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福利工厂到支持性就业法律与实践”为主题的中欧国际研讨会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举办。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法学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与上海志君公益法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爱尔兰国立大学残障法律政策研究中心协办,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提供支持。
资料图片
来自哈佛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残障法研究中心、爱尔兰政府残障就业战略指导委员会及英国利兹大学多名在残障法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十余所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中国残联等实务部门工作者40余人参加会议。
这也是上海财大法学院院庆30周年系列研讨会的收官之作。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王全兴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国平分别致开幕词。
郑少华表示,残障人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残障人的融合就业和有尊严的生活,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及实务工作者应紧密联系,深入研究相应的支持性就业新举措。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领域已具有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希望能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和合作。
林国平指出,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支持的制度方面,欧盟各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以及上海市的相应需求,通过中欧两国专家的深入交流,必将在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新模式、新思维与新制度结出硕果。
本次研讨会分“残障人就业国际条约与标准”、“中欧残障人法律回顾”等七个议题。
会议闭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凌副教授主持,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斯蒂芬?哈利与上海财经大学王全兴教授分别代表中欧双方作报告人总结。主持工作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宋晓燕教授作了闭幕讲话,她对上海财大法学院近几年在国内的发展态势以及优势学科的主要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斯蒂芬?哈利认为,本次会议从法律制度、雇主责任以及社会动员等理论与实践各个层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希望以后能够多进行国际交流,引发全社会对于残障人就业的关心。王全兴教授从本次会议的召开背景、中欧可比较之处以及比较内容、比较方法、未来发展等方面对该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