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假肢工作会议
1979年10月,民政部组织召开第一届全国假肢工作会议?;嵋橹贫恕栋凑兆ㄒ祷鞯脑蚴敌屑僦曜剂悴考ㄒ祷姆桨浮泛汀都僦蒲а芯亢托虏费兄乒婊妨礁鲋匾铰怨婊?,大大促进了我国假肢生产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第一个残疾人的民间组织
1982年,北京成立病残青年俱乐部,这是中国第一个残疾人的民间组织。在北京的带动下,全国的残疾青年都动起来,大连、西安、大同、沈阳、广州、武汉等许多地方都成立了残疾人自己的组织。
第一次宣布残疾人不是“废”人
1983年,突破禁区、倡导人道主义,起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提纲》将“残废人”改称“残疾人”,第一次宣布残疾人不是“废”人。
第一次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实验
1983年,北京同仁医院开始尝试开展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实验,那是关于聋人康复最初的实验。我国当时聋人的状况是“十聋九哑”,而许多西方国家是“十聋九不哑”。当时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经民政部批准开始筹建中华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后改名为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现名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
张海迪第一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宣传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举办第一届国际残疾人康复学术报告会
1984年6月1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派出代表团出席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康复国际第15届大会。大会一致同意接纳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1986年2月23日,第一届国际残疾人康复学术报告会在中国举行。
第一块残奥会金牌
198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合肥举行。当年我国首次派出伤残人体育代表团,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七届夏季残奥会。在这次残奥会上盲人运动员平亚丽为中国夺得历史上首枚残奥会金牌。
第一所残疾人高等院系
1985年,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在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下创办了临床医学二系。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肢体残疾学生的高校院系。1987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招收盲、聋和肢体残疾学生的高等教育学府。从此很多残疾青年有了圆梦大学的机会。
第一次全国盲人按摩工作会议
1985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在洛阳召开首次全国盲人按摩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大力推广盲人按摩。1987年,民政部首次在北京按摩医院举行按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会,评选出一名主任医师,对全国盲人按摩业是一个巨大促进。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第一次演出
1987年,在党和政府的特别关怀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办“首届全国残疾人艺术调研”。当年9月27日30多位残疾演员组成艺术团,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宣告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诞生。
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
1987年,国务院批准进行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根据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约5164万人。
残疾人事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 年—1992年)》,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此后从国家“八五”计划开始,残疾人事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一次全国优秀特教工作者和残疾人自学成才表彰大会
1986年,首次全国优秀特教工作者和残疾人自学成才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邓朴方、王鲁光为首批获奖的435名优秀特教工作者和11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一次参加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
为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系列活动,1986年,王鲁光率团参加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
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8年3月11日-15日,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残联正式成立。中国残疾人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再次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