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
赵学良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2月生,肢残,辽宁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助理。他虽然残疾,但勤奋研究,承担了若干国家课题及项目,出版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责任编辑图书一百多部,总字数超过1亿,多部图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人道中国”书系的《人道主义简明读本》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选题,《“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知识读本》丛书入选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他结合数字出版潮流参与策划并创建“残疾人阅读与培训在线”网络平台,满足和丰富残疾人的阅读需求,承担全国50多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远程培训工作。当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后,他积极参政议政,提交多份涉及残疾人领域的提案,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他获得了“沈阳市自强模范”、“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自强模范”等荣誉。
王世春 男,汉族,民盟,1956年5月生,肢残,大连通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白手起家,从电器修理到电器零售商,从施工队长到1999年创立的大连通发电子有限公司,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百名以上员工,以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以及通讯线路工程的咨询、设计、安装及调试经营为主的一家专营高科技建筑智能化产业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缴纳税款共计750万元左右。事业成功了,他不忘关心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忘回报社会,更不忘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公司尽可能吸收残疾人到他的公司工作,并为大连市举办的各类残疾人会议等社会公益活动累积捐款30余万元。他获得了“大连市十大自强模范”、“辽宁省自强模范” 等荣誉。
李丽娟 女,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3月生,肢残,阜新市肢残人志愿助残大队队长。她自幼残疾,1993年为了解决17位下岗残疾人的工作,开办残疾人福利包装制品厂,辛苦创业。2013年她成为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后,协调政府、社会各界为贫困残疾人捐赠财物,争取社会资金达上千万元。出资组织残疾人出游活动,推动“中国无障碍促进网阜新分站”的开通,支持和协助成立阜新市诗歌学会和肢残人文艺演出队,丰富残疾人的生活?;≈泄腥诵?ldquo;重塑未来”慈善项目,获得20个肢体矫正救助名额和福祉客车一台。与省残疾人信息化就业基地达成了残疾人就业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安置近30名残疾人就业。她获得了 “辽宁省自强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曹汉平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0月生,肢残,辽阳格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现有220多名残疾人和150多名下岗职工。公司多项产品通过专业机构技术认定。2013年,公司实现产值近5亿元。2007年,他投入135万元购楼并装修,聘请专家授课,建成全市首家“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通过智力训练和文体活动以及基本劳动技能培训,对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培训。他获得了“辽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辽阳市先进工作者”、“辽阳市劳动模范”、 “辽阳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辽阳市道德模范”“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等荣誉。
陈国财 男,汉族,1957年6月生,聋人,调兵山市兴业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他按“规模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合机制,吸收150多农户入社,其中40户是残疾人家庭。他聘用工人时优先考虑残疾人。为提高养殖技术,他自费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教学,每年接纳四、五十名残疾人免费学习,截止目前,4期培训班培训了300多人,大部分学员都有了独立饲养的能力。合作社每年出栏育肥猪5000头以上,总收入达1000万元,净收入达600万元。养殖户平均增收13000元,提取公益金12万元。2010年,陈国财的养猪合作社被评为铁岭市模范养殖场,并获得奖励资金10万元。
艾喜明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5月生,盲人,建平县博爱学校教师。1997年,他来到位置偏远的博爱学校,帮助数十名残疾学生走进大中专院校。他担任朝阳市残联劳服中心盲人保健按摩等培训班教师,培养残疾学生千余人。2002年,他创建喜明盲人按摩院,免费培训了6名盲人,推出了对贫困人群打折收费的规定。随后他先后投资近10万元,建立了3家按摩院分院,安置30多名盲人就业。从他的按摩院走出的按摩师纷纷创建了自己的按摩院,为保障各家按摩院的最大利益,他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从服务到收费,定出自律方案并率先执行。他创办了朝阳华强文化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安排了10余名残疾人工作,借助网络平台,他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在网络上讲授基础文化、医疗、盲人定向行走等课程。他获得了“朝阳市学雷锋标兵”、“辽宁省自强模范”等荣誉。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事迹
鞍钢市民政企业公司 是全国安置残疾人就业最多(3500余名)、规模最大的民政福利企业之一。公司先后安排220余名残疾职工进行康复疗养,同时出资5万余元为残疾职工购买了轮椅、电子拐杖等生活用品。公司陆续拿出10127万元为职工办理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残疾职工的最低月工资也提高到1050元。近5年来,全公司共走访救助特困职工3980余人次,送去救助金180余万元,其中为突发大病职工筹集救助金318万元,为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的特困职工子女筹集助学金46万元。每逢国际残疾人日等特定节日,公司都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全公司有22名残疾职工获得了国家、省、市体育及技能比赛奖牌。公司获得了“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本溪市导盲义工队 成立于2008年4月,是全国首支专业导盲义工服务队。现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注册队员300多人,其中接受过系统的导盲助残技能培训、经常参加活动的骨干队员70余名,为生活不便的盲人提供就医购物导盲、生活物品代购和家政服务。截止到目前全队累计服务时长达3500小时,为生活困难的盲人家庭和其他弱势群体捐赠款物合计8万余元。服务对象覆盖全市两县四区,共有超过百户盲人家庭1000多人次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另外本溪导盲义工队还以每年一度的“感受黑暗,播撒光明”导盲随行主题体验活动为契机,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推广导盲助残技能和慈善公益理念。5年来总共有5000多人次的志愿者和热心市民参加过他们组织的体验活动。
抚顺石化北天远天公司 多年来,公司采取各种措施使残疾职工广泛受益。为残疾职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包括个人应交部分),拿出福利费资金为残疾职工自建福利住房,目前已有30多户残疾职工住进了楼房。此外,为办理了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残疾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且每月给予260元的生活补贴。对患重大疾病的残疾职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救助。逢重大节日,对全公司每名残疾职工救助500元。残疾职工子女中考入高中、大学的给予救助1000元,多年来,共发放各类救助款160余万元。公司还大力支持残疾职工文化体育事业,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注重培养发现人才,扩大残疾职工参政议政,鼓励残疾职工自学成才。五年来,一部分残疾人走上了公司及基层领导干部岗位,6名残疾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公司获得了“抚顺市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张波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8月生,肢残,沈阳市广宏波造纸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带领公司职工多次开展捐赠慰问服务活动,每月都有助残服务项目。公司为沈阳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办公用品和复印纸,将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文君养老院作为助老服务基地,定期为残障老人捐赠食品和生活用品,为贫困残疾人捐赠电器,为脑瘫作家赵晨飞捐款资助出版新书。至今他们已捐赠价值约304万元的财物。他创办的慈航圣德无障碍超市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提供就业岗位,并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购物环境和工作环境。慈航圣德无障碍超市每年都拿出利润的10%向沈阳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助残创业基金”注资,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和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资助创业基金。他获得了“沈阳市优秀志愿者”、“沈阳市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个人”等荣誉。
宋彩凤 女,汉族,1961年9月生,瓦房店市“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中心法人代表。中心于2009年成立,被列入瓦房店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被评为首批“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全国残疾人模范基地”及“大连市残疾人之家”。先后为近3000名城乡、农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患者免费用药和诊治,减免费用近千万元。此外为灾区和贫困人群捐款累计达600万元。她获得了“大连市三八红旗手”、“大连市十大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刘官棠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9月生,云舒律师事务所主任。15年来,他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5000多人次,为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代理案件、提供法律服务及法律援助等300余次,为贫困当事人和残疾人减免代理费10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近年来,他每年拿出2万多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困难残疾人和捐助公益事业,获得了社会各界很高的评价。他获得了“丹东市自强模范”、“感动丹东十大人物”、“辽宁省优秀律师”、“辽宁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丹东市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律师”等荣誉。
残疾人之家先进事迹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旨在为适龄残疾学生提供享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拓宽残疾学生就业渠道,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近3年来,学校培养残疾学生1074名,争取国家、省助学金35328万元,募集社会资金4567万元,为贫困残疾学生发放4902人次助学金、奖学金,解决370个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的上学问题,免费发放辅助器具200余件,为210名残疾学生提供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学校先后举办了盲人定向行走、保健按摩师等技术培训班10期,共有615名残疾人接受了培训。扶持了近百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自食其力,并与36家企业达成就业和培训协议,学校毕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学校学生在国际级美术展和竞赛中均取得不俗成绩。
沈阳市残疾人服务中心 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是为适应沈阳市残疾人各种需求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中心紧扣“增加残疾人实际收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这条主线,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与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适合残疾人生活娱乐环境,在推动残疾人就业、教育培训、康复、辅助器具供应、权益维护、文体活动等方面下大气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心维护残疾人的正当权益,积极为残疾人捐款捐物,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群奉献爱心。
营口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能力为目的,为全地区提供残疾等级鉴定服务。每年中心都要组织鉴定医生深入偏远乡镇、深入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进行残疾类别等级鉴定,并对贫困残疾人在鉴定费用上给予减免,受益残疾人达千人,为残疾人节省鉴定费用十余万元。中心开展的0-6岁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儿童的免费康复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中心的无障碍设施优质全面,为残疾人提供极大便利。中心组建成了一支60人的技术过硬、服务项目全面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技术队伍,使中心成为辽南地区残疾人康复的技术资源中心和示范窗口,每年都有6000多残疾人在就近的社区康复站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张瑞林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8月生,义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建成了面积63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楼,在239个行政村建立了241个残疾人康复站。持续推进白内障复明工程,至今全县共实施手术1280例。在全县9个乡镇和32个村先行试点,为残疾人配发轮椅、助视器、安装假肢,提供生活技能训练和矫治手术。将1万余名残疾人纳入全县社会化大扶贫和省整村推进扶贫工程之中;将8000多名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扶持近500名贫困残疾人发展家庭养殖业;筹集资金2349万元,帮助残疾人解决危房242户474间。为给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聘请专职律师、设立“141”法律热线,共帮助残疾人诉讼刑事案件5起,民事案件46起,民事调解128起,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2140人(次)。全县18个乡镇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形成覆盖全县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和残疾人服务网络,还自掏腰包近万元资助贫困残疾人。他获得了“辽宁省优秀残联理事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