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
王贵明 男,汉族,1968年7月生,肢残,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东沟村委会支部书记。1998年他因事故致残,于2003年以高票当选为东沟村村主任。上任后,他筹资150万元,建成了6000余米乡村标准公路,为发展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填沟造地300亩,因地制宜种枣树,解决了村民的生计问题。他拖着残躯寻求合作伙伴,引进了多个企业,增加了就业渠道。他致力于旧村改造,并建起了各种完善的公共设施。此外,他还在教育方面、医疗卫生方面、残疾人扶助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他连任四届村主任,将东沟村的综合实力由原先全街道16个行政村排名倒数第二变为正数第二,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达到25000元以上。他获得了“山西省自强模范”、“省政协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山西省十大最美村官”等荣誉。
魏忠国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6月,肢残,太原市三桥职业培训学校校长。1984年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他自筹资金创办了“太原市三桥职业培训学校”。他以校为家,办学初期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亲自执教上课,还要管理校务,克服重重困难使学校步入正轨。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学校由单一的服装裁剪制作专业发展成为集中式烹调、插花艺术等十几个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残联的支持下,免费培训残疾人数千人次,并为他们创业筹集启动资金并随时免费提供实用技能再培训。他还创建了太原市亚都服装厂,吸纳了5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在服装厂工作,服装厂荣获“就业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他获得了 “太原市自强兴业标兵”、“太原市自强创业标兵”、“太原市十大诚信建设使者”等荣誉。
邓延满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5月生,盲人,省特殊教育中等专科学校教务科副科长。18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致失明,但他不愿向命运低头,努力学习,成为了特教事业的接班人。30年来,他既言传又身教、既教书更育人,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除了教学以外,他针对按摩治疗筋伤病症总结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拨、痛、点”按摩理论。1991年,他与山医大二院共同研制了“腰带式牵引法”,还参加了多本专业按摩书籍的编写,并发表了10多篇专业论文。他撰写的《按摩治疗腰部伤筋的临床研究》在1993年中国骨伤人才学术研讨会荣获一等奖,被吸收为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会员。他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李倩倩 女,汉族,1989年10月生,聋人,晋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师。她幼时双耳失聪,但在美术和舞蹈方面表现优异。2005年,在全国残疾艺术文艺汇演中,她的《同在蓝天下》获得一等奖。2006年,她的美术作品在第六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08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在大学期间,其美术作品《花样之鞋》被西安美术学院评为二等奖,并被该学院永久收藏。2008年,她在北京接受了三个月的封闭训练,凭实力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她代表演出的《星星你好》获得最高奖,并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毕业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特教学校美术老师,用自己的一腔热忱谱写着下一段精彩的人生篇章。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事迹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56年的大型国企。自成立以来,集团高度重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福利企业。目前,集团公司有30个基层残联组织、8个福利企业和4个福利园区;残疾人2779名、工伤人员4852人;多渠道安置2034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就业人数占残疾人总数的73%以上。2009年到2013年间累计救助残疾人13900人次,救助资金600多万元。五年来,公司为残疾人事业累计投入13亿元,向山西省残疾人福利企业基金会累计捐赠达300万元,上缴上级税务及工会部门助残基金费用1000余万元。集团建设福利企业园区,不断扩充福利企业经营规模,为残疾职工打造了环境优美、技术先进、管理人性化的工作场所。2013年各福利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333亿元,利润16837万元,返税61727万元。公司获得了“山西省残疾人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中国制药百强企业、山西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长期以来,亚宝药业全方位、多层面支持残疾人事业。近年来,亚宝集团本部共接收66名残疾人到本公司就业,占到本部2000多名员工的31%。在全国助残日,亚宝药业先后向当地残联捐赠了价值数万元的生活用品、药品以及10万元现金;还向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捐赠50万元现金,帮助残疾儿童完成学业。亚宝药业还出资设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丁桂儿童天使基金”,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门救助因罹患大病而致贫致残的少年儿童。此外,亚宝药业多年来致力于针对致残多发病、疑难病进行科研开发,旨在减轻残疾人病痛,并从源头上降低因病致残概率。公司获得了“全国扶贫助残先进单位”、“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山西省爱心助残公益明星企业”等荣誉。
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 自2005年创办至今,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一切都参照特殊学校的规定条件设置,共招收全市及周边各地市、县的各类残疾儿童400余名。学校摸索出了从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办厂安置就业四个??榉⒄沟陌煅Х较?,实现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平台。他们一直坚持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三免费”,为残疾学生办理学生低保、城镇医保、残疾人证、户口农转非等手续,缓解了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学?;故敌?ldquo;以产养教、以产促教、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依据市场需求与残疾人的特点开设校办工厂,以此盈利资助学校的运转,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校获得了“山西省优质民办学校”、“山西省优秀民办学校”等荣誉。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葛才贵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5月生,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政府报告员、司法所所长。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法律援助30余人次。2010年调任白崖台乡后,他发起成立了平型关义工联合会,发展到现在成员已经有400余人。组织并参与各种爱心活动130余次,自己捐款达18000多元。先后走访资助困难学生和病残儿童510余名,累计共为受助对象组织捐款15万多元。他怀着一片热忱帮助有困难的残障人士,多次为重病患儿募集医药费,经常到夕阳红老年公寓、县光荣院、冉庄等敬老院为老人们送温暖。他获得了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大同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
王维银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4月生,昔阳县四通工贸公司董事长。创建四通公司后,他视帮残助残、扶贫济困为己任,先后出资垫资400多万元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鼓起了他们重新生活的勇气。截止目前,公司已出资60余万元,资助多名残疾人子女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他先后参与多项公益活动和残联主办的帮残助残活动,捐资捐款达300多万元;在边远山区投资办厂,其中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双孢菇种植示范园,使很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想。2008年他当选为奥运火炬手,获得了“晋中市劳动模范”、“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晋中市助学楷模”、“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个人二等功”等荣誉。
张三虎 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1962年6月生,阳泉市广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多年来一直在助残事业上履行着一个优秀企业家的责任,他招收附近有残疾的村民进厂,特地联系市、区残联请来专业对口教师,对员工进行计算机知识、生产岗位、检验检测等培训,然后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此鼓起他们生活的信心。为了降低残疾员工的工作强度,他多次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同时,花费数万元改造了工作生活环境,为行动不方便的员工修建了无障碍厕所,为盲人员工铺设了近百米盲道,为乘坐轮椅的员工修建了数条坡道,并装设了护栏,还专门配置车辆和专业司机负责接送残疾职工上下班,并为他们安排丰富的业余活动。他获得了“阳泉市劳动模范”、“阳泉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残疾人之家先进事迹
怀仁县特殊教育中心 成立于1990年,是一所从事聋儿语训和智障儿童培训的综合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现有聋儿语训班2个,智障儿童培训班3个,共有学生78人,教职工20人,其中专职教师12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进入社会生活和工作,先后有140多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其中100多人毕业后掌握了工作技能,实现了就业,有些还进入普通院校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从生活不能自理进步到在省级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013年10月,在太原举行的山西省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该校派出的8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和乒乓球两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取得了11枚金牌和3枚银牌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该?;竦昧?ldquo;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临汾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 始建于2007年,是临汾市唯一一所将社会需求与残疾人需求有效衔接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学校先后举办保健按摩、计算机、化妆等专业培训70余期,培训残疾人2000余名,受训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2011年开始,学??甲攀侄ǖヅ嘌苹?,通过多次与企业沟通洽谈、实地考察,邀请企业来校参观,并派老师驻厂学习,成功与天津“富士达”集团、山西恒雅建筑材料公司以及17个县市各大中影楼、按摩理疗院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合格尽职的员工,为提高临汾市残疾人创业就业率贡献了应有的力量,2008年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定为“创业培训定点单位”。学?;竦昧?ldquo;临汾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临汾市残疾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临汾市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闻喜县残疾人托养中心 集托养、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娱乐健身为一体,中心主要为闻喜县残疾人提供居家和集中(寄宿型与日间照料型)托养服务,每年可为300余名残疾人提供服务,其中可寄宿100名。中心拥有2800平方米的寄宿用房,每个房间都配备有独立卫生间,为残疾人配备了相应的医务室、康复训练室、技能培训室等设施,所有设施均符合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中心“阳光家园”机构于2012年5月通过验收,通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全县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安排就业。截止目前,累计为全县124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日间照料和寄宿托养残疾人421人,居家托养821人,被定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
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张国胜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9月生,聋人,安泽县马壁乡残疾人联合会专职委员。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细心查阅资料并反复思考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建议。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整理好各种档案,使马壁乡残联从组织、制度上逐步走向正轨,能够准确说出乡里98%以上残疾人的具体住址、残疾类别和等级以及其家庭情况。与残疾人本人及家属密切沟通交流,真心诚意地、及时地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借助相关政策予以解决。为全乡35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协调6名伤残级别较轻、个人自愿的残疾人到临汾市培训,其中4人就业,1名从事手机维修,1名从事摄影。登门为行动不便的70多名残疾人开证明,及时提醒残疾人更换残疾人证。共为200多人办理了二代残疾证。所在乡政府获得了“山西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