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颁奖广场(BMP),我们共同演绎了高光时刻
在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中,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聚焦在北京颁奖广场这个见证运动员高光时刻的地方。在这里,231名青年志愿者共同见证国之荣耀与英雄加冕,在努力做好志愿服务、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无论台前或是幕后,志愿者们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在无怨无悔的奋斗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踏雪而来、势如破竹,用激情和责任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圆满完成北京颁奖广场运行任务)
伴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完美谢幕,一届举世瞩目的冬奥盛会,不仅让全世界尽情享受着冰雪运动的快乐与友谊,也为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留下了宝贵经验。
2月19日,在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项目的颁奖仪式结束后,北京颁奖广场圆满完成了冬奥会的运行任务。14个颁奖日的30场颁奖仪式,全球的目光聚焦在北京颁奖广场,共同见证1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运动员的荣耀时刻,共同感受中华文化和“双奥之城”的无限魅力。
北京颁奖广场来自6所北京高校、3家社会单位和三军仪仗队的231名志愿者,为庆典仪式、大家庭服务和礼宾、新闻转播、语言服务、赛事服务等20个业务领域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优质的志愿服务。
在冬奥会筹备、举办的过程中,面对颁奖仪式程序复杂、室外环境低温寒冷、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等挑战,北京颁奖广场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认真落实“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要求,多次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演练,及时查漏补缺、解决问题;编制应急预案,明确各领域应对措施;健全日常防疫检测、激励物资供应、实时宣传报道等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构建领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管理机制等,全方位保障每一枚奖牌的顺利颁发和每一面旗帜的顺利升起。北京颁奖广场的完美收官离不开“幕后英雄”——志愿者。在镜头之后、焦点之外,他们用朝气、勇气、底气、志气、正气践行着赤子之心,铸就颁奖广场上一抹美妙的“天霁蓝”。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颁奖广场的志愿者眼含热泪,无畏严寒,为祖国喝彩,为祖国自豪。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强烈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在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青年的自信与担当。
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YMP),我们做好了准备
北京冬奥组委自成立之初,就明确将冬残奥会志愿者领域的筹备工作放在与冬奥会同等重要的位置。2月23日,场馆运行团队从北京颁奖广场转场到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和调整,第一时间投入到场馆培训、岗位培训和模拟演练之中,在前期演练和踏勘的基础上,继续针对冬残奥会、场馆特点以及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详细了解场馆布局、功能定位、人员流线等,力争以更加沉稳的作风、更加熟练的操作、更加饱满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到冬残奥会的筹备工作。
同时,志愿者们在学习和培训中,积极彰显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努力把暖心与贴心融入到每个细节,把微笑与自信奉献在每个角落,确?;窠痹硕钡母吖馐笨逃肷涝谘忧於邪掳浣惫愠∪嬲婪拧?/p>
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的舞台上挺立的“生命之树”诠释着生命的力量,拼搏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勇气,也传达着包容、温暖与和谐的美好愿景。志愿者们在冬奥会期间的磨砺与淬炼,凝聚成服务冬奥、奉献冬奥的宝贵经验,并以更加成熟的工作作风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的挑战。相信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的志愿者会用奋斗书写下青春的注脚,用奉献托起生命的礼赞,让那抹“天霁蓝”成为颁奖广场靓丽的风景,让自信的微笑成为自信中国的时代掠影。(文/图 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运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