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贾虹生 1943年9月出生,1986-1987年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兼国内部主任。1987-1993年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常务副总裁兼党委书记、清算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文_贾虹生
可以说,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三十年,是和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同步的三十年,她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她的成功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反映,她的艰难历程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写照。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至今,已走过三十个年头。她的成立,开启了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社会化管理的新阶段。三十年来,她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我国这一最困难的弱势群体融入社会,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认真总结和加以弘扬光大。
可以说,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三十年,是和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同步的三十年,她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她的成功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反映,她的艰难历程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写照。我想回忆的正是她成功与挫折并存的一段历史。
1986年2月,我从天津计算机研究所调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担任副秘书长兼国内部主任,同时做企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王鲁光同志分管下属企业(康华实业公司、康辉旅行社、康艺影像公司)。在我对所属企业进行调研后,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我当时觉得:组建自己的公司,探索以企业养事业的路子,符合改革的方向。但目前的企业规模太小,又是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尽管公司上上下下都很敬业,也创造了不俗的业绩,但这对于5164万残疾人(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的需求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同时,它们带来的政治风险却很大。此外我认为,基金会是要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做好事、善事,而企业毕竟要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他们的行为本身有冲突,不易把握。所以,我向党组和朴方同志提出,如果以企业养事业的路子上面认可,不如由国家来创办一个企业,把它纳入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轨道内,由国家选派合适的干部进行经营管理。而基金会办的企业统统交出去,与基金会脱钩,并入国家办的公司中。这样既可解决规模过小的问题,创造一个稳定和不断增长的残疾人事业资金来源(香港赛马会的做法可资借鉴),又可以规避政治上的风险。这就是创办大康华的初衷。
在党组基本同意上述思路后,我随朴方同志就该思路分别向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的张劲夫同志、时任中央常委的乔石同志、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同志、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同志、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同志、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同志、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同志、外经贸部部长郑拓彬同志等各主管领导进行了多次汇报,得到了各位领导的一致认同。他们甚至表扬朴方同志政治上考虑周到,是很成熟的表现。在张劲夫同志的积极推动下,经过曲折的过程,最后由总理赵紫阳同志批准,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的通知(国办发1987[35]号文)”,于是,“大康华”在1987年11月,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正式成立了。它直属国务院,以民间公司对外,与“中信”、“光大”、“中农信”和“工商总公司”一起被称为“五大公司”。
朴方同志和基金会党组委派我担任大康华筹备组组长。在原冶金部部长唐克(大康华成立后担任董事长)、原煤炭部部长高扬文(成立后担任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的领导下,我参与了大康华从组建到运营,到整顿,到撤销的全过程。期间,作为常务副总裁兼党委副书记,我所经历的困难和局面的复杂,是我从未体验过的,这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历练。我们一直用“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心态在工作,生怕给改革大局和残疾人事业惹出麻烦。
与“大康华”酝酿成立和筹备组建的同时,民政部决定将所属的“中国盲聋哑协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并,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提高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组织化程度,以求在政府的领导下,更好地统一组织、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这两件大事被朴方同志概括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两条战线:即一条事业战线,一条经济战线。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形势和国家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残疾人事业从立法、教育、就业、康复、组织建设、文化体育、国际交流、政策研究等在内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并且被纳入到国务院工作序列和议事日程之中,走上了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事业这条线获得了成功和辉煌业绩。
略感遗憾的是,经济这条战线,“大康华”却没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在复杂的改革进程中,由于各种思想、机制的激烈碰撞,最终被撤销了。尽管这种局面并非因为它自身经营有重大失误,而是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所致,但也折射出改革的曲折和不易。所以,对一切改革成果,我们都应加以珍惜。
今天在这里回顾、总结“大康华”的经验教训,没有现实意义。但是作为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实验,一个残疾人事业的实际经历,还是可以说几句话的。我觉得,不应该因为它没有最终成功而全盘否定它,至少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它是做过有益探索并积累了经验的;虽然我们内部总结时,承认“计划生育没有搞好”,二、三级公司搞得多了些,但并不像社会上流传的那样,是遍地开花,失去控制,康华内部并没有出现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国务院工作组也私下表示,康华的管理比其他几家公司要好;尽管经营时间不长,成立不到一年就整顿,不到两年就被撤销了,但也未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终经国家审计署的审计,资产与债务相抵后,还多出2000多万,划归了国家财政,进了国库;至于说它是“最大的官倒”,那确实是“子虚乌有”的“以讹传讹”,并无事实根据,也不是被撤销的理由。
从1986年进入中国残疾人基金会,我一直担任理事至今,我从不为康华的事情而怨悔,而为有幸在朴方领导下,从事残疾人事业,从事这项伟大的人道主义的事业和参与改革实践感到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