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

专家谈 用法治的力量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

2018-09-11 15:06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本建立了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在此,本刊专门邀请了原全国人大内司委内务室主任于建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黎建飞谈谈残疾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屏幕快照 2018-09-11 下午2.33.47.png

于建伟:2008年~2018年2月,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2017年至今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方式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残疾人专门立法的国家之一。1990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步入法治轨道。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对残疾人保障法作了全面修订。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充分体现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理念,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完善重要制度,全面保障残疾人的各方面权利。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新成果新经验的总结,是国家和社会尊重、关心和爱护残疾人的生动体现。这部法律的修订完善,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为了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基本形成了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创新监督检查方式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加强残疾人保障立法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相关法律的实施工作。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作为联系残疾人工作的专门委员会,承办了这次检查工作。为深入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除了采取以往听取有关方面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外,在方式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是采取网上征求意见方式。执法检查组选取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中的12个问题,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意见。比如,“《残疾人保障法》第4条规定,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在您所在的地区,政府对残疾人的特别援助措施情况怎样?”再比如,“《残疾人保障法》第47条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您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对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有补贴吗?”等等。这些问题与残疾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能直接反映各级政府贯彻落实法律的情况。

二是通过信访渠道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国家信访局提交了残疾人信访情况书面报告,执法检查过程中,各检查小组通过适当方式了解所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信访情况。

三是在较大范围发放调查统计表。在9个?。ㄗ灾吻?、直辖市)的105个市(州、盟)和26个县(市、区)795个单位发放了调查统计表,收集残疾人社会保障、教育、康复、就业等数据4000余组,为执法检查提供了支持。

四是将执法检查与立法后评估结合起来。内务司法委员会会同中国残联等单位,启动了《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工作,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等方式,研究和评估法律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了解法律实施情况。工作中,注意将执法检查与立法后评估统筹安排、相互促进。

这些创新之举,拓宽了公众参与人大监督工作的渠道,赢得了老百姓的真诚回应。以网上公开征求意见为例,从2012年5月23日至6月30日,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里,有近600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残疾人工作者和热心残疾人事业的普通百姓提交了7万多条反馈信息,另有4219人次在网上提出了关于贯彻实施法律的意见和建议5186条。民众通过网上征求意见和信访渠道反映的许多《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在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执法检查报告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加强残疾人法治建设

执法检查和调研的情况表明,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总体情况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残疾人事业重视不够,一些人扶残助残意识不强,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有效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法律制度;加强对《残疾人保障法》及配套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改进执法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的司法?;ず头煞?,加大对侵害残疾人权益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倡导和鼓励广大法律工作者为残疾人提供优先、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意识。



上一篇:沿着法治轨道稳定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纪实

下一篇:专家谈 法律是维护残疾人权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