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特别是1949年渡江战役前,面对国民党反动集团玩弄的和平把戏,中国共产党人用智慧和策略再一次化解了难题,彰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01由“拒谈”到“谈判”掌握政治上主动的策略
1949年初,对于蒋介石“求和”声明的伎俩,毛泽东看得很清楚。他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明确指出:“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但为了打破一部分人对蒋介石“假和平”的幻想,更好地教育人民,毛泽东同意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由“拒谈”到“谈判”的转变,既考虑到了国际上苏联的建议,又结合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显然这是英明的得人心之举,争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02和谈中把握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1949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平与南京政府代表团谈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原则,运用智慧和灵活性策略揭露“假和谈”阴谋。
(一)把握原则的坚定性
对于和谈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多次予以明确,那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即使在谈判时,党中央始终没有放松战斗渡江的准备,最终确定了4月20日作为国民党政府最后的签约时间。在得知国民党政府不同意签字的消息后,随即发动渡江战役,坚定地执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原则。
(二)策略的灵活性
争取南京政府真正“主和派”。毛泽东、周恩来商定后,认为可以在谈判中做出某些形式的让步,争取国民党内的“主和派”,仍然把李宗仁与蒋介石加以区别,希望他能真正向人民靠拢,以便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
谈判僵局如何化解。为了使谈判朝着对人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双方讨论陷入僵局时,4月8日,毛泽东约见张治中,针对战犯列名、军队改编、联合政府等问题作出某些让步,大大推动了谈判的进程。对此,张治中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公开阐明自己的政治态度,盛赞中国共产党。
03多渠道舆论宣传和统战工作的斗争策略
为了更好地警醒被误导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及时将谈判情况与外界沟通,赢得了广大民主人士赞许,冯友兰等一批教授一致认为“中共所提和平方案,条件非常宽大,南方人民将更清楚地看到谁是谁非”。
结语
北平和谈,中国共产党成功揭露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警醒了人民,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解放。这些也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素养,足以面对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渡江战役前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也为新政协的召开乃至新政府的建立、外交政策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作者:程红 研究馆员、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处长,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