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残疾人高等教育学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已经使一批又一批残疾青年从这里走向社会,将自己的梦想转化为现实。那么,作为这所学院的创办者,又会如何讲述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呢?在此,让我们倾听甘柏林教授的话语。
甘柏林
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创办人之一。曾任中国盲协主席、中国残联副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年那会儿,我还在吉林艺术学院当老师,作为吉林省代表刚参加完全国第三次盲聋哑代表大会,回来后便接到通知要马上去前南斯拉夫访问。结果,出去一看,我真的被震撼了,没想到前南斯拉夫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那么多,而且生活质量也不亚于健全人。
从南斯拉夫回来后,我就老想着这事,为什么他们国家的残疾人可以上大学,我们国家的残疾人就不能上大学呢?可是,当时我们国内连一所残疾人大学都没有,所以要想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谈何容易?
直到1984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我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坏了,几经周折见到了朴方。然后,我就把自己在前南斯拉夫的所见所闻做了汇报,并表明了想办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想法。没想到,朴方听完了我的汇报后,竟然举双手赞成,他说:“老甘啊,你的提议非常好!下面的工作你跑,上面的事情我来协调!”朴方的这句话,就像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感觉自己顿时有了动力。
然而,当时情况比较复杂,资金也好,师资也好,专业也好,教材也好,什么都是一无所有。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又不现实。所以,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自己琢磨,难度很大。很长时间,事情都没有实质性进展。于是,我就找到了当时我所任教的吉林艺术学院的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院里开会后提出要先拨款再办学。这件事情朴方知道后,他就建议我先办个实验班,十几个人,顶多二十几个人,有了经验以后“别说300万,600万也行”。
大概是1986年七八月份,有一次我去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苏恩润家去谈办特教实验班的事情,苏恩润的爱人王野平,当时是长春大学的校长,也在旁边,他听说了这个情况后就说:“这是个好事情啊,说什么我也得支持。老甘,这个事情,我来帮你办。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蔽揖秃屯跻捌剿担骸拔蚁胝辛礁鲎ㄒ?,一个音乐,一个美术,15到20万块钱,四五百平方米的房子?!?/p>
“好的,我来想办法?!蓖跻捌教乇鹜纯斓卮鹩α耍艺飧鍪虑榭梢运凳墙股袼?,不到半年就有消息了。1986年11月,苏恩润书记就告诉我:“老甘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事情已经快好了?!蔽揖驼伊思父鲋就篮系呐笥眩黄鹑チ吮本┡芰烁呓趟?,然后跑学生司,当时主管这两个部门的副主任刘斌非常支持我们做特殊教育,提出了一个说法叫“特事特办”。
终于,1987年国家教委下发了教字87〔5〕号文件,批复同意长春大学招收三种类型的残疾人:视力、听力和肢体残疾,并详细规定了招生省份、招生专业和单考单招的模式,正式批准了在长春大学办高等特殊教育的事。
1987年6月,我们组织了招生工作会议,确定了10个考区。当时,招生的消息一出,可以说是顿时轰动了全国,全国报名的学生有3000人??悸堑讲屑惭木咛迩榭觯逃康呐魅饭娑瞬屑踩松洗笱б械タ嫉フ?,这个规定是符合国情的。虽然最初只批了30个招生名额,但是因为实在舍不得优秀的学生,最后一共招了45人。
眼看着马上开学在即了,教室、教师、教材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为了迎接新生,长春大学开始临时改造房子,原来的旧教室做琴房,可是隔音又不好,我们就想了个办法,用厚毡子两边挂起来,没想到隔音效果还不错。没有老师,我就从艺术学院带了七八个专业过硬的老师过来;没有食堂,就在教学楼附近临时盖了几间房,解决了燃眉之急。另外,我们的教材都是老师自己编的。
1987年10月13日,我们长春大学特教部正式开学。开学典礼时,我们开了一个美术展,又搞了一个音乐会。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我当然是最激动的那个人,真的热泪盈眶。我就想啊:“改革开放之前,我是有机会脱离残疾人群体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又回到残疾人群体,还为残疾人群体做了点事情,感觉特别欣慰?!?/p>
现在一晃,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已经创立31年了,如今像长春大学这样的特教学校在全国已经有20多个。今后,我想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不断推进融合教育,最终努力的目标是要取消特殊教育,从而促进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当然,也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是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