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六

发展之路——直面现实需求 着眼长远规划

2018-12-24 12:10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健康是人们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而残疾则是对健康的重大威胁和损害,虽然说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但是如果可以“防残于未然” ,在“致残”之前把影响健康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无疑将大大减少生命的缺憾,使人们获得更多发展的机遇——这也正是我国开展残疾预防工作的初衷所在。

为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着力防控疾病致残、努力减少伤害致残,以及显著改善康复服务4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2017年7月1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开始施行,《条例》加大了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扶持力度,规定了残疾预防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建立残疾人信息收集、共享制度,以解决残疾人信息不全、底数不清的问题;明确将残疾预防融入疾病防控、母婴保健、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相关行业管理服务之中?!短趵坊姑魅妨烁骷墩诓屑苍し篮筒屑踩丝蹈垂ぷ髦械闹霸?。除此之外,我国又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近年来“残疾预防日”活动在各地普遍开展,残疾预防的相关知识已经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残疾预防的理念正进一步深入人心。

_XI_5664_488.jpg
▲为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并将每年的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使残疾预防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重视以及各级政府对残疾人康复服务投入的加大,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更为及时的康复救助与支持。但众所周知,康复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作,它既需要康复工作者具有医学知识,又需要他具备心理学、声学、力学、微电子、人体工程学等专业素养,而这样高素质的复合人才需要专门的大学来培养。虽然目前全国多地已建立起设施优良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服务中心,也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已开设康复专业,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在我国开设康复专业的院校中,每年培养的康复专业人员不到8000人,其中70%为专科学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而我国多数康复机构的康复服务人员也仅是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只能做一般的康复护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残疾人科学康复的需求——康复专业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残疾康复与预防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过程中,中国残联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就建立康复大学提出了可行性的论证,并最终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和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康复大学”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使之成为国家行动。中国康复大学将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功能、整体布局、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多功能创新集成性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目前中国康复大学的筹建工作已经在积极地推进之中,中国残联、教育部等部门正努力协调资源,与有关部委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有关工作尽快落地,而山东省和青岛市也已积极开展相关基础工作,为中国康复大学的建立做好服务保障。

上一篇:发展之路——聚焦脱贫攻坚 筑牢发展根基

下一篇:发展之路——改善发展条件 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