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社记者 白帆
恐怕谁也没想到在半年以前,全国迅速闻名的盲人滑雪队在组队之前并不是优先考虑的第一方案。当时,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进入关键时刻,无论中国残联、河北省残联,还是张家口市级政府和残联,都渴望在冰雪项目上能迅速培养一支能在奥运项目上有所突破的残疾人雪上运动队,这项任务直接落在了张家口市残联的肩头上。在全市范围内寻找肢体残疾人,尽快完成组队迫在眉睫。
我国残疾人越野滑雪运动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从地域上看,目前只有黑龙江、吉林开展了残疾人滑雪项目。选材受到了年龄和运动经验的多重限制,人员匮乏的现实也让人才选拔陷入僵局。因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规模和教学基础傲视全省,于是,从死胡同转出来的选材工作,拐入了一条高速路,八个人的盲人滑雪队应运而生。
从摔倒那一刻改变的命运
杨晓龙很像是这支队伍的大哥,15岁的他虽然并不是年龄最大的那个。9岁那年,杨晓龙走在路上毫无征兆地突然摔倒,年少的他和父母都觉得怎么这么不小心,走着路就崴脚了。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事情比想象严重得多,杨晓龙的脚越来越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就算是崴脚也没伤这么久的,就拉着他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在他的左脑发现了一颗肿瘤,学名叫室管膜瘤——一种多生长于脑室内的肿瘤。
第一次手术,医生将肿瘤积液抽出,跛脚随之而好。这让杨晓龙很高兴,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困扰他的生活——视力越来越差,甚至到最后连近景都看不清了。迫不得已去复查,原来肿瘤又复发了。一家人到北京终于把肿瘤摘除了,但视力已经无法再恢复。
得病以后,学校同学背地里喊他“瞎子”,再加上跟不上学校的课业,杨晓龙选择由普通小学转到张家口特校,重新学习盲文。在这里他遇到了更多和他一样眼睛不好的同学,没想到这里成为他舒展自我才艺的好地方,主持节目、表演小品、参与舞蹈等活动让他找回了曾丢失的自信。当学校老师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练习滑雪的时候,他一点都没犹豫:“我愿意!”
与滑雪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和他一样想都没想就同意的同学,还有另外七个盲人班的同学,年龄从12岁到19岁不等。从40多名视力残疾人报名者中,这八个人顺利通过体能、视力、年龄、平衡力、低温适应能力等测试,填补了河北省没有视觉障碍滑雪运动员的空白。
第一次踏上了张家口市崇礼县的滑雪场,兴奋、紧张和手足无措包裹着他们。7岁时杨晓龙曾和家里人来过这里,故地重游之时,命运之手早已将他的人生颠云覆雨。另外三个人更是连滑雪是什么都一头雾水。
四人组的首训无非就是练胆量和认知新生事物。当时机成熟之后,八个人在教练的带领下第一次全体踏上了滑雪场。盲人怎么滑雪?需要克服怎样的危险?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ぷ约?包括教练在内的所有人全得一步步地摸索和学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站在坡上,八个人的心里都敲起了小鼓,紧张和恐惧像一对双生儿一样骚扰着他们的心境,而一切的迷惑也曾困扰着他们的父母:坡有多高?雪有多滑?会不会摔伤?有没有人在前面挡路?……
在简单学会了基本动作之后,第一次滑坡八个人如同失了控的陀螺一般,狼狈不堪地滑倒了山底,恐惧让他们忘记了吼叫,直接冲下坡去。意外的是,在滑到底的那一刻,很多人并没有被恐惧所吓倒,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那一刻,兴奋和刺激感已经胜过了害怕?!?/p>
因为眼疾,孩子们需要教练一对一、手把手教,把滑行、刹车、转弯这些基本滑雪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节拍,逐个、反复讲解和纠正。连穿鞋都学了一整天,慢跑、蛙跳、跨步跳这些基础动作让孩子们吃了不少苦。
五天的集训转瞬而过,他们享受着耳边澎湃的风和脚边自由溅起的飞雪,在一次次摔倒、碰撞后地爬起中,体会滑雪的乐趣,人生第一次触碰到盲人滑雪带来的乐趣,并铭记在心。
从山上到山下,从脚下到2022
八个人心中都藏了一个梦,一个关于2022年奥运的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在学校和媒体的环境中,逐渐体察和嗅出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冬季残奥会如同一个美丽的高树在等待着他们去攀爬,尽管他们不知道这棵树的鼎立的高度如何之险峻。
在中国申冬奥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以他们为原型的申奥宣传片《盲孩子的冬奥梦》,被带到了举办城市宣布地吉隆坡的仪式现场播放,画面中雪花飞溅的那一个个瞬间,八个小孩子笑得很甜。
梦想实现的基础,取决于多方的配合和规划。尤其是参赛项目未定,选手基础薄弱,长远规划尚未落地的情况下,七年时间可能会如白驹过隙般就匆匆划过。所以为了配合大环境的发展,省市残联也在不断寻找更多的雪上项目的苗子加入到训练中来,不仅是视障,肢残运动员将进一步增强张家口市自己的雪上项目实力。
当雪季结束,八个孩子从雪山走回学校,学校老师为了让他们继续保持身体的灵活性,特批了一批旱冰用品,让他们在操场的平地上,用双脚一前一后地蹬地滑行巩固雪场习来的训练内容。每当从体育老师手里接过旱冰鞋的时候,八个人就像春天的小鸟一样蹦跳不已。
采访那天早上,一场大雨倾盆而至,到了下午太阳却转晴而放。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教练要求训练,看着他们一点点地在湿地上滑动,似乎梦想就在前方。也许,无论终极梦想能否达成,在这一分一秒的训练中,他们的视野已经冲破了目力局限的藩篱,全力拥抱运动和生命的回赠,足以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