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残缺却自强不息,从边疆小城站上世界的赛场,完成文山州残疾人运动员在特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砚山县残疾人运动员卢国伟“阿甘式”的10年奔跑之旅生动诠释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内涵。
在德国柏林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得一金两银后,卢国伟回到位于砚山老城的家里,每天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改变——6点起床跑步,带爷爷吃早点,在自家店里洗车,遛4只狗,去县体育馆打篮球……用大伯母田春花的话说:“比上班还规律。”
今年22岁的卢国伟已经来到职业生涯的末期,和他一起参加比赛的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自12岁开始练习短跑,除了2021年在家里陪伴临终的奶奶,他几乎是不间断地奔跑了10年。卢国伟的智力残疾是从娘胎里带的,很小的时候母亲和父亲离婚远走,爷爷奶奶把他拉扯大。勉强在普通小学上到二年级,由于实在学不进任何知识,在老师建议下,卢国伟到医院确诊了智力障碍和小儿多动症。家里最疼爱他的奶奶首先接受了这个事实,力排众议将卢国伟送进砚山县特殊学校,由此开启了“追风”生涯。
在特校,小卢国伟遇到了伯乐杨家国老师。他发现卢国伟比其他学生跑得都快,且身高腿长、爆发力强,因此决定让他专攻短跑项目。“杨老师很严格,对我很好。”卢国伟不善表达,记忆力也不好,但在特校的时光他却记得清楚——每天6点多起床,热身、训练,白天上完课,晚上继续训练;卢国伟是五六个一起训练的同学里跑得最快的;有人会偷懒,早上起不来,他就到宿舍一个个叫……“我从来不赖床?!甭敖景恋乇硎尽?/p>
“苦,也还是要练。”每次有人问卢国伟训练苦不苦,他都这样回答。和大赛前的集训比起来,日常的训练算得上轻松。今年特奥会前一个多月,卢国伟到北京参加集训。为了激发出运动员的最佳状态、超越自身极限,教练会制定远超平常强度的训练计划。残疾人运动员的意志力惊人,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喊过累,这样的集体氛围激励着卢国伟奋发努力。首都的阳光晒掉了他三层皮,本就健康的肤色更加黝黑。
6月17日至25日,卢国伟随国家队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过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让卢国伟一路过关斩将,自2014年参加第一届文山州残疾人运动会拿到田径100米第一名开始,他陆续参加省残运会、全国特奥会等重大赛事,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在第十六届世界特奥会上获得田径4×400米冠军,更让他成为文山州残疾人运动员“第一人”。而100米项目以0.5秒之差输给黑人选手获得亚军,卢国伟也不恼,他很满足,“没关系,已经很厉害了?!苯塘泛图胰斯睦?/p>
天生的缺陷让卢国伟无法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工作,但家人的爱为他撑起一片天。一直以来,一家人都共同居住在砚山县小兴街的楼房里,在奶奶去世、哥哥和堂弟外出工作后,三代同堂的8口之家变成5人。大伯卢云斌和伯母田春花照顾着一家老小,在一楼开了个洗车铺子,卢国伟和父亲卢云龙平时就在店里洗车,20元一辆。由于店面不靠主路且狭窄,基本都是街坊和熟人照顾生意。即使一天只有一辆车,卢国伟也尽力做到最好?!盎褂锌腿俗殴凑倚∥跋茨亍!碧锎夯ㄋ怠?/p>
卢国伟84岁的爷爷卢德文是一名老党员,耳背严重。采访中,一直坐在沙发上佝偻着的爷爷不知想到了什么,直起身含糊着说道:“国伟是个好孩子……从边疆小城走出去,站上世界的舞台……你要感谢国家、感谢党,要继续努力,为砚山和国家争光……”一直以来,家人都教导卢国伟要感恩——感恩国家的好政策,感恩各级残联的关心帮助和特校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卢国伟背负着大家的期待,更是冲劲十足,每次参加比赛拿到奖牌都要回学校报喜,感谢老师。
如今,卢国伟期待着能参加今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亚残运会,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参加重大赛事为家乡争光的机会?!跋胍恢迸懿铰?”“想!”卢国伟说,他掌心合十,注视前方,一如无数次在百米开外望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