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民生,我国在普惠性制度中,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做出相应安排。同时各地也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通过给予其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使其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进一步得以完善。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要为人民提供更加长久的幸福,要使他们的获得感得到提升,一个完善的制度设计必不可少。特别对残疾人来说,他们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只有从全局角度为其生存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才能将残疾人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充满信心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份补贴虽然不多,却能解决我们一家人的大问题。从此我们再也不用为每月家里的粮袋子发愁着急?!焙?,家住江西省南昌市的重度残疾人余满根又一次领到了当地政府发放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虽然这份补贴只有100元,但是在他的眼中却显得格外珍贵。——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与健全人相比,许多残疾人不仅劳动创收能力相对较弱,还存在着额外的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下,残疾人家庭普遍面临着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并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作为国家层面创建的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无论是在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还是在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历史上,都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傲较畈固笔嵌圆屑踩说奶厥馍罾押统て谡栈だ呀械淖胖贫劝才牛胱畹蜕畋U系戎贫冉辛擞行谓?,填补了残疾人福利制度的空白,有助于巩固提升家庭对残疾人的照顾功能,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自“两项补贴”制度实施以来,其受益人群已由最初的900多万人大幅提高到2100多万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及其亲友从中得到实惠,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而在“两项补贴”之外,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民生,我国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普惠性制度中,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也做出相应安排。同时各地也考虑到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需求,通过给予其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使其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进一步得以完善。
如在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已实现对低保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当地政府给予全额补助,截至2018年,浙江省已将国家规定纳入医保的9项基本康复项目扩大到38项,将低保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因病致贫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
陕西省则在全国范围率先启动了残疾人参加商业保险的试点工作。2017年3月,陕西省残联和财政厅共同印发了《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该方案中,投保对象包括了残疾人专职委员,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和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商业保险的保费则由省财政对残疾人参保个人承担部分给予全额补贴,补贴经费则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省级预留部分列支,从而在缓解残疾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残疾人因意外伤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而像重庆市,从2009年起,就在部分区县出台了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以残疾人个人名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残联按实际缴费月数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通过这样的政策,残疾人在退休后,每月可以拿到两三千元的退休金,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了残疾人的养老问题。
除此之外,从2010年开始我国也在各地实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该项制度一经推行就受到了广大困难残疾人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使残疾人的出行权利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