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巴黎第一线幕后故事

体育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4-08-14 14:01作者:王雨萌来源:《三月风》

40年前,纽约残奥会上,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首次出现在残奥会的舞台上,24名残疾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3个大项的比赛,获得多个项目奖牌。北京运动员平亚丽更是在跳远项目中获得我国历史上第一枚残奥会金牌,由于当年残奥会早于奥运会开幕,平亚丽为祖国争得的这块首金,比许海峰还早一个多月。

1984年也成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年份,开启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走向世界的征程。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历史性地夺得63金46银32铜,第一次高居金牌榜与奖牌榜头名。此后的北京残奥会、伦敦残奥会、里约残奥会、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继续奋勇争先,书写历史。

2002年,中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只有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6名的成绩。直到2018年的平昌冬残奥会,第5次参加冬残奥会的中国代表团终于实现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中国轮椅冰壶队夺得中国冬残奥会历史首金。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的优异成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实现历史性跨越。

除参加国际赛事外,中国已先后举办11届全国残运会,比赛项目从田径、游泳、乒乓球发展到34个项目。自1992年第3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起,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正式列入国务院审批的大型运动会系列,形成每四年举办一次的机制,残疾人体育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金牌和辉煌的背后,是运动员技能和意志的双重磨炼。他们拼搏的过程和胜利的荣誉,感染、激励着更多人勇于挑战、超越自我。

 4331719561029_.pic_hd.jpg

2020年6月22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来到位于杭州江干区的弯湾托管中心,与这里的特殊孩子们互动。本次公益主题活动由亚运会组委会宣传部、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弯湾托管中心共同发起,呼吁社会各界参与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相关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支持亚运的浓厚氛围。(图 CFP)

残疾人融入全民健身的热潮 

每一次大型运动会的举办都会给主办城市、主办国家留下鲜活的剪影。外人看来是不断改写的世界纪录、周到完善的赛事保障、热情温暖的志愿服务……随着时间推移,身处其中的人,依然能体会其连绵不断的影响。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中国体育逐渐摒弃“金牌至上”进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大时代”,残疾人体育事业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2001年,北京获得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权后,相关机构不断完善残奥会体育项目的构建,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并通过选拔制度让更多优秀运动员进入残奥会。与此同时,各训练基地也从医疗保障、心理辅导、科学训练多方面入手,给予运动员更多指导,残疾人体育运动的专业性不断提升。最终,北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211枚奖牌的成绩,位列奖牌榜、金牌榜首位。

运动员们的非凡表现赢得盛赞,围绕梦想、生命的超越,围绕人类之爱,围观者无不感慨,无论残疾与否,有爱的世界就有温暖和希望。其中,开幕式上主火炬手侯斌奋力攀登的一幕成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留下的一个永恒记忆。之后的十余年间,侯斌不定期地参加各种活动,宣扬2008北京残奥会的人文遗产和以中国残疾人运动员拼搏、奋进为代表的中国精神,他也成为全民体育的倡导者之一。

“现在的体育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体育,它已不再区分是你的体育,还是他的体育?!焙畋笏?,“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的人生,他们也成为激励更多残疾人、健全人追求积极向上人生的一种力量?!辈簧俨屑踩硕际锹砝伞⒃揭芭?、篮球、网球等运动的爱好者,比如马拉松比赛,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绝不可能参赛的残疾人、老年人等,已经是不可忽略的参赛群体,越来越多的视障者加入“跑团”,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比赛,他们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同享运动的快乐。

在北京发起盲人跑团的何亚君是一位全盲跑者,也是一名按摩师。十年间,他先后参加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赛达70余次。为了让更多视障人士感受跑步的快乐,何亚君在2015年5月成立了助盲团,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现在助盲团已经拥有超过600位盲友和2300多名注册志愿者。何亚君说:“我对我的评价就是快乐的跑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跑者?作为我来说,成为社会进步的受益者,感到很快乐?!?/p>

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既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更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包含了支持残疾人群体健身的内容。2017年2月,国务院公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责任,参与体育活动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3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指出,中国将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残疾人融入全民健身的热潮,体育强国梦不再囿于赛场金牌,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今,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里,在学校操场上,在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从传统健身运动到时尚多元的运动潮流,从广场舞到飞盘追逐,中国人的健身,真正有点“全民”的意思了。 

4491719823835_.pic_hd.jpg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的人生,他们也成为激励更多残疾人、健全人积极向上的一种力量。在马拉松比赛中,过去被认为绝不可能参赛的残疾人,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群体。(图 CFP)

冬残奥会后,三亿人上冰雪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开幕式上的会徽展示环节,一对双胞胎在盲人萨克斯演奏家王琦的手掌心画了一枚会徽,人们纷纷上前与他击掌“烙印”,王琦慢慢俯身蹲下,手掌触及脚下屏幕的瞬间,巨大的会徽开始浮现。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标志,聚众“小”才能成真“大”。人们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它感召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体育去改变。

2015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申办成功,点燃了中国人的冰雪激情,也让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吴拥军看到了让孩子们走得更远的希望。在冬奥会申办的报告中,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并表示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通过冰雪运动而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启发了吴拥军,决定带着孩子们练习滑雪。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河南省西部大山深处,全校90%以上的学生患有脑瘫、孤独症、唐氏综合征,不少人还伴有肢体等残疾。当时,在河南省内买不到一套残疾人专用的越野滑雪的滑板和雪鞋,吴拥军千方百计联系东北的一所学校购买装备;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只能拉来其他学校的体育老师带孩子们训练……经过各方努力,在吴拥军的争取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22名孩子得到2019年全国特奥会冬季项目的比赛机会,并陆续在全国赛事中摘得106枚奖牌,此外,还有7人进入第12届世界冬季特奥会国家代表团和2026年冬残奥会运动员选拔训练营。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也获得了全国“冰雪运动特色?!薄安屑踩颂逵钅炕匮!钡热儆坪?。

吴拥军说:“这么多年一直提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而这些特殊孩子们更需要走出去,体育运动为他们创造了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p>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的几年间,冰雪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普及。截至2020年,全国共认定“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2所,是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自2016年起,中国残联已举办八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基本覆盖全国。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冬季残疾人体育活动,迷你滑雪、旱地滑雪、滑冰、冰橇、雪橇等新颖有趣的大众冰雪运动项目深受残疾人喜爱。通过编制发放《残疾人冬季体育健身项目和活动方法指导手册》等,为基层残疾人冬季体育健身提供服务和支持。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青年岩温的自小没见过雪,得益于冰雪运动的推广,他在2016年开始接触单板滑雪运动后,逐渐成长为国家队的一员。在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2级比赛中,这名来自“热带雨林”的选手排名第12位,实现了“参加冬残奥会滑雪比赛”的梦想。  

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已成历史。如今,南方冰雪运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开始重视冰雪产业发展,建设了更多的滑冰场和滑雪场,吸引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1.61亿,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已经实现。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中国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全球冰雪运动将会面临全新的发展格局。

4351719561036_.pic_hd.jpg

2023年2月23日,以“喜迎亚残运,一起来健身”为主题的第7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南方区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行,约300名残疾人代表参加活动?;疃铝τ诤胙锉本┒戮?,进一步推广普及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鼓励和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冬季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图  CFP)

 “体育是打造更具包容性社会的契机” 

2020年5月,一段张家城独臂花式打篮球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姚明、易建联、朱芳雨、斯蒂芬·库里等篮球巨星纷纷点赞。这位来自广东省云浮市失去右臂的少年,凭借对篮球的喜爱以及超强的毅力,练就一身技能,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篮球运动员,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正如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所说,“体育是打造更具包容性社会的契机。在体育中也无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异,大家都平等地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热爱家庭。我们推广残疾人体育比赛正是想告诉大家,残疾人也能创造意想不到的成绩?!?/p>

2023年10月22日,第4届亚残运会在杭州开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8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22个大项、604个小项的竞赛。杭州的一些学校暂时停下文化课,带领孩子们来看亚残运会比赛,感受运动员们不屈的精神,学习如何坚持、如何追寻梦想、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这是赛场,更是孩子们的人生教育课堂,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

参与编写《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的作者之一、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文安表示,随着中国民众对体育精神和残奥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入,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视角,已经从俯视转变为平视,这种平视代表的是残疾人完全可以和健全人一样,既能够按照自己的所能和兴趣广泛地参与体育运动,享受运动快乐和成就感,也能够勇敢地追求竞技梦想、达到竞技层面的高水平。

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体育比赛,已经成为帮助残疾人康复身心、融入社会的重要一环。残疾人群众性康复健身体育活动日益活跃。通过推广社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项目、政府购买体育健身服务等方式,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此外,“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和“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全国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吸引众多残疾人参加。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成修订。这次新修订的体育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将原第二章“社会体育”章名修改为“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如今,残疾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之于残疾人,也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来自法律制度层面的规范和保障,让这份属于全中国百姓的“运动DNA”,更平添了一份踏实感和获得感。


责编:魏红

上一篇:我们认知的残奥会:重塑社会观的一堂课

下一篇:每一块残奥会奖牌背后,都凝聚着国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