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德:1928年4月生于浙江海宁。曾任水利电力部外事司副司长、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出口公司总经理等职。1997年离休。现居北京。
60年前,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朱敬德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亲历了开国大典。
天还没亮时,清华大学学生朱敬德和另外400多名同学就起床了。吃完早饭,在操场排好队,他们从清华园出发。
那是1949年10月1日清晨。他们的目的地是天安门广场。作为学生代表,朱敬德和他的同学们将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如今已81岁高龄的朱敬德记不清到底走了多久才走到了天安门,他只记得到达广场时已经人山人海,看见人们都在笑着蹦着跳着,大声歌唱,有的人手里还拿着各种彩旗、纸灯、绢花等等,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人头攒动的欢乐海洋。
朱敬德和同学们走到指定位置席地而坐,反复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和一些民歌,大声说笑着,不知饿也不知渴。
朱敬德的位置离城楼较远。他抬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举在空中挥舞的双臂,人们都在不停地往上跳,大声叫喊。他也跟着跳,跟着喊,“就是忍不住想喊,高兴得不得了呢。”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后,毛泽东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朱敬德的眼泪夺眶而出,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笑着流眼泪,不停呼喊:“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这一刻,朱敬德等得太久了。在上海租界的幼年生活,让他受尽了屈辱,公共场所全部贴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中国人必须要办日本人发的“良民证”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见到日本人要鞠躬,《最后一课》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他身上——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师说第二天不能再上中文课时,全班同学都哭了……
“只有经历了这些屈辱,才能体会独立是多么的珍贵,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的盼望独立自强?!彼灯鹫庑炀吹率冗煅?。
朱敬德回忆,因为人们都想亲眼看看毛主席,到了天安门城楼前全部放慢速度,抻着脖子瞪着眼睛向上看,导致城楼前这段路发生堵塞,扩音器里不断传来“同志们,前进”的呼喊。朱敬德认为,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是希望游行队伍尽快向前走,缓解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人们群众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走到城楼前大家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就会回应‘同志们万岁’,像日常打招呼一样,很亲切。”朱敬德说。他印象很深的还有纺织女工的妆容,“女工人的妆化得很奇怪,红的红、白的白,看着有点土气,不过脸上的喜悦是很真实的”。(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