倒,导致右大腿骨折,从此的他真正成了一名“一支胳膊半条腿”的特别重度残疾人,兼职推销员再也当不成了,他从此一心朴在生产一线,抓管理、学技术、钻科研,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经过不到十年时间的发展,2012年公司产值达到近千万元,先后共安置了三百多名无业人员和失业农民就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认识夏克通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疼,由于长期奔波和劳累,夏克通的右膊麻痹、造成了脊椎多处骨折,导致颈椎压迫神经,出现嘴歪、手麻、右膊不能抬起、大小便失禁等脑梗病症,在病魔无情的折磨下,他没有倒下,依然那么坚强。2011年5月,神经被压破的夏克通不幸全身瘫痪,才不得不住进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开刀手术,颈椎上安装了6根白锈钢螺钉,住院3个多月才能下床。
如今,经过治疗后的夏克通依然振作乐观,虽然右膊很能抬起,右手麻木,右腿不能正常行走,并天天要吃阿斯匹林、地平片等消炎、降压药物,但他坚持每天到厂上班。他说,这个厂子是他杵着拐杖跑出来的,是他用麻木的右膊支撑起来的,五十多岁年龄不算大,身体残疾无大碍事,平时跑业务,抓生产,和大家一起干活是自己最开心的事。厂子要发展,产品要升级,创业要不息,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夏克通从来没把自己当作残疾人,今后虽然还会有不少困难与痛苦,但他会以“博采众长、成就希望”的博望精神时刻勉励自己,会用坚毅顽强作风谱写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