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机场运行团队场馆副主任孙剑英在11月民航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机场运行团队工作推进和筹备保障情况进行了介绍。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频道、央视财经频道、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等19家国内主流媒体,中国民航报、《中国民用航空》杂志、中国交通报等8家行业媒体及彭博社、路透社、大公文汇等3家外媒及地区媒体通过线上参与方式共同见证机场运行团队筹备保障成绩。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北京青年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环球网、解放日报、文汇报等200家媒体关注,媒体报道量近500篇次。
自今年4月组建以来,机场运行团队直面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实现“确保安全、优质服务、进出顺畅”的工作目标。目前,机场运行团队已圆满完成国际奥委会官员来访考察、北京冬奥火种航空运输等一系列保障任务, 10月3日—11月9日,累计保障涉奥航班85架次、2380人次,行李4894件,整体顺畅高效、闭环管控严密。
团队围绕赛事需求,按照“最高标准、最强配置”,选派首都机场各驻场单位、联检单位、属地政府以及冬奥组委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和业务骨干加入团队,制定了机场抵离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和14项工作方案,形成了1+2+N”的保障工作体系。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作为团队牵头单位,建立了“一办八组”工作督导机制,有机融合的运行保障体系。
团队依据冬奥会《主办城市合同》要求,围绕赛前15项主要任务和赛时6项运行任务,细化措施51项,出台31个服务保障方案、1个疫情防控方案以及11项应急处置快速检查单。
团队坚持把住“外防输入”关口,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持续优化和完善保障流程及配套防疫方案,将首都机场作为唯一官方入境口岸,国际进港使用T3-D独立封闭航站楼作为入境通道,国际出港使用T3-C和T3-E航站楼冬奥保障专区作为离境通道,实施闭环管理。开展机场抵离保障承载能力评估,提出合理安排进离港航班时刻建议,通过增设核酸采样点位、加速通关通检进度等措施,有序安排人流、物流、车流。
团队针对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类主要风险,想全、想细、想万一,全面排查梳理风险,形成管控清单,拟定了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应测尽测、能测尽测”原则,针对设施设备、系统功能、保障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等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和测试演练,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优化和改进方案,为赛时保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