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气象专家搭台,山区农民唱戏,唱红了穷乡,唱富了农民。”这是笔者近日在湖北省秭归县香溪镇彭家坡村采访时众多农民道出的心里话。
彭家坡村原来是全县有名的穷山村,1984年,这个村从外地引进试种优质脐橙时,橘农们人心惶惶。有人说:“咱们村祖祖辈辈种广柑,虽然产量不高,但无风险,吃饱肚子没问题。如今改种脐橙,气候条件不适应,风险大。”在这节骨眼上,湖北省气象局和秭归县气象局伸出了援助之手,省气象局工程师倪国裕、秭归县气象局局长王福清和工程师杜久三等气象专家经过实地考察,确定在该村腿有残疾的农民彭洪才家3亩橘园中兴建“气象农业科技庭园”,省、县气象部门为他配备了百叶箱及有关观测仪器。从此,这位残疾农民便与气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13年来,彭洪才以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1985年至1989年,他承担了省科研项目脐橙习性科技研究。他像专业气象工作人员一样,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都坚持定时观测记录3次,把每天的湿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记录得清清楚楚。他总共记录的农业气象资料有10多万字。通过农业气象观测,他不仅证实了彭家坡村能种植脐橙,也证实了脐橙能稳产高产。过去这个村柑橘病虫害严重,彭洪才通过气象观测,已掌握了运用气象知识防治病虫害的本领,有的放矢地防虫治病,确保了脐橙果大、色鲜、味美、高产,亩产达4000公斤以上。1989年,他所栽种的罗脐35号获农业部金奖。1992年,他与倪国裕合写的《三峡地区脐橙栽培技术气候适应探讨》论文,获1992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2年至1997年,他又承担了“纽荷尔”丰产科研项目,获农业部金奖。 (来源于1998年4月27日《中国气象报》作者:周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