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冯欢 白帆 张西蒙 王雨萌 闫双艳 吴丽君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应只是少数人。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 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全民阅读活动”,完成从活动倡议到国家战略的转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残疾人阅读既是积极回应他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和需求,也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作。
“阅”与“读”两个字,前者代表目光的注视,后者则是声音的萌生。由于视力、听力和认知等身体障碍,阅读形式的特殊性造成了残疾人的阅读常常缺位或匮乏。而无障碍阅读,就是要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以各种方式享受读书的快乐,汲取精神的滋养。
阅读对于残疾人尤为重要。触觉和听觉是盲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盲文图书、有声读物、电子阅读设备等,让他们得以触到、听见世界的缤纷;在乡村,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电子阅览室等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在成为广大村民“文化粮仓”的同时,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达到了残疾人就业帮扶与文化惠民双赢;听障者的阅读是手语和言语在内心的合流,从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到提升生活质量和扩大社会交往,成为残障融合的一把关键钥匙;阅读不仅是心智障碍者的权利,还是发展身心需求的必要支持……
残疾人能否平等地享有获得知识的机会,检验着一个图书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与气度。全民阅读重在“全民”,让每一个想读书的人都能有书读,让残健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指向所在:最终抵达全覆盖、无盲区目标,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