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打破残疾人工作“无形的墙”

2013-04-12 08:29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读了武汉晚报《80后“脑瘫青年”当6年环卫工》的报道,我为陈诚的故事感动。巧的是同一天《华商晨报》报道,患有轻度脑瘫、哈工大的硕士晓峰,投了600份简历,只有一家企业愿意提供接线员的工作。

陈诚的故事说明,很多轻度、中度残疾人,是有工作能力的。但是,现实中却更多的是像晓峰一样,被排斥在主流工作场所之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有一份调查部分说明了原因:47%的被调查者对残疾人存在恐惧心里,还有25%的人会有怨恨或愤怒;另有调查显示,32%的被调查者认为坐轮椅的人不如正常人聪明。很多的企业主认为,雇佣残疾人会给企业带来潜在事故,甚至让企业“丢脸”。

那么,真正雇佣了残疾人的企业是怎么看的呢?我在澳洲访问时了解到,90%曾雇佣过残疾人的企业主,还愿意雇用更多残疾人。因为他们工作态度端正,为其他员工带来“精神鼓舞”,甚至会让企业更关注人性化设施、安全管理规章等。此外在香港,豪车“玛莎拉蒂”和“费拉里”清洗店,都雇佣有智障人工作;我国一些沿海省份的公务文书、纸张,都是由残疾人福利企业制作的;北京、南京的很多宾馆、快递公司,都有智力残疾人活跃的身影。

事实上,在国际公约中,“残疾”已经被“残障”取代:也就是说,是社会造成的“无形障碍”导致残疾人无法融入社会,而不是他们身体的缺陷。而且,我国法律对残疾人就业有着多项鼓励条款,所以对雇用单位来说,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果社会能够逐步打破这堵“无形的墙”,相信会有越来越多陈诚这样的人,融入社会,撑起他们自己的一片天。

上一篇:湖北秭归县九畹溪镇“独腿劳?!?孙大贵

下一篇:残疾人爱心创业园的烦恼 30个电话找不到1名采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