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感知能力不如同龄人,如果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戏剧能够触动他吗?戏剧能为特殊儿童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也许,这是每个想要带着特殊儿童走进剧场的父母乃至整个儿童演出市场的从业者都想知道的问题。第二届特殊儿童艺术启发论坛近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英国班布洛剧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戴维斯分享了他24年来从事特殊儿童戏剧创作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董李凤美康健学校老师及特殊儿童家长代表也以此为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每个孩子都有走进剧场,享受艺术的权利。”一年多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首度开启特殊儿童公益项目,来自澳洲Polyglot剧团的艺术总监苏·吉利斯曾在互动环境装置剧《纸星球》的演出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一年多来,剧场又先后引进了来自英国班布洛剧团的《可爱的农庄》与《暴风雨也不怕》,灵动的音乐、斑斓的灯光、精致的布景,还有演员们善意的目光与温柔的互动,这些沉浸式的观剧体验,为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打开了一扇扇神奇的艺术之门。家长也欣喜于孩子在观演过程中被温柔相待: “我很感动,因为第一次看到他被真正当成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观众,而不是一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p>
“走进剧场,是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走近这个世界的重要一步”,班布洛剧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说。他透露,在为特殊儿童创作剧目的时候,应该遵循“感官体验”这个核心,在剧中让孩子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5大感官体验。正如《可爱的农庄》里,各种蔬菜瓜果成为了道具,孩子们可以闻一闻大蒜的味道、尝一口胡萝卜,演员们将引导孩子们真切感受生活中的小事物。
相较于戴维斯24年专注于特殊儿童戏剧的创作,国内儿童剧在这一领域却涉猎甚少,但在儿童心理专家看来,戏剧在改善孩子的内心活动、认知、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杜亚松表示:“相较于一般的孩子而言,特殊儿童会更缺乏安全感。他们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程度会弱一些,但戏剧能使他们忘记不愉快的体感,更快地稳定情绪,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周围的陌生人和新鲜事物。” 杜亚松认为,音响、灯光、音乐的相互交融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孩子们会随着节奏拍打、起舞,变得更加主动,关注力也更强?!?不仅孩子,这些剧目同时也给了特殊儿童的家长一些启示,“在家里,和孩子的互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锻炼他们开口叫爸爸、妈妈,也不应该将关心停留在孩子饿不饿,要不要吃等基本需求上,更应该在社交互动等方面做一些尝试”,杜亚松说。
参与论坛的有辅读学校的老师、特殊儿童家长、医疗工作者、爱心企业代表、学生及志愿者等,现场观众共计300余人。论坛同时在爱奇艺、看看新闻、梨视频等进行了线上直播,同步到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他国家,超过5万人次在线观看。
本次论坛属于中国福利会“”海星之愿“”项目的一部分。这个以“爱、鼓励、包容、平等”为核心价值观的项目,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引进剧目工作坊、开展大师班、剧目本地化制作,对特殊儿童进行艺术启发,并为其家长及特教老师带来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和理念。不久前,“海星之愿”还挑选了8名中国演员,进行《可爱的农庄》本土化训练,“中国版”计划今年10月制作完成,并将送戏到社区及学校,实现“送戏上门”“送工作坊上门”,为特殊儿童家长切实解决路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