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表彰名录

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之家名录

2019-05-14 15:14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残疾人之家先进事迹

北 京 市

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 是北京市第一家由脊髓损伤伤友自我管理、同侪服务的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致力于促进脊髓损伤伤友的价值重建、自我救助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样性服务,在社区伤友中形成了伤友和家属的自助组织,形成社区康复的新模式。目前已为300名伤友提供了社区服务,服务人次达到3500人次;为310名伤友提供了生活重建服务,为这些家庭节约了护理费用和医疗费用近2.7亿元;成立了两个伤友工作室,帮助90多名伤友走上了就业岗位;培养了20多名伤友作为无障碍督导员,为无障碍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推动;同时,为近3万名伤友免费配发了《脊髓损伤者生活自助手册》,为近150名伤友免费提供了防褥疮坐垫和床垫;承接中国残联希望之家伤友生活重建带头人培训,为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广西等27个省市区的238名学员提供了培训。经过五年的努力,机构不仅实现了通过生活重建项目“职业重建项目”“社会融入项目”,形成了一整套的脊髓损伤伤友自救体系和救助模式,也形成了由“自助”到“助人”,再由“助更多的人”到“影响群体和社会”的社会价值重建体系,同时还构建了由民非、基金会及社会企业的三位一网的组织架构,为希望之家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

通州区培智学校 是通州区唯一一所专门为智障、脑瘫、孤独症及多重残疾学生提供教育、康复的全日、九年、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三十多年来,始终立足“仁爱教育”、深化特教改革,承担起对每位多重残疾学生全方位地呵护、训练、培养、教育的重任,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的进程中,成为能满足特殊需要、规范达标、设施完善、办有特色的优质特教,更是残疾学生快乐生活的家园、有效康复的乐园和尽享关爱的港湾。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先后编写了3册引领全校、全学科教学生活化内容的《生活读本》,40多本低年级综合主题教学导引册、40多本校本课程指导手册和60余册校本教材;为方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做、练,精心布置了“春、夏、秋、冬、海洋、交通、天文地理??”18间仿真的生活主题教室,开设了可以营业的“超市”“洗涤房”“洗车房”等实训基地,还和周边的社区、银行、医院、公园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等。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是北京市残联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全市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指导与管理、康复信息咨询、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近几年来,中心坚持以使命牵引作为统领思想的“魂”、指导工作的“纲”,在突出康复特色上创新意,在拓宽工作领域上促发展,在重视科研工作上出成果,在规范日常管理上保安全,自觉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树立服务形象,建设残疾人信赖、家长满意的“残疾人之家”,每年为近千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及心理康复等以残疾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各种个性化服务,年服务量达7万余人次,赢得了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公众的好评。中心于2008年、2014年、2016年3次被评为“北京市未成年人?;すぷ飨冉濉保?010年被评为“北京市模范集体”、2011年被市直工委评为年度先进集体,2010、2015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等。

延庆区永华残疾人温馨家园 集扶持就业、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功能于一体。几年来,在残疾人教育培训、康复就业、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建立了专门服务于智力、精神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指导中心,设置了培训室、生活起居室、生活操作间、餐厅、棋牌室、图书室、多功能厅、医疗康复室,配备专业康复指导老师,对18名智力残疾人、1名精神残疾人给予精心的康复指导,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依托康复劳动项目,建立了帮扶就业基地,曾先后开展丝网花、包装鸡蛋、种植芽苗菜等多个项目,2012年引进的手工灯笼项目成为其主打产品,2018年把剪纸艺术和手工灯笼有机结合,使灯笼更新颖更漂亮,在延庆区残联、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销售各种红灯笼、花灯1000多盏,一定程度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每年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文艺活动,并定期进行不同规模的比赛、竞赛,包括新年联欢会、大型运动会、球类比赛、文艺汇演、棋牌比赛、康复知识讲座、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励志篇演讲比赛等;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包括手工灯笼制作、剪纸、手工编织、植物画制作、草贴画制作、布艺等,服务残疾人上千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

天 津 市

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成立于2003年11月,是集医疗、特教、职业、社会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康复中心。至今已为近10万名残疾人进行了公益体检,深受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及其残疾人工作者的好评。中心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康复”的基本方针,立足于培育0-6岁残疾儿童康复品牌,不断完善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早期康复成效显著。至今,累计实施中国残联和天津市康复项目10余个,服务听障儿童1000余名,智障儿童200余名,自闭症儿童500余名,脑瘫儿童400余名,开办家长培训班60余次,培训残疾儿童家长达万余人次。通过努力,听障儿童入普幼、普小率达到了85%;孤独症和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有效率达到了100%;肢体功能障碍儿童入普小率达到了30%。中心获得了“‘十一五’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机关工委“优秀基层党组织”;市级机关工委“党组织示范窗口”单位;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市级“最具活力团支部”;市残联“服务残疾人、让残疾人满意”党组织示范窗口单位;市残联系统“先进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河东区向阳楼街道顺达西里工疗二站 成立于2008年,当时有工疗学员16名,他们都是智力、精神残疾人。来站时学员们的表情呆滞,见人胆怯不敢说话,管理负责人袁建玲老师见此景后非常心疼这些孩子,暗下决心,一定把这项工作接过来并下功夫努力干好。袁老师上网收集了大量关于智障人特殊教育的资料,通过学习实践,掌握了学员们的心里,制定了不同的工疗课程,带领学员们学文化,学手工制作 ,并给他们讲故事,还编排了许多适合他们表演的文艺节目。学员们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对老师胆怯的表情没了,逐渐地对老师有了依赖感。经过各种技能培训,如今的他们都在自身不同程度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及各级领导的表扬。孩子们的变化还体现在已把工疗站当成家,他们喜欢工疗站胜似自己家,把老师当成妈妈。如今的他们都在自身不同程度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及各级领导的表扬。建站以来曾获得河东区残疾人“迎国庆,展风采”才艺作品展优秀组织奖;天津市第三届残疾人歌唱大赛合唱比赛三等奖;天津市首届社区残疾人文艺展演表演奖;天津市社区残疾人文艺展演一等奖。

天津创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创美助残农场”)位于西青区辛口镇郑庄子村,是西青区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基地。“创美助残农场”租赁大棚25个,占地60亩,目前,农场拥有残疾职工80余人,主要由辛口镇所辖村的一些有工作能力有就业意向残疾人组成。农场主要种植苦菊、豆角、樱桃萝卜、羊角脆等应季新鲜时蔬,同时,打造“绿如蓝”品牌的无公害蔬菜、水果,增加残疾人收入。创美农场内设残疾人活动室便于残疾职工开展活动,成立广场舞社团,午间大家一起锻炼;举办年会,组织大家进行精彩的表演;组织农场种植技能大赛,残疾人员工通过技能的方式,提高种植技术,培养团队精神;举办趣味运动会,让残疾员工与健全人员工在活动中增进感情。不定期针对残疾人员工普遍存在的一些自卑心理,开展心理疏导,让他们也可以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自尊自信,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悸堑酱疵乐信┏≈杏泻芏嗍侵宀屑踩耍舷掳嗪懿槐憷?,创美助残农场还为他们提供班车福利,确保他们出行安全。平时还提供工服、免费午餐等福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安心心工作。

宝坻区阳光福乐多养老院 机构总占地7.3亩,居住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680万元,建有重度残疾人专用间客房,残疾人康复室,配备了30张残疾人专用床,专业的保健医生。室外和室内走廊分别新建了无障碍设施防护栏?;ね醒嗽钡纳踩?。院长田丽超、朱克明夫妻俩都是大学毕业的80后, 2015年冬季夫妇俩在公路边发现刚满15周岁无人照管的智力残疾女孩,在派出所协助下及时安排她住进了养老院,现在不仅得到了温暖,病情还有了好转,夫妇二人的感人事迹在一带也传为佳话。为了准确掌握残疾人的健康状况,他们先后与史各庄镇卫生院,彭氏修脚,风尚理发店分别签订了协议,定期上门为残疾人免费体检、修脚、剪指甲、理发、刮胡子。2016年9月被市残联命名为“阳光家园”,2017年6月与宝坻博爱学校达成协议,接收毕业的残疾学生在院就业,2018年3月被宝坻区一家亲志愿者授牌为扶残助残基地,跟随“赵红艳慈善基金会”会长多次参与市、区的慈善捐助活动,2019年3月参与筹备宝坻区“赵红艳慈善基金会”分会和东西部帮扶甘肃省兰州市武登县贫困儿童供养上学的活动。

河 北 省

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 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中国残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依托行唐县第二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残疾人”的模式,创建包含工疗区、就业培训区、互联网就业区、康复锻炼卫生服务功能区、职业康复生活区、励志教育功能展区、娱疗区、农疗区、扶贫项目对接区九大版块,集就业、培训、创业、康复、康养、励志、工疗、娱疗、农疗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家园。园区于2018年5月19日投入使用后,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87人。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双足内翻爬行了20年的励志女孩付学净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她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有望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帮助下站立起来,让她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刮?8岁的城寨乡南庄村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的张素玲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常年靠药物维持、病重时需要全家人照顾的张素玲来到园区后学会了简单的缝纫技术,实现自食其力,找回了自信,不再是家庭的累赘和社会的包袱。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双创园”建设的更大更强,不断实现残疾人“生活满意、精神富?!钡男枨?。

安新县残疾人联合会 于2007年6月份从民政局分离,升格独立为正科级单位。全县持有二代残疾人证8300人。安新县残联充分运用“加减乘除”法来做好工作:即残疾人社会保障上多做“加法”、残疾人承担生存压力上多做“减法”、服务残疾人的效能上多做“乘法”、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上多做“除法”,在生活上扶持、精神上鼓励、技能上培训,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创新帮扶载体。县残联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为残疾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协调沟通等服务;联合安新县医院,组织肢体残疾的评定医师进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肢体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办理残疾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提供指导和补贴服务;健全了法律援助站工作机制,与法律援助中心共同携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每年组织开展“阳光行动”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救助力度;每年对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进行资助;每年对全县所有的残疾人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走访,全面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生活状况;在残疾人辅具需求方面,对残疾人的需求一人一档,基本做到了辅具适配全覆盖。每年通过全国“助残日”“法制宣传日”以及各乡镇庙会、集市进行政策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关爱、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张家口市宣化区残疾人联合会 作为残疾人的“娘家”,以“家”为阵地,打造“爱从这里传播”品牌,构建“残疾人之家”服务组织、服务保障、权益服务网络,为广大残疾人拥有同健全人一样的蓝天、一样的梦想创设了 “温馨家园”的和谐环境。为30000人次发放残疾人 “两项补贴”2670余万元。1256人(次)残疾人享受100余万元政府购买居家托养服务?!傲浇凇蔽课势独Р屑踩思彝ダ奂?500户,发放慰问品计185万元。投资200余万元,建立国家(省、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各4个,安置带动残疾人350人,150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018年底如期脱贫摘帽。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1680户??埂鞍锇觥逼独Р屑踩嘶疃?,包扶贫困残疾人334户。为4862名残疾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达3120余万元。为3400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214余万元。600户符合条件的城镇特困残疾人家庭住上廉租房。广大残疾人在“家”的这个阵地上共享宣化区发展成果。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山 西 省

晋城市康复医院 晋城市康复医院成立于1993年,是市残联主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医院一直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己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上级部门部署的工作任务,发挥我院的优势,把康复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为目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屑踩颂峁┚鸵蹈谖弧⒐匦牟屑仓肮と粘I?。医院先后安排40名残疾人就业,开办盲人按摩培训班,共培训600多名盲人,帮助这部分残疾人实现了自立自强,每逢残疾人节日为残疾职工发放慰问金,组织残疾职工聚餐,积极组织残疾职工参加医院的文体活动。集中优势资源,在康复服务上下功夫。医院自2009年被定为国家、省、市残疾人康复救助定点单位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残疾人康复救助这项民生工程,承担着脑瘫、智障、假肢装配、助听器配备、矫形手术等各项救助任务。每年为了圆满完成各项救助任务,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共为1000多名脑瘫患者,400多名智障患者,200多名矫形手术患者,1000多名假肢患者,80多名听力患者实施了康复救助,切实让残疾患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致力于残疾人公益事业,展现人文关怀??埂肮蚕砺忠巍⒐照取?、设立专项爱心基金、爱心捐赠、爱心义诊活动,传播大爱精神。

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 太原市残疾儿童教育中心,1986年经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太原市残联,属一类公益全额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40名,在训残疾儿童150余名,为全市唯一公办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全市及周边0到7周岁听障、孤独症、智障等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同时开展县(市)、区业务指导及社区服务,是国家、省、市三级残疾儿童免费康复项目定点机构。中心荣获国家、省、市三级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省、市残疾人之家,市级“巾帼文明岗”、记“集体一等功”等殊荣。中心于1988年正式开展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成为全国第一批及山西省第一个官办聋儿康复机构,现已发展成为综合服务能力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截止到2019年1月,总计收训听障儿童600余名,入普幼及普小率达90%。中心于2006年9月正式启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成为全国第一批及全省第一个公立性质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中心为“十一五”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31个试点机构之一。截止到2019年1月,累计康复服务孤独症儿童379名。中心于2008年3月正式开展智障儿童康复,接收智障儿童6名,成为山西省首个残联系统智障儿童康复机构。中心以残疾儿童教育资源中建设为重点,在对外交流、家长服务、师资进修、教科研并重等方面做了积极实践。

五台县居民办事处西米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3年西米市社区创办“残疾人阳光服务中心”,残疾人在这里获得了帮助,学到了技能,找到了工作,参加了文化活动,享受着“家”的温暖。中心邀请运城等地的老师、专家举办手工制作培训班,并手把手的教这些残疾人学习“十字绣、丝带绣、钻石绣、丝网花、虎头枕”等十几种手工制作,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问题。2015年,又创办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内设32支床位、图书室、娱乐室、休息室、康复训练室、书法绘画室,同时配置了电视机、电脑、录音机、象棋、围棋、扑克等娱乐器材,还有厨房、专职服务员,他们过着残有所依、残有所乐、残有所养的幸福生活。2015年成立了爱心团队,从20多人的志愿者发展到480多人,分成20个小组。定规定制,定人定户,包干到家,每月定期走访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精神状态,每月上门免费理发、测血糖、量血压、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等。2014年8月成立了文化活动小组,开设了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几年来,社区在省、市、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慰问残疾人486次,帮助残疾人办实事596次;解决残疾人就业28人,为残疾人开办健身机构6处,为残疾人、特困户家庭捐衣物58900多件,为6名患白血病的残疾儿童争取了山西省红十字会的免费治疗,对接全国各地爱心志愿者为残疾家庭和特困家庭捐款达25万余元。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呼伦贝尔岭东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1995年6月成立,是呼伦贝尔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配置了各类先进的教学设施,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测听室、图书室、美术室、律动室、手工室、家政室、社会交往训练室、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认知感知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美容美发美体美甲教室、中西式面点教室、养生茶艺教室等。有听障康复、智障康复、听障义务教育、智障义务教育、两类残疾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随读指导和送教上门,共计16个教学班,两类残疾学生186人,教职工46人。对聋儿康复课程设置、聋生义务教育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对智障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开发一套(十五本)校本教材,进行主题课、结构化课程改革探索。继与第一幼儿园融合之后,又与阿荣旗第三幼儿园开展了“聋健融合”活动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实践并推广“聋健融合教育对发展聋儿社会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与阿荣旗职业中专联合办学之后,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特殊学生高中阶段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初步职业技能教育。2003—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荣获自治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1年,获国家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集体;残疾孩子表演的舞蹈、美术作品等多人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示范?!?。

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创立于1990年,是以铜冶炼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企业,共有637名残疾人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公司始终把实施“送温暖工程”和“五走访”作为本公司扶残助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残疾职工家庭有困难要走访、职工生病要走访、逢年过节要走访、残疾职工子女考起学校要走访、结婚生育要走访。企业与全部残疾职工百分之百签订了劳动合同,为残疾职工百分之百购买了社会保险,并保证残疾职工百分之百都在生产一线参加劳动。公司实行残疾职工和正常职工同工同酬,针对残疾人心理普遍比较自闭的情况,公司用不同的方式与残疾职工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并抓好残疾职工的技能培训,与赤峰市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合作,聘请专业手语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开办专门针对残疾职工的“特色班”。2009年和2011年,公司选拔15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聋人足球运动会和特奥会,其中有两名残疾职工成为国家队运动员。公司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残疾职工自强不息,残疾职工叶云的事迹被拍成纪实电影纪录片《大三儿》,2018年8月20日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公司做到了“救助一个残疾人,帮扶一个家庭,稳定一方社会”。

二连浩特市残疾人联合会 1990年5月,中共二连浩特市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二连市残疾人联合会。如今696名残疾人通过不同方式享受着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为真正让康复训练服务造福残疾人,市残疾人联合会先后共计培训康复管理人才27人,2014年末在蒙中医院成立康复科,每年通过专项调查,及时掌握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家庭的第一手资料。2017年,面向本市脑瘫儿童的家属开展了家庭康复技术培训,还实地追踪了解他们的家庭康复疗效。三年来,康复科累计接待50多名残疾人,90%的残疾人都获得显著的康复效果。为提高精准康复服务的效果,该会积极筛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使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并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经2015年提标扩面,已实现残疾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全覆盖,每年受益残疾人近700人,每年为残疾人报销医疗保险及康复费用40多万。近三年累计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659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27人次。同时为全市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全部缴纳意外伤害保险。该会和残疾人之家每年都举办各类扶残助残活动近20次,三年来举办就业方面活动近10次,带动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合作社共吸纳残疾股民23户,充分带动了广大残疾人就业创业。

辽 宁 省

铁岭市银州区铁西街道居然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位于银州区西北部,由汇兴和北宁两个社区合并而成,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60人,共有残疾人364人,有2名残疾人正在上学,362名残疾人全部参加医疗保险。社区以“残疾人之家”为阵地,现有志愿者100余人,加强建设志愿助残服务活动,并发挥工作窗口优势,在一站式服务大厅设有敬老助残岗,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社区打造了四个“十分钟服务圈”, 以“网格化布局、信息化管理、便民化服务”三化服务为手段,将社区划分成1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和五名网格员的网格化布局,网格员5分钟内就能到达残疾人家中,解决残疾人生活问题,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室;社区设有卫生服务站和心理咨询室,基本实现了居民“小病不出门,点滴不出区”的就医愿望。依托室内健身场所和室外的健身广场,组建了“老顽童乐队”“巾帼秧歌队”“夕阳红健身舞队”。建立残疾人维权服务站,组织志愿者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与社区内27家个体企业联系,拓宽志愿助残服务渠道,还通过一对一帮扶,帮助残疾人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沈阳市残疾人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具有残疾人就业服务、康复服务、辅具适配、各类文体活动等多种公益性基本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心全力推广使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并帮助残疾人实名注册发布求职招聘信息千余条。残疾人“自立商城”的建立实现了非遗文化创意作品线上线下展示销售。中心依托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开展残疾人求职培训、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等日?;?,定期举办专场就业洽谈会,并在“爱心送岗位、助残促就业”沈阳市大型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有针对性地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达2.19万人次,建档率达100%。完成国省彩金项目辅具适配、长江新里程项目和国省彩金假肢、矫形器装配,2018年就达到1.2万余件,开展国省彩残疾人辅具培训51期,培训1151人次,确保了辅助器具在残疾人日常生活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中心高度重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已统计全市持证残疾人17.89万人,调查完成率100%,入户调查率98.29%,手机APP采集率达100%,中心与中国残联实现技术对接,完成了智能化残疾人证加载盛京通应用卡测试和中国残联委托开发“新版残疾人证管理系统数字化教程”分镜头脚本和解说词编写任务,加强对基层办证人员新版残疾人证管理系统培训达10期1000余人。

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 中心聚焦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小康进程精准发力,为全省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就业创业、信息无障碍和残疾人体育训练等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平均每年收治各类残疾人住院患者1200人左右,总诊疗8500人次以上,残疾等级鉴定7000余人,收训听障、智障、脑瘫和孤独症儿童570余人。此外,创新老年康养和残疾人托养工作体系建设,在服务中心开展的医疗养老及残疾人托养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彩票公益金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项目。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平均每年为全省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48000余件,服务46911人,辅助器具适配需求覆盖率达70%。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增收。每年全省安排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资金均在5000万元左右;安排实名制就业12000人,用人单位进行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15000人。加强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建设,完成省残联公众网站无障碍改造,建立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智能化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网上及手机端微信预约挂号、缴费、诊察结果通知及宣传多功能信息化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省残疾人运动员在历年所参加的国际赛事中均摘金夺银取得好成绩,其中2018年的亚残运会摘得19枚金牌、9枚银牌和3枚铜牌。

吉 林 省

长春市禹王台区残疾人联合会 务实担当、积极有为,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把残联建成残疾人之家。一是加大投入,残疾人扶贫保障实现兜底扩面。实现30150人次残疾人享受低保、分类施保和特别救助,7576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电子保姆”“三无一靠”等实现提标扩面。二是多措并举,残疾人就业水平逐年提升。扶持残疾人就业2062人次,新增就业1338人,培训2476人;扶残助学金大幅提标,最高达到2万元;选树市、区两级创业带头人20余人,培育“阿甘餐厅”等6家支持性就业基地。三是因人施策,残疾人康复救助精准落实。通过机构、家庭、社区和医院为近2万人次残疾人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发放辅具4204件;为3743名残疾人签订家庭医生;1937人次精神障碍患者免费住院、服药。四是强化硬件,残疾人服务平台多元构建。建立社区康复站23个、法律维权服务站13个、志愿者助残服务站18个;引进13家社会服务组织,创新开展公益创投工作;“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综合改革成为全市试点。五是注重引领,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开展。作为首批“全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示范区”,南关区残联探索出精准康复特色性工作经验得到中国残联的充分肯定,在全国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 是延边州残联为全州广大残疾人提供的集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自2017年10月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团结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宗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延边残疾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残疾人朋友誉为“幸福之家”“希望之家”。中心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建设了标准的无障碍通道及扶手,为满足残疾人坐式排球训练和活动所需,室内地面被挖深半米并铺设了地暖,同时还购置了各类运动健身康复器材,空调、钢琴、电视、卡拉OK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中心全年向残疾人朋友开放,每逢节日,中心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吸引大批残疾人参与。中心聘请专业乒乓球教练和声乐教师,为有兴趣的残疾朋友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中心还组织了自己的舞蹈队、合唱队、坐式排球队、乒乓球队等。自成立以来,中心共组织各类娱乐活动近30场,声乐课、乒乓球课数百场,参与人数近万人次。举行全州残疾人歌手大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等赛事数百场。2018年举办的全州残疾人坐式排球巡回联赛,填补了吉林省的空白。舞蹈队排练的舞蹈《路》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最高奖“评委特别奖”。

梅河口市残疾人联合会 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盯牢残疾人关切和利益,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帮助广大残疾人更加充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将关乎残疾人民生福祉的保障网络织密筑牢?;涫岛屯晟撇屑踩送哑?、创业就业、康复救助、残疾人专职委员工资待遇等制度,为残疾人争取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将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融入渠道延伸畅通。成功承办吉林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吉林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激励更多残疾人积极追梦、发扬“四自精神”。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吉林省唯一一个实现动态更新智能终端采集信息APP录入占比100%,形成内部融合共享机制,将动态更新工作与本地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紧密衔接。四是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服务基石打牢夯实。加大残疾人康复中心、就业培训中心、综合服务大厅等机构建设,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丰富提升服务手段和能力。2016年至2018年,梅河口市残联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绩效考核一等奖,先后荣获吉林省“残疾人维权工作先进奖”“残疾人工作创新单位奖”“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中国残联、吉林省残联、吉林大学残疾人研究中心确认为“梅河口研究基地”。

黑 龙 江 省

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顺社区 曾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道里区政府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于2012年建立抚顺社区“残疾人之家”。社区始终坚持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在全省建成首家抚顺无障碍社区,增设语音观光电梯,设立了低位扶手、盲道、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综合活动厅、议事厅、助残服务站、技能培训室、盲人图书室、法律咨询室等馆室,建有残疾人王殿海事迹展览馆、1000多平方米的室外塑胶运动场,全方位免费服务辖区残疾人。社区内设有专兼职残协委员2人,有助残服务社会组织10家、助残志愿者800多人,累计以“育人教育、法律讲座、康复医疗、技能培训、日间照料、心理疏导、文体娱乐”等多项内容的服务1000多小时;帮助残疾人解决权益问题20多项、协调解决来访事项90余件;托养康复服务300余人次;辖区企业直接帮扶就业、创业30多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全覆盖,政府对特困残疾人实行兜底式保障,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帮扶500余人次,慰问物资达20万余元;社区成立残疾人文体团队3支,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0余次。涌现出王殿海、毛召全、孙安花等残疾人优秀典型。社区为残疾人办理养老、医疗等便民服务事项 “最多跑一次”的最优服务。

大庆油田创业金属防腐有限公司 现有残疾员工262人,占职工总数的1/3以上,是大庆油田规模最大的福利企业。多年来,该公司打造“团结一条心、和谐一家人”家文化,通过“筑平台、搭舞台、设擂台”等渠道和形式关心关爱残疾员工,为他们构筑了一个“爱的家园”。该公司为更好的服务残疾员工,打造“一 基地六中心”特色服务格局,建立残疾员工综合服务基地,设置音乐、舞蹈、技能、书法、绘画、手工实训六个中心,先后组织歌舞、朗读、诗词等比赛,承办“全国助残日”油田残联表彰展演会,由残疾员工表演的歌舞《不忘初心》登上了油田广场文化节的舞台;开设书法、水墨画及珠编培训班,残疾员工王鹏林在黑龙江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赛开幕式现场进行绘画才艺展示;注重残疾员工身心健康,邀请大庆创伤医院专家对残疾员工进行爱心义诊,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我是超人”特色运动会,设置残疾人能够参与的比赛项目;依托技能培训中心,定期开展6大工种的技能培训、师带徒活动,多名残疾员工在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赛中获奖。2018年,该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福利企业、中国百强福利企业、中石油基层建设“百个标杆”、大庆油田扶残助残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助力残障学生提升“生存幸福指数”生存适应,终身发展育残成才。先后有近百余名听障、智障学生到凯博达焦炭、双叶实木家具有限公司、个体餐饮部就业并受到企业高度评价。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努力打造着一个大爱的校园,让残障孩子在这幸福的环境里,快乐成长。对适龄听、智残障孩子实现“入学梦”紧紧围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开展工作,招收学前康复班、与七台河职业大学联办中专班、全面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学??瓒嗝盘厣翁?,让每一名残障学生都参与,努力培养他们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助力学生特长培养和综合康复。我校先后在全省、全国、世界特奥会中获得奖牌一百余枚,圆了残障孩子的“冠军梦”。有二十一件艺术节目先后在全省、全国艺术比赛中获奖,走进了央视的直播间,圆了残障孩子的“明星梦”。2018年学校和教育局为残障学生家庭分配廉租房23户,帮残障孩子圆了“住房梦”。

大庆市让胡路区乘风街道乘风三社区居委会 一直致力于完善“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居委会的各项生活,共享居委会发展成果。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建立残疾人康复训练网络。在社区医院建立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各社区医院建立康复站,卫生所建立康复室,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争取5万元国家彩票公益金为咱家康复室配备各类残疾康复器材30余个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暖心康复服务,累计服务300余人次。二是建立“咱家服务群”,提供亲情式贴心服务。成立提供咱家服装店、咱家活动室、咱家理发店等服务的“咱家服务群”,常年开展为残疾人送温暖、送服务、送健康、送知识、送快乐为主题的“五送”活动。在咱家理发店共为残疾人理发200人次;为残疾人做尿垫100多个;帮扶精障人士心理疏导300人次。三是实施解困救助行动,建设和谐社区大家庭。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残疾老人表演精彩节目,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邓秀琴、王聪等人常年提供生活服务,鼓励和支持助残志愿者与残疾人结成长期固定的“一帮一”“多帮一”帮扶关系等。仅2018年为残疾人服务800小时,开展活动480次。

上 海 市

奉贤区庄行镇“阳光之家” 该机构成立于2005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注册学员79人,配备管理、服务人员12名,其中持全国助理社工师证4名。机构依托本地资源,根据学员特点因人施教,为他们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服务?;棺⒅亟ㄉ琛凹摇被肪?,内设烘焙室、心理咨询室、排练厅、棋牌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建立“家”规章,修订志愿者制度、家属访谈制度,定期召开智障人士家属会议等;打造“家”品牌,传承非遗,依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庄行土布”优势,开展土布培训、制作、义卖等活动,打造“阳光”品牌;发挥“家”作用,与周边十几家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挖掘潜力学员,定制个体学习计划,邀请师资辅导智障女学员小倪成为区作家协会会员,助力培养男学员小陆的舞蹈爱好,助其在上海市“阳光之家”达人秀才艺大赛中获“技压群雄”奖,还代表奉贤区在市级“阳光之家”达人秀才艺大赛、诗书中华大赛、阳光韵律操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庄行镇“阳光之家”用热心、爱心、真心、耐心,为学员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该机构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残疾人之家’ 上海市‘阳光之家’先进集体”。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残疾人联合会 共有在册残疾人总计3892人,占户籍人口的3.84%。该机构以构建“和谐嘉兴社区”为目标,精准对接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为社区残疾人建立康复需求档案,提供“送康复上门”、健康体检、机构养护等多元化服务;开展个性化就业推荐服务,对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制定了一人一策的就业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组织开展各类残健融合活动300余场,参与活动5000多人次;建立社区健康大使、合唱团和模特队等兴趣小组,成立“爱之翼”、“小笼包”、“萤火虫”和“心之巢”四个残疾人士及亲友互助俱乐部,开展科技微生活、残疾预防倡导等康复干预活动;积极推广和应用上海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黄页理想众筹平台,为社区残疾人实名制注册和机构注册,发布相关活动预告和信息。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五个市民驿站均设有残疾人服务站,第一分站在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点”。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阳光家园 该机构2015年投入使用,面积1188平方米,是集阳光之家、阳光心园、残疾人辅助器具展示等为一体的社区残疾人综合康复机构和助残平台,以“助人自助”的助残理念,坚持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的学员开展常态化自我管理,为全日制的19名阳光之家学员和13名阳光心园学员建立了工作人员管理、学员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和突发事件安全处置等4大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学员独立完成每一期的阳光墙报制作、日??记诩锹?,自我打理午餐等,推进学员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帮助学员融入社会,回归社会。该机构还设立辅具展示厅,展示肢体、视力、听力、智力、生活、信息和康复7大类共100余个品种辅具;多媒体触摸屏直接对接上海市辅具服务网,服务对象可在线申请和购买辅具,同时通过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维修、回收、转介等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务。机构内设置的阅览室、多功能厅、体育健身设施、无障碍电影放映点等,扩大了残疾人群体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并借助区域化党建资源,不断扩充志愿助残力量。先后获得“上海市残疾人之家”“上海市示范型阳光心园”“上海市示范型辅助器具服务社”“上海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点”等多项荣誉。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隶属于上海市残联的集公益性、综合性、示范型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机构,也是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资源中心、国家省(市)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全国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医院始终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医院主体业务和发展规划,坚持“全面康复”发展理念,每年为5万余人次的残疾人和病患提供住院和门诊康复、健康评估和培训等服务;每年结合“爱耳日”“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残疾人日”开展助残活动,至今已坚持10年;脊髓损伤伤友“希望之家”项目让2千多名伤友从“心”站起,活出了轮椅上的精彩人生,医院编写的《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建设管理规范与运作标准》,为全国希望之家建设提供标准和依据,编印的脊髓损伤康复科普系列丛书和指南,被作为其他省市希望之家的教材使用;医院组织的“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已有241人,秉承“奉献爱心,播撒希望”的服务理念,累计服务全国伤残患者达3万人次,两次蝉联“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养志康复医院曾荣获“上海市残疾人之家”“市文明单位”等荣誉。

江 苏 省

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集医、养、护、康、教为一体的公办寄宿制托养机构,床位400张,2013年4月投入运行,服务对象涵盖精神、智力、重度肢体、视力、多重、成人自闭症患者,是国内服务保障残疾人类型最为全面的寄宿制托养机构。托养中心按照生态、节能、环保、安全的总体要求设计和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无障碍化的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托养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项工作,以党建为抓手、为动力,在“小机构”做起了“大党建”“大助残”,凝聚了社会力量共建残疾人的“幸福之家”。托养中心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兜底线的功能。在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织牢了残疾人民生的保障网,托起了他们的幸福梦。托养中心面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迫切需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启动了精神残疾人和成人自闭症寄宿制托养。托养中心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服务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跨越。托养中心作为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实习培训基地,在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通过托养人才培养、典型示范作用发挥,助力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

南京市鼓楼区残疾人联合会 南京市鼓楼区残联秉持“让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理念,至善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为全区1.4万持证残疾人提供高质量保障服务。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保障体系完备,各级残疾人保障政策法规落地执行。探索性、突破性制定托养服务管理、贫困残疾人补贴、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教育奖励、老年残疾人祝寿补贴等本区特有制度。社会保险标准和范围位于全国前列。强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融合教育,全区中学、大专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学历残疾人达到8088名、1817名、66名,5年职业技能培训1145名,残疾人文化素质相对较高。集社会资源推行订单式就业和自主创业模式,新增安置就业1024名,扶持了一批创业典型,姜文国、纪寻等获国家创业创新表彰。通过购买社区康复、无障碍家庭改造等扶贫项目,7000多人享受就近就便和免费低费服务。承担中残联UFE试点,探索出残疾人精神康复样板。牵头制定托养服务规范省级标准,参与制定托养服务规范国家级标准,托养服务品牌效应彰显。构建“一街一品”“一社一特”文化平台,推进残疾人文化进社区,举办的文艺、工艺书画等特色活动有200多个作品在全国获奖,“残疾人原生艺术”享誉国内外。培养的残疾人文化达人开办“名人工作室”“明星手工坊”等带动了残疾人自身发展。

宿迁市宿城区双庄街道“残疾人之家” 宿城区双庄街道“残疾人之家”成立于2017年,方圆10分钟路程内覆盖200多名残疾人,全街道残疾人30分钟全覆盖.占地600平方米,内设康复活动室、休息室、厨房、庇护工场等。有工作人员5人,托养残疾人20人。街道“残疾人之家”成立之初,为化解残疾人不方便走出家门、残疾人家人不放心等难题,“残疾人之家”以工作人员为主成立了“小手仗”服务队,用轻度带重度、老成员带新成员的形式,负责接送残疾人,早上安全来、晚上平安回。2018年下半年,街道“残疾人之家”还开设“小夫子国学大讲堂”,利用节假日等空余时间,向残疾家庭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子女免费教授国学文化知识,传播《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情。以“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为指导思想,创新、互动、自立、感恩为主题,融入社区,重点打造残疾人“家”文化,为残疾人及其子女提供日间照料、就业培训、心理疏导、文化体育等服务平台,辐射周边5个社区?;瓜群笠凹庸ぁ⒕罨ㄖ谱?、玩具积木制作等多个就业项目,带动周边50多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在家门口成功就业。

浙 江 省

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 (以下简称弯湾)是浙江省内首家费用全免的民办康复培训机构,以“康复+支持性就业+托养”为主要服务体系,先后支持20名学员就业。荣获“全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点”“省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庇护中心”“杭州市品牌社会组织和市5A社会组织”、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生涯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弯湾秉承“帮助他们、减少帮助”的理念,以生活即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成长。2014年,弯湾书窝成为杭州市图书馆指定还书点和社区服务点。2015年,弯湾超市成为学员职业训练场所和支持性就业试点单位。2016年,弯湾洗车行开张,10位心智障碍者成立洗车工作队。弯湾洗车行被杭州电视台《今日汽车》栏目授予“杭城特色洗车行”,获“最温暖”奖,并成为杭州市残联 “杭州市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支持性项目试验基地”。 2017年,国内第一支茶歇服务队在弯湾成立,为不同学员量身定制职业重建和生活重建服务。2018年,弯湾与阿里零售通合作设立“弯湾·爱生活”无人超市,在更大范围内为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就业平台和机会。弯湾有一本厚厚的志愿者服务登记本,累计个人志愿服务达1万人次,志愿者团队80多个。央视、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多次对弯湾的事迹进行广泛报道。创办人徐琴获得“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CCTV年度慈善人物”“浙江省道德模范”“最美杭州人”、杭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宁波市江北区恰如家养老助残爱心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恰如家”),是由江北区人民政府出资建设的一家民办非企业机构。2015年9月,被宁波市康复工程办公室认定为“宁波市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康复定点机构”。2018年11月,被中国肢残人协会确定为全国三个希望之家试点机构之一?!扒∪缂摇币劳心ㄊ械诰乓皆?、深圳二院康复科医疗资源,由医生、康复师、培训师、辅具工程师和社会志愿者组成恰如家服务团队,服务内容包括:针对脊髓损伤残疾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各类残疾人辅具评估适配、维修及租赁、应用指导;居家无障碍生活环境设计改造、无障碍出行服务;精神、智力残疾人日间托管服务。5年来,“恰如家”以“家”的理念开展各项残疾人服务工作,组建由残联工作人员、专业康复师与同侪训练师相结合的入户评估小组,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提供指导、评估和服务,实现残疾人开展自助与互助,早日从病床回归社会。现已成功举办各类培训班30 余期,培训脊髓损伤残疾人250 余人次,其中80%的人能够生活自理,50 多人实现就业,有7对脊髓伤友喜结连理,康复效果和社会效益良好?!扒∪缂摇钡墓ぷ髂J奖恢泄腥诵嵊顾杷鹕丝蹈吹摹澳J健薄⑾M业摹澳ㄑ尽?,得到《中青报》《人民网》《中国残疾人》及省、市各级媒体关注及报道。

温岭市残疾人托养中心 是一家集托养、康复、工疗、农疗和培训于一体的公益性机构。现有入托人员269名,其中重度精神残疾204名,智力残疾32名,肢体残疾33名。该中心对重度残疾人实行免费托养,实现“吃穿住娱医”基本服务全保障;为入托人员提供专业的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妈妈式”生活照料和专业、及时、便利的基本医疗及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精神残疾托养人员的疾病复发率低于3%;设立工疗车间、农疗基地、爱心超市、生活模拟等特色场所,让康复与劳作二者结合,力求以工促疗和职业训练的双重效果,有效提高了托养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该中心还主动对接社会资源,打造长效助残志愿服务机制。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该中心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托养人员服务”的工作理念,走出了一条切实符合温岭实际、高度体现公益性质、全面确保服务质量的路子,成为浙江省乃至国内县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标杆,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称号,还被评为“十二五”期间台州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该中心针对残疾人的“公益性服务”新模式多次在全国残联系统作经验介绍,也得到了浙江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安 徽 省

阜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现有职工19名,服务设施占地13.5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是一家以残疾人用工年审、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就业研发为主,集文体活动、信访接待、法律服务、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同时也是一所为残疾人提供全面无障碍服务的高新“双创”园区。目前中心设有综合服务大厅、爱心驿站、019残疾青年创客空间、产学研融创基地、技能培训实训室、情景模拟区、文化育心室、体育活动中心等8大特色服务专区,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咨询、求职登记、招聘服务、信访维权、法律服务、志愿服务;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创客工位、创业展示、经验交流、O2O创业服务、导师指导等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此外,中心在阜阳广播电台开办了《阳光下同行》残疾人专题栏目、阜阳电视台手语新闻专题栏目。为顺利施行残疾人用工年审和残保金征收工作,中心与市税务局征管分局联合开发《阜阳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信息系统》软件,顺利实现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并与省地税内网建立无缝连接,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与管理,该软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阜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软件已在全省多个市进行推广使用。

安庆市大观区残疾人联合会 安庆市大观区下辖7个街道、2个乡镇,总人口约27万人,现有持证残疾人6155人。区残联开办了“大观区残疾人工作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双月组织一次政策轮训班。并积极协调卫生、民政等部门的资源,推行社会治理“网格长”+残疾人专职委员(协调员)+卫生医疗机构业务骨干(社区医生)团队组合,通过残疾人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每个残疾人实施全方位、精细化、动态化、综合性管理。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观区“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大观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大观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等专项文件,2018年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均挂牌建立残疾人之家,70%的村(社区)建立残疾人工作站,以区残联为核心,以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为重点,以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为基础的“残疾人大家庭”已全面构成。该区先后获评“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单位。 2017年11月,该区被确定为“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试点县(区)”。

铜陵市义安区残疾人联合会 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提高“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2018年铜陵市义安区根据省、市残联关于“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整合现有资源,综合利用敬老院、卫生院、文化站、村部等资源调研选址、合理规划、快速实施、挂牌建设、制度上墙,建立了集辅助性就业、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平台,截止2018年底,完成8个乡镇“残疾人之家”、 34个村“残疾人工作站”的建设。义安区残联积极主动与铜陵达尼尔实业有限公司、铜陵祥俊服饰有限公司协调,为残疾人牵线搭桥,并在企业中建立残疾人工作站,在解决残疾人就近就业的难题的同时,还扶持残疾人企业更好的发展。作为残疾人的娘家人,残疾人之家主动对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把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做到实处。顺安镇残疾人之家还在“家”中分类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结合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辅具适配、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完善康复服务工作流程。2018年义安区顺安镇残疾人之家康复服务率达到80%。

福 建 省

漳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漳州市福乐幼儿园) 成立于1999年,是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省级第一批挂牌的“福乐家园”,其职能是负责承担全市学龄前听障、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任务。中心现有编内教职员工23人,拥有编内外康复教师50名。帮助1800人次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使听障儿童康复率达88%以上,创办规模与康复效果均居全省前列。携手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建立“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福建漳州言语听觉康复教育与科研基地”,成为漳州残障儿童家庭依赖信任的“康复之家”。成功引进“咿呀总动员公益活动”品牌项目,增创了福建省听障儿童康复活动的新模式;开展融合教育活动,有效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投入近8500万元,建成面积为11000多平方米的“福乐家园”,把园区建成环境优美、充满童趣的残疾儿童的生活、康复、娱乐的家园。教学融入闽南文化元素,创设生活化、动态化的学习情境,自创实用新教材,提升康复教学质量。增投入、购设备,打造高质量的发展之“家”。投入资金创建FM无线调频班、引进教学评估系统、配备多媒体触摸一体机、班牌机等专用教学设备,大大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龙岩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以弘扬人道主义,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募集社会爱心资金,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为宗旨,宣传残疾人事业,呼吁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开展和资助有利于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残疾预防等社会公益活动。自成立以来,募集社会爱心资金和物资合计近2000万元,先后开展“集善嘉年华”“启明行动”“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助学行动”“助困行动”“安居行动”等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受益残疾人15000多名,送出爱心物资总价值达600余万元。

福建省盲人协会 成立于2008年,是全国第一家经社团登记成立的省级盲协,先后荣获福建省残工委“残疾人之家”和全省性“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始终坚持“残联领导、部门配合、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坚定作盲人服务组织者,先后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家固定式盲人文化服务基地——福州盲人院福乐家园、第一家盲人文化服务网络平台——“1015福乐家园”语音聊天室、第一支专业助盲志愿者团队——福州橄榄树助盲志愿者服务中心。2014年至今,共走访慰问全省贫困盲人和帮扶患病困难盲人2510人,发放慰问金及年货合计139.51万元;为937名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全省盲人家庭子女和盲童送“福乐爱心书包”,折合人民币47.05万元;为593名年度考入中高等院校的盲人家庭子女和盲人发放助学金212.8万元;通过省政协,协调提交了涉及盲人高等教育、盲人按摩纳入医保、盲人养老服务等提案和建议12件,成立了“福建省盲人法律救助服务站”,成为党和政府、残联联系盲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盲人可信赖可依靠的“贴心人”。2008年至今,福建省盲人协会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向社会募集爱心善款和物资合计人民币近1000万元,开展各类扶盲助盲活动800多场,服务盲人6万多人次。

江 西 省

南昌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 产业园由南昌市残疾人企业家和艺术家合股经营,经几年的发展,产业园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帮助残疾人文化共融、文化产业和文化就业的特色道路,逐步成为发现和凝聚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打造南昌特色残疾人工作品牌,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全国有影响的示范基地。产业园承载了展示交流、创作销售、教育培训、安排就业、日常训练、文化自信等六大功能。整个产业园构架了“一个平台、一个公司、一个画坊、一个残疾人文联、一个艺术团、一批流动宣传售卖车”的载体运营模式。在拓展销售渠道方面,产业园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策略。在引入专业人才创建自己的微店的同时,在淘宝联系多家代销店,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销售渠道向广度拓展。同时,加大线下实体销售平台拍建设。目前产业园的流动宣传售卖车已经进入了华东建材大市场、香江家具装饰大市场、钜惠装饰材料市场等市场,销售形势及市场反应都很好,这也极大增强了产业园的再投入热情,也使得产业园的销售渠道趋向稳定。未来,产业园将成为一个给南昌市广大有志于文化创业、文化就业的残疾人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合作经营的共享平台,并在残疾人创业就业中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上饶市福佑助残服务中心 由肢体残疾人周建华组织创办,以服务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为宗旨,为残障朋友提供一个免费学习培训、手工品加工、求职、康复、创业、扶残助残的一个平台。服务中心于2018年10月成立了上饶市首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残障朋友提供一个免费学习培训、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托养照料为一体的公益性服务中心。中心设在上饶市区最大保障性住房小区东都花园四期84号楼一层,使用面积约500平方米,主要有包含电商客服和各类手工来料加工就业项目,同时兼有培训孵化功能,可同时容纳40名电商客服和30名手工来料加工就业的就业培训服务区;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心理引导三个康复类别为主的康复训练服务区;设有娱乐、学习、休闲三个服务内容的日间托养服务区。三个区间相连相通,真正使中心的残疾人达到边就业、边康复、边托养的最佳效果。福佑助残的使命是通过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服务,让家长回归社会、回归工作,使残障人士平等参与、融入社会,生活的更有尊严。

吉水县文峰镇文江社区 成立于2011年元月,隶属于吉水县文峰镇,残疾人康复站设在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为了打造一流的康复训练环境,文江社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建设了六室齐全的600平方米服务用房,包括工疗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和器械康复训练厅,以及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的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和生活技能训练的文化活动中心等,可为社区稳定期精障患者和身体残疾人提供室内的康复活动场所。同时,社区还成立了由社区管理人员、康复协调员、心理医生、精防医生以及社区医护人员组成的残疾人服务小组,并配有康复管理工作人员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文件档案柜及投影仪、电视机、音响等电教化设施设备。一流的康复环境,吸引了本社区和周边社区的残疾人前来参与康复训练,人数由最初的32人增加到现在的95人。社区联合吉水县心理协会的心理医生、社区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每周上门针对每个服务对象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督促监护人做好监护工作。从精神患者的基本需求出发,依托社区现有场所和设施,组织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工疗、娱疗、农疗、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和家庭康复指导、转介转诊等康复服务。

山 东 省

莒县福利服装厂 始终以“尽社会责任,替政府分忧,为残疾人家庭解愁”为己任,敞开怀抱接纳残疾人就业,先后培训安置了600多名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厂职工239人,残疾人职工达到219名,是省内安置残疾人就业最多的企业,其残疾人就业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残疾人职工多数来于农村并且未接受过正常的教育,有的人刚来厂里时什么都不懂,甚至不能照顾自己。对此,从厂长到车间班组负责人就手把手地教,特别对残疾女职工更是细心呵护,教她们如何处理个人卫生。近年来,为满足残疾员工生活、工作、康复和文化需求,又建立了培训中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手语沟通、社交礼仪等专项培训,残疾员工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兴建了康复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定期聘请专业康复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累计为680余人次提供了康复训练指导、120人次提供了心理疏导服务;关心残疾职工终身大事,目前已有56对残疾职工喜结良缘,厂里为他们提供单间宿舍,免费供应一日三餐,缴纳社会保险。产品销往美、意、德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曾被评为山东省助残先进集体。

龙口市残疾人联合会 多年来,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宗旨,取得可喜成绩。不断夯实基础服务平台,投资9500万元,建成集残联办公、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业指导培训、协会组织、文体活动、辅助器具适配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宁家园);不断加强基础组织体系建设,完善了市、镇、村三级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残疾人工作队伍;不断完善残疾人优惠扶持政策规定,制定出台了《龙口市残疾人享有优惠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保民生、惠民生的政策;不断完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环境,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权益维护、文化体育以及无障碍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残疾人社会参与意识更加强烈,涌现出省级劳模战竹萍等大批残疾人自强自立、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王淑英等助残扶残的优秀代表。曾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先进集体”“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山东三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福利企业。现有残疾职工48名,占员工总数的一半。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量体设置残疾人专门岗位,引进全自动打包机等先进设备,鼓励残疾人职工通过不同形式提高自身的本领,并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近年来,已有2人取得了高级技工资格证,13人取得了中级技工资格证,12人取得了初级技工资格证。筹资200多万元,建成适应各类残疾状况、无障碍设施配套齐全的“关爱之家”公寓,为残疾职工提供了一个栖身之地;公寓院内设置独立餐厅,配备专门配送餐人员,残疾职工可免费就餐;开辟了文化展览室,专门展示残疾人的手工作品;公司负责人亲自上阵,牵线搭桥当“红娘”,促成3对残疾新人喜结连理,成为残疾职工口中名副其实的“爱的家园”。同时,还资助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帮助残疾朋友实现游北京、登泰山、览曲阜的出门旅游梦,培训传承中华剪纸传统文化艺术等。先后被表彰为泰安市扶残助残先进单位、泰安市优秀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系 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由政府投资兴办的省级特殊教育高等职业院校。30年来,始终秉持“一切为了残障学生,为了残障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和高尚情怀,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障碍等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有志青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把德育教育放在育人首位。引导鼓励残障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注重和坚持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形成了由省优秀教师班主任、高级技师、高级打版师、国家级服装裁判等组成的“双师结构”过硬教学团队。先后投资1000余万建立11个专业工作室、10余家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聘请专家成立了服装工艺大师工作室和服装大国工匠工作室,专业就业率长期保持100%。注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一人一策培养专业技能和技术特长。近年先后培养出3名全国技术能手、4名山东省技术能手、3名技师、10余名特教教师。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前三名,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与普通高职院校同台竞技勇夺季军,实现我省特教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零的突破。

河 南 省

郑州聋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聋艺画廊) 由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原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指导创办,是一个向聋人提供培训、就业,创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立体平台,是国内首家专为聋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的机构,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为聋人提供追求和组建幸福家庭的“全国聋人相亲”平台。在创业孵化上已成功的孵化了聋艺画廊南阳分画廊、巩义艺术馆、郑州艺术馆、聋艺装裱、聋艺墙绘、聋艺手工体验等多个分项目,培养安置了大量有艺术才华的聋人实习和工作,提供了创业孵化的机会和实践。目前,累计接受了聋人实习生人数300余人,手语翻译50余人,提供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累计100余人,对残疾人开展培训近200人次;先后举办了9届全国聋人相亲节,累计3600多位聋人参加,200余对聋人成功牵手。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残联党组织的助残扶贫基地、郑州市残联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等。

河南省残友实业有限公司 由全国自强模范王绍军创办,以助残脱贫为核心,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技术培训。其中,残友培训基地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络自媒体、阿里巴巴集团云客服、中国移动在线客服、钧瓷汝瓷烧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剪纸、摄影、配钥匙、魔术气球、沙画、印刷等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培训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学员近1000人次,就业800多人,自主创业40人,安排在基地工作人员10人,按照学员们的身体情况,安排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为了让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还在省残联的主导下,把云客服培训送到洛阳、周口、许昌、平顶山、驻马店、三门峡等20多个市县。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实际培训残疾人近4000人,安置上岗就业3200多人,上岗率达到85%以上,其中阿里巴巴云客服上岗1800多人,占全国残疾人上岗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先后被授予2015年省级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省级残疾人培训就业示范基地,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南省分区赛二等奖等荣誉。

洛阳市启航幼儿园(洛阳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河南省首家以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聋儿康复科研机构,是全市聋儿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主要负责洛阳八县一市九区0—6岁聋儿的听力检测、语言学习训练、人工耳蜗术后培训,以及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及定期康复评估工作。三十多年来,致力于学前教育及学前融合教育,本着“康复一名聋儿、造福一个家庭”的服务宗旨尽心尽力地为残疾人服务,其中90%的聋儿得到了康复,恢复了听和说的功能,能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目前,已有3000余名聋儿经过中心培训能够开口说话,并进入普幼、普小随班就读。曾六次被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多次荣获省“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河南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主要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研制开发、适配研究、技术服务;残疾人一体化培训康复服务;残疾人运动员训练,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省级残联信息网络服务等工作。每年为近200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免费提供就业培训、精准康复、辅具适配、文化体育训练、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等服务。2013年以来,先后开设了插花艺术、美容美发、泥塑制作、汴绣、动漫设计、平面设计、高级绘画研修、麦秆画制作、电商云客服、电商移动客服等10多个特色培训班,受培训残疾人学员就业率超过60%,在全省起到较好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2015年9月,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先后获得国家残疾人体育综合性训练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湖 北 省

襄阳市樊城区旭东路社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服务站 2011年建成,建立“三大机制”,打造“残疾人之家”。建立助残志愿者服务机制,成立志愿服务队,为辖区残疾人家庭提供办理住院手续、医院陪护等贴心服务40余次;接送重度残疾人20余次;上门调解残疾人纠纷25起。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共有25名党员与36名残疾人结对帮扶,先后为10多名白内障患者申报康复资料,帮助20多名残疾人办理第二代残疾证。建立社会及自我激励机制。鼓励辖区残疾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例如脑瘫残疾人孙志宾在湖北省第九、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荣获三银两铜。再是依托社区平台,优化“家”的服务。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共为21户残疾人家庭申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房屋补贴、廉租住房等;协助24名残疾人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为残疾人提供手续代办服务300余次?;镏屑踩司鸵?。帮助残疾失业人员得到登记认定、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减轻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压力。大力开展“中途之家”试点工作。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三点一面”“两依靠、两联动”的工作机制。

苏柳英工作站 由湖北省人社厅、省残联、省公务员局授牌,鄂州市残联管理的助残服务工作基地。创造性实施“苏柳英五心工作法”,即“真心倾听、细心梳理、用心实干、诚心回访、爱心传递”,以真诚服务打造了残疾人的温馨家园。搭建五大平台扶残助残。先后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平台、心理辅导平台、婚姻介绍平台、帮扶救助平台、志愿服务联动平台等,开展各项精准需求服务,解决了残疾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困难。创新推出“关爱残疾人,圆梦微心愿”活动。通过征集心愿、整理心愿、认领心愿,实现了残疾人需求与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把服务做到基层,解决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心愿墙、心愿树、互联网等形式将残疾人的微心愿公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2000多名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微心愿”共征集实现残疾人各类心愿10000余条,开展圆梦服务活动150余场,累积帮扶残疾人4000余人。工作站的“微心愿”项目被中央文明办评为2016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获湖北省残联2016年志愿助残服务项目创投大赛金奖,2018年工作站入选湖北省委第四批“学雷锋示范点”,“微心愿”成为苏柳英工作站帮扶残疾人的响亮品牌。

宜昌市西陵区残疾人联合会 辖区有各类残疾人2.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7%,其中持证残疾人5820人。西陵区残联从加快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构建更加完备的康复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出发点,全面完成基层街道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全区7个街道、75个社区配备残协专职委员比例达到85%以上,实行残联工作专人负责制。开拓适合不同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100余个,率先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并扶持了一批以“星创残疾人工作室”为龙头的创业就业品牌项目,全省首创残疾人产(作)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新模式,组建“云集雅艺”爱心专柜、“星创爱心商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全面完成“家庭医生”与残疾家庭签约服务100%、重点区域建筑无障碍设施全覆盖、社区残疾人维权全覆盖等目标。全市首创“幸福特训营”残疾人隐形心理咨询干预新模式,帮助40余名残疾人进一步认识自己;顺利完成全国首批残疾人体育康复器材进家庭试点任务,为辖区100户不易出户或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了适宜的康复体育器材。全市率先实现维权服务全覆盖。联合区司法局在基层街道建立了7个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73个社区也统一建立了残疾人维权服务站,为辖区5820名残疾人开通了维权服务绿色通道。联合区司法局、区文旅局在基层街道全面建立了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和励志书屋;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家以助残服务为主要宗旨的社会组织——幸福阳光志愿者服务队,使助残的普惠阳光温暖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湖 南 省

岳阳市德馨助残服务中心 是一家提供专业寄托养及辅助性就业培训的慈善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为16-59周岁心智障碍、重度肢体和轻度精神残疾人士。该中心以“帮助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区建设,共享社会文明成果”为宗旨,以“培养残障人独立生活与工作能力,提高其生活品质”为目标,长期致力于公益助残事业?;耪偕缁岣鹘绨闹腥耸浚独Р屑踩思彝ヅ庞墙饽?,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协助残疾人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近年来,利用各种助残聚会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权利公约》,普及维权观念;不断改善寄托养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满足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展了57场丰富多彩残健融合活动,极大地开拓了寄托养服务对象的视野,促使其精神面貌和综合能力发生蜕变。目前,中心在册的47名智障、肢体和轻度精神残疾人中,8人通过社会支持和就业辅助,能够独立走上街头零售报刊;5名残疾人通过机构的耐心培训,能够掌握切菜做饭等基本生活技能;另有5人可独立完成慈善超市摆放货物、微信扫码收款等工作。其中,绝大多数寄托养服务对象,能熟练运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了解世界或与亲友交流。

慈利县慈爱之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由全国劳动模范王开慈创办,采取寄宿制照料,配有3名专职教师,教导残疾学员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提供辅助性就业等项目,现有106个床位,41名残疾人在此免费接受寄宿制托养服务。多年来,中心在自己的花卉苗木基地、农疗基地安置30名残疾人就业,平时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栽树、拔草、搬运盆景等,并包吃包住,每月还能拿18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工资;免费开展花卉苗木种植技术培训,先后开办培训班十多期,累计为全县残疾人培训700余人次,中心先后被市县残联确立为残疾人培训基;与全县20多个乡镇79户残疾人家庭签订苗木合作协议,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并对其中72户残疾人送苗送技术到户,经其培管成商品苗后,中心回收并按交易额返利;2014至2018年间,积极参与省政府“千企帮千村”以及精准扶贫活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15户24人,其中13户已脱贫。由于坐落在海拔700米万坡山的半山腰,为了方便残疾人出入,近几年中心投资59万元,修整村部至托养中心的路、桥;为出入便利,又出资购置了一台商务车,用于接送残疾人及其家属上下山。

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至今始终秉持“帮扶残疾群体,共享发展福利”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深度扶残助残,实现企业发展、残疾人就业脱贫“双赢”。不定期为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不断建立完善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为残疾员工提供最人性化的环境。逢年过节,公司除了给残疾员工发放各种福利之外,还会组织员工到结对帮扶的40户残疾人家庭慰问,送上油、米、牛奶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帮助残疾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2年通过网络创业,组建200余人残疾人工作群,带动全国200余名残疾人就业;2014年成立城步万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全乡镇504人就业,其中207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49人为残疾人;2016年成立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创外汇700万美元;通过扶贫小额信贷200万元资金,对口帮扶4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安排稳定就业岗位,每户实现年分红5000余元;在乡镇、村设置22个花卉组装代理点,带动200余名残疾人和贫困户居家就业;2018年专向招聘40名残疾人上岗就业。先后被授予“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爱心企业”“城步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广 东 省

汕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中心成立于2001年3月,隶属于汕头市残联,承担着汕头市各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以及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和残疾预防工作。先后被国家和广东省残联确定为“人工耳蜗手术对象初筛和安置定点机构”、 “全国助听器定点验配和定点训练机构”、全国智障儿童、脑瘫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教育机构,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机构。现为粤东地区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主要服务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培训及融合教育,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康复。举办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技术资格认证班及业务培训,指导区县和民办康复机构业务指导。此外,中心还常年开展“中国残联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开进社区服务,为残疾人免费开展辅助器具筛查、评估、适配服务,把服务延伸至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使服务车成为服务残疾人和宣传残疾人事业的载体。服务车启动以来服务人数超过3728人次,适配辅具5902件,服务行程约18805公里。开展残疾评定便捷服务,组织评定人员开展下乡集中评残和上门评残活动,至今共为16066名残疾人提供评残办证服务。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社区康园中心 中心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是一所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顾、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社交及康乐活动等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中心设立了工疗场、娱疗室、阅览室、体能训练室、多媒体教学室、儿童康复室、认知心理室、康疗室、成人康复室、创意DIY室、技能培训室、心理评估室、康复评估室、居家训练室、日托室等功能室,日均服务残疾人近100人。2013年,中心开始引入岗位社工,逐步将社工理念应用到中心服务中。2016年,中心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以“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搭建残疾人专业服务平台。目前,中心配备24名专职工作人员,包括残联专职人员、社工、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文体老师等专业人员。中心建成后,根据每位残疾人的个人情况及家属的期望值,针对性地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主要从生活自理能力与就业能力两方面入手,通过工疗服务、娱疗服务、康疗服务、农疗服务、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维权服务、家政训练服务、结对服务、全托服务以及助残志愿服务等11项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和发展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回归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其中“志愿在康园”“七色彩虹”成为广东省试点项目。

阳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又称“阳江市特殊教育幼儿园”) 中心占地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平方米,按照省一类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和无障碍要求设计,可同时接纳420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矫形器装配、助听器验配、安装大小腿假肢等康复服务。中心内设脑瘫、听障、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康复部、听力部、辅具部和社区指导部。中心创建了适合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训练的模式,由康复治疗师、特教教师与言语矫治师组成的团队在各类残疾儿童康复中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目前有各类康复教师、听力语言、假肢等专业人才85名。近10年来,中心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训练方法,共为2300多名残疾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康复服务,转介了500多名残疾儿童到普幼、普小、特殊学校和其他机构,免费安装大小腿假肢1100多例。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有效率达86%,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近五年来,先后被授予“省残疾人之家”“全国五一巾帼文明岗”“阳江市巾帼文明岗”“阳江市工人先锋号”和“阳江好人”等荣誉称号。目前,中心是粤西北康复效果的标杆单位,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完善的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被广大残疾人朋友视为“爱心家园”。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百色市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 全体职员精诚团结、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中心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获百色市妇联授予“百色市三八红旗集体”。语训部拥有世界先进的“听觉口语法”康复教学技能,科学的康复教学管理模式,受训聋儿100%回到普幼普小就读。2015年1月,国务委员王勇及中残联领导到中心开展调研,对语训部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语训部2015年参加全区12个地市级27个听力言语康复机构业务建设考核中名列第六位;2018年获百色市妇联“百色市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十三五”以来,把社区康复服务列为工作重中之重,全市建立残疾人康复评估机构115个,康复服务机构138个,在行政村和社区建立1350多个康复服务室。全市为2.7万多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成进度和质量都处于全区14个市的前列,连续两年得到自治区政府残工委的表扬。2018年中心的扶贫联系点调整到深度贫困村,每位干部职工帮扶2户贫困户。去年4月选派中心主任杨天挺到扶贫点任第一村书记。一年来,为果甫村28户贫困残疾人落实种养项目资金14万元,为全村35户贫困残疾人和37扶贫户每户送上500元慰问金和物资,助推贫困残疾人增收脱贫。

北海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 北海市残联创新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模式,通过在合浦县建立北海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以托养为手段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爱心车间”模式,建立残疾人就业、托养和康复服务新平台?;夭捎谩叭占湔樟?工疗+康复”的助残模式,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日间照料,并通过工疗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恢复他们的劳动和自理能力,为他们进入辅助性就业“爱心车间”打下坚实基础,积极为残残疾人搭建一个集“康复、技能学习、就业创收、社会交往、价值实现”的综合性平台?;刈魑屑踩烁ㄖ跃鸵捣窕?,引进广西三诺集团等企业,与智力、肢体重度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解决残疾人就业、社保和医疗等问题?!盎亍弊橹兄驹刚咭愿髦只疃趸?,组织残疾人观看文艺汇演或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去,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赝吵锕婊屯平ㄉ枞胁屑踩烁ㄖ跃鸵怠鞍某导洹保葱率?、县(区)两级残联牵头、社区组织建设、企业负责安排残疾人的就业模式,在8个社区分别腾出办公用房用于建设或改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日间照料机构。在8个社区“爱心车间”采取就近就便集中安置的办法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人缴纳养老、医疗等保险,有效减轻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推动实现残疾人零距离就业。

南宁市朝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在各级残联的扶持和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工作,通过政府招标购买服务方式,从为南宁市的四个城区为155名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到为南宁以外的其他地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让残疾人不但免费进入就业岗位,而且每月能按时领到工厂发的手工插花计件工资200-700元。中心每周安排有文体训练,使在机构就业的残疾人变得能歌善舞、爱好体育活动、提高交往的能力,家长不但放心,还安心地去上班了。中心经过多方努力,自筹了资金400多万办起了丝花厂,这一机构+企业新的辅助性就业模式。中国残联党组成员相自成副理事长、中精协温主席赵副主席先后考察了南宁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应邀参加中残联的就业国际研讨会,与会分享了大龄孤独症就业项目发言。2017—2018年承接政府的阳光家园和精准康复的项目,完成了3300多户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达到了各级残联的验收要求。中心还获得了南宁市科技局2017—2019年南宁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科研课题专家评估立项。

海 南 省

海南省小椰壳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专门从事椰雕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工作,下设椰雕工艺品厂,座落于万宁市大茂镇,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企业总投资660万元,现有员工38名,其中残疾人员工27名。公司始终坚持残疾人和贫困户优先录用原则,始终不忘用爱的肩膀,搀扶起无助的身影,以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己任,用真情和真爱为残疾员工构建起一个“爱的家园”。公司耐心教残疾人学技术,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经过磨炼,一些残疾人成为公司副总经理或厂长,残疾人月工资最高3500元,最低的也有2000元,还包吃包住。公司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宿舍、食堂、公共卫生间等进行改造升级,争取为残疾员工创造更好地居住生活环境。在厂周围建设员工体育活动设施,邀请海南省残疾人艺术团到厂里演出,丰富残疾员工文化生活。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家庭委托加工”,让农户先到厂里免费学习,技术成熟后由公司提供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让他们在家或就近工作。2018年12月,小椰壳厂在省残联、万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万宁群星阳光之家”工疗站,为附近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日间照料,打造残疾人的温馨家园。

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 于2005年注册登记,2006年5月由残疾人李庆胜的监护人李国超自筹资金租赁土地兴建。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接收30多名智力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其中,已有十几名残疾人通过康复训练学会了劳动技能回归社会。目前该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残疾人托养农疗+残疾人就业前过渡性安置+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扶贫康复基地模式。为给残疾人搭建一个“家”。中心创始人李国超自筹5万元建设康复中心。并承担起每年17万元的运行成本。除去每个残疾人每月400元的阳光家园补贴,他每年还要垫付7万余元。为让残疾人尝到“家”的味道。中心常年免费接收贫困残疾人,提供吃住并制作康复器械、规划训练科目,许多残疾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康复。中心还时常组织残疾人出去游玩,像正常人一样,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让他们尝到了“家”的味道。为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蹈囱盗贩裰行慕屑踩丝蹈从肱┝葡嘟岷希挪屑踩搜?、养鸡、养鹅、种植蔬菜,承包鱼塘养鱼,教残疾人掌握种植养殖技术,自食其力,早日融入社会。2016年中心创始人李国超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海南十大人物”。

重 庆 市

渝北区残疾人联合会 力求以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社会参与等需求,受到残疾人广泛赞誉和信赖。保障基本民生。着力完善有需有应、普特惠相结合、标准流程明晰的政策体系,提标扩面或创新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亿余元,惠及残疾人10余万人次。提升能力素质。通过实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建立资源教室等措施,制定涵盖全学龄段的教育资助政策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升文化水平;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每年400余人次得到各类培训;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加强宣传引领,8人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抓好个性服务。每年开展全域覆盖的需求调查,通过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到社区等措施,开展进村入户鉴定、三级信访代理、定制服务上门等服务,实施脊髓损伤残疾人生活重建训练、“邻里互助”农村残疾人居家服务等项目,每年使3000余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得到特需便利服务。

垫江县肢残人协会 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8个分会,会员629人。始终坚持以《中国肢残人协会章程》为准则,在县残联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心悦诚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为残疾人朋友服务、帮忙、解难。2016年11月25日,经垫江县残联党组批准成立了垫江县肢残人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2016年底,肢残人协会成立了工会组织,目前已发展工会会员58名。热心公益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突出群众性,成立“肢协星级志愿者服务联络站”、“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助残日”“全国肢残日”“残疾预防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时间段广泛开展各类助残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残疾人自立自强就业创业,互帮互助脱贫致富,树立典型,引导残疾群体树立正能量,增强协会向心力。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革新社区残疾人协会 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联合梅明、老吾老等助残组织,开展“关爱残疾老人”“促进社会融入”等主题活动,提供“助浴”“助餐”“助购”“助游”“助洁”服务,累计服务1600余次;采取“百人互助小组+心理辅导专家+党员义工+社工+助残志愿者”的结对模式,助力残疾人家庭以健康的心态和全新的面貌服务社会;连续3年,社区面向辖区重度残疾人开展“阳光家园”日间照料,通过上门走访、站点服务的方式,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生活上帮助,受到残疾人好评。建设特色化残疾人社会工作室,分别建立各类别残疾人互助小组10个;依托楼栋网格实施“牵手”行动,提升残疾人群生活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形成助残服务工作支持圈?;萍霾屑踩瞬渭幼ǔ≌衅富?,为多名较困难的残疾人办理自谋职业、养老保险补贴;2018年,1名残疾人在重庆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及时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利用传统节日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慰问,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每个困难残疾人家庭。

四 川 省

德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是集残疾人康复、就近就业、教育培训、辅具适配、日间照料、托养、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机构。2017年以来该中心共开展各类康复指导培训10余场,培训康复指导员300余名,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2000余人次,脑瘫儿童康复有效率达到95%,发放辅助器具5万余件(次),为肢残人士提供假肢适配、安装、更换、调试等服务共计30000余人次;开办电子商务、阿里云客服、盲人按摩、掐丝唐卡、皮具雕刻、盲人定向行走等各类培训班60余期,累计培训残疾人1400余名,结业人员实现就业达90%;指导市县两级就业服务机构累计帮助6万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1.2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打造全省首家“量服”文化展示厅,社会各界参观学习共计2.6万余人次;利用“量服”平台实现对全市14万余名残疾人精准管理,“智慧助残”网络平台累计服务达 1万余人次;招募志愿者3000余人,服务残疾人达8000余人次;爱心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累计捐款捐物100余万元。

眉山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康复医院) 该中心主要从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辅具适配、社区康复等工作。近三年深入乡镇、村社区,共筛查26433名残疾人;收治脑瘫儿童约450人,有效率95%;每年都有近10名孩子通过康复回归到家庭和普幼、普小学校,家长满意度100%;收训听障儿童约150人,已有58名听障儿童回归普幼普小与健听孩子共同学习,家长满意度99.5%;完成白内障复明约12000例,复明率99%以上;收治“三瘫一截”残疾人400余人,安装假肢300多条,2018年适配辅具5675人次;免费为600多名项目外脑瘫儿童提供长期康复训练,为160多名聋儿提供免费午餐。该中心争取到多项医保政策向残疾人倾斜,省市财政补助项目经费、工作人员经费,创造性提出“三个三分之一”方案,将中心盈利性收入补助残疾人民生项目,解决项目资金不足部分。

成都市郫都区残疾人联合会 投入专项资金2.6亿元,为郫都区3.3万残疾人建造的温馨家园。建立村(社区)残疾人服务阵地,有效解决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问题,获评“2017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打造残健融合社区服务综合体,获评“2018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创建“阳光智联适老康复站”,获评“2018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严格执行助残惠残政策,不断加大资金匹配力度,满足残疾人康复、生活、学习、就业、维权、社会参与等需求,惠及210387人次。

绵阳市何氏推拿中心 成立于1999年3月,目前在绵阳市城区有5家店,从业人员200余人,其中残疾人70余人。该中心经常组织残疾员工参加免费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为残疾员工免费体检、旅游,解决残疾员工子女入学难等实际困难。每年国际盲人节,出资上万元赞助活动开展。2013年以来,为贫困残疾人、雅安地震捐款捐物56000余元,扶贫助残捐款5000元。先后被授予“绵阳市残疾人就业集中安置基地”,“绵阳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绵阳市扶残助残爱心企业”,“绵阳市五星级盲人按摩院”,“四川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园区”,“四川省残疾人双创基地”。

贵 州 省

贵阳市云岩区欢乐船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 成立于2007年3月,是由自闭症家长与专业教师联办,由云岩区教育局主管,云岩区民政局注册,从事儿童特殊教育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为有自闭症、轻度脑瘫、唐氏综合症、智力障碍、多动症、癫痫、脑损伤后遗症等残疾儿童及家庭提供测试、训练、咨询指导的服务机构。是贵州省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贵州各高校大学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十年来,欢乐船从一间小小的出租房扩展到近4000平方米的康复场地,教师从几人达到74人,发展到现有在校学生223名。除了开展0到6岁的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还扩展到6到17岁学龄期孩子的融合教育探索,住读托养班的开展等,解决了不同年龄特殊孩子的教育康复需求,自2010年至今,执行省市残联“七彩梦项目”“精准康复项目”1015名,经过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在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精细运动、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改善。中心整合资源为残疾儿童及家长提供服务,平均每年开展公益活动十余次,组织家长培训24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组织志愿者3200人次。在2017年创艺乐园项目,免费为贵阳市的8到17岁心智障碍孩子提供绘画、烘焙、羽毛球、非洲鼓、工艺品制作等培训。

铜仁康复医院 是万山区人民政府与铜仁市残疾人联合会在2017年4月成立的。医院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康复人才培养为一体,承担了全市0到8岁残疾人抢救性康复项目,为全市残疾人的康复、矫治等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医院开设了语言训练室、运动训练室、感统训练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多感官室、理疗室、蜡疗室等相关科室。医院定期召开家长培训班,使患儿家长了解家庭如何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知识,使康复师更加详细地了解患儿的治疗情况及心理变化,提高康复效果。医院对在训儿童实行一人一档,专人管理,并及时完成年度材料汇编报送市残联审核。医院制定长期的康复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选拔技术骨干去北京、贵阳等地进修学习。医院同时加强救助项目管理,积极做好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重视做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医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残疾人康复筛查工作。在精准康复政策、康复项目和我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人好转明显。至今,铜仁康复医院共有224名残疾儿童,37名残疾成人得到康复,2017年来康复儿童达到72人次,成人7人。2018年康复儿童达到202人次,成人30人。经过详细专业的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小海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成立于2003年8月,属黔东南州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性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现有工作人员33名,在册108人,中心始终以务实的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致力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和服务。15年来,中心经历了5次搬家,现在日训练人数不低于于100人。中心狠抓康复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康复服务建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残疾儿童融合康复服务体系??枇艘欢砸?、小组课,集中授课,送教上门,视频指导,课后跟踪等多种形式康复服务。中心致力于解决自闭症患者语言能力发展、促进其成长的研究与治疗。对孩子言语能力不同方面进行干预和训练,主要包括口肌训练、认知及逻辑表达训练、运动表达、多感官训练、视听训练、专注力及社交行为能力训练等方面。帮助和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特殊的家庭,使他们过上正?;?。十多年来,中心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残疾儿童,以母亲的情怀,为残疾儿童撑起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中心不断改进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共享专业资源、康复、就业、养老等,共帮助500多名特殊儿童获得不同程度康复。2016年黔东南州小海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被民政局评为4A社会组织。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诚爱残障儿童能力康复培训服务中心 成立4年多以来,已累计为360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并于2018年11月成立残疾儿童家长学校,为1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免费住宿培训,其中为10个家庭提供免费食宿。在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受到广大残疾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7年,中心创办两年之际,在训儿童已增加至108名,教师从15名增加至20名。2018年,前来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由全天候在训向半陪半训和融合式训练方向发展,在训对象增加至130名。为了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加专业的能力提升训练环境,中心经多方考察,引进先进设备,打造系统训练的多元化空间。中心设有口肌室、言语训练室、生活自理室、个别化训练室、感统训练室、康复理疗室、职康训练室、游戏治疗室、小组室、学前预备班,音乐治疗室等。中心的重装开训为听力残障儿童、智力残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个性化的训练场所,满足了不同类别残障孩子康复训练需要。目前,该中心已成功推荐联系20多名孩子进入普通幼儿园的大家庭,7名孩子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为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能力提升的认知度,中心2018年承办了黔西南州“助力脱贫攻坚 牵手蜗牛”活动?;疃艿搅硕嗉颐教宓墓刈ⅲ〉昧肆己玫纳缁嵝Ч?。

云 南 省

丽江和一家无声餐饮有限公司 是云南省首家听力言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经丽江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对22名听力障碍者开展有针对性地为期30天的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心理辅导、团队精神引导、国标手语普及、餐饮服务规范等。培训合格后,依照双向选择的就业推荐方式,正式聘用16名听障学员为“和一家”无声餐厅服务人员,从此开启了无声服务的爱心经营模式。企业现已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团队、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对普遍认为聋哑人就业难这一难题的成功破解。经营以来,安置听力言语残疾人就业总体保持在12名左右。无论市场冷暖,该企业都始终以人为本用心用情善待每名听障员工,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和文化生活需求,共同面对和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保障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每一位残疾员工都找到家一样感觉和有家一样的温暖。目前餐厅在美团、大众点评美食评价网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成为丽江残疾人朋友聚会的首选之地和外地残障人士到丽江的必到之地,也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实训基地”和假期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真正成了当地又一个名副其实的“残疾人之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 建于1992年,是怒江州唯一的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把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医院实施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提出了“改善医院环境,推行优质服务,处处以人为本,医患共筑爱之家”的优质服务的工作准则。该医院主要开展各类精神病防治、酒精中毒、脑神经衰弱、药瘾、心理咨询等业务。自医院创办至今共收治患者了5208人(次),康复出院3560人。深入各乡镇开展精神病防治和筛查工作,共筛查1462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建成后,又积极投入330万元,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宿舍、公共卫生间、公共洗漱间、温泉澡堂、淋浴、电视房,体育活动室、宽敞明亮的食堂,为精神病人营造了温馨舒适的“避风港”。2013年至今,怒江州民政精神病医院院长连任怒江州残疾人联合会第六、七届精神残疾人亲友会协会主席。利用精协这个平台,建言献策,密切联系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反映他们的意见和需求,沟通他们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对精神病人的关心关爱。利用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多次积极开展精神病预防知识宣传,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免费义诊、免费发放药物等活动。

澄江县残疾人联合会 完善了县残联5个专门协会和各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基层组织,建立了各村(社区)残疾人之家,配备了科技(农业)类图书、康复训练器材等;澄江县残联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共为697人次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住院及免费服药治疗,共为332名听力障碍患者验配助听器,共适配各类残疾人用品用具835件,普及型假肢安装52例,完成“阳光家园计划”807人次残疾人居家托养任务;该残联新增残疾人就业153人,实现贫困残疾人612人顺利脱贫;五年来,该残共对166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入学救助,资助金额共54.8万元,发放“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助学金34万元,680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资助;“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共资助66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资助金额8万元;认真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有关政策,进行残疾人危房改造60户,每户补助资金5000元,共为153户贫困残疾人实施CD级危房改造,金额共计382万;对11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68.4万元;累计扶持46户残疾人自主创业,扶贫示范户90户;该残联共组织1000余人次志愿者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帮扶活动,先后举办了100余场次残疾人文化、体育专题活动,向省残联体育中心输送残疾人体育苗子24人。

西 藏 自 治 区

拉萨市残疾人日间照料样板模式服务点 (以下简称日照服务点)位于拉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内,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8月正式启动运营,为轻重度脑瘫、智力残疾人,提供以日间照料为主、康复训练为辅的流动性日间照料服务点,内设有残疾人综合PT训练室、文体疗法室、脑瘫康复训练室、音乐舞蹈治疗室、多功能培训教室、综合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日间照料食堂及就餐点,休息室及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残疾人使用,目前,共有30名残疾日托对象,均属于轻重度脑瘫、智力残疾人,以全免费的方式提供餐饮及各项服务,此项工作的开展解决了轻重度智力、脑瘫、重度肢体等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了残疾人家庭在长期看护、康复、护理等方面承担巨大压力和实际困难,填补了拉萨市无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的空白。残疾人日照服务点启动以来,所有工作人员始终心系残疾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让他们接近温暖,拥抱温暖,为了使他们能够早日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的工作目标,千方百计为他们制定人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开展各种针对残疾对象的集体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山南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主要为0到6岁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长期需要专人照料或护理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为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运动功能训练和学前教育等。 托养中心现有28名脑瘫儿童,其中集中托养25名,日间照料3名,他们分别是智障和肢体不便的残疾人。所以,安全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托养中心安全防范工作一直坚持做到托养人员责任到人,托养工作人员所负责的托养人员名单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摄像头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中心的活动室、餐厅、走廊、围墙四周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对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且在值班室安装了监视大屏幕,更好的了解托养人员的托养生活。中心还安装了无障碍设施、防护栏。无障碍设施更好地照顾到肢体不便人士。中心还针对不同的残疾人,确定不同的服务标准,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和政策措施帮助最困难的残疾人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满足他们的特殊保障需求,从根本上改善其生存状况,让他们与健全人共同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之中。

陕 西 省

陕西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效能, 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精细化服务,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多种形式并存、相互补充的残疾人就业格局已经形成。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规模稳步扩大。推进就业工作的经验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企业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中省传媒宣传推广。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受到中国残联和省政府办公厅以及全国组委会的表彰,集中就业的做法被中国残联办公厅通报表扬,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被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评为“先进单位”,开展就业服务活动被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授予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扶持残疾人培训基地的做法在全国残疾人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参加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世界锦标赛、公开赛、2018世界残奥大奖赛,在田径、射箭、游泳、乒乓球等项目共取得3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与广东省组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决赛,陕西代表团收获2金1银3铜,终结了陕西省在自行车项目上无人参加无奖牌历史。实施“固本强基”工程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标兵党支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文明单位”,连续8年被省残联评为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榆林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 隶属于榆林市残联,是市里唯一一家残疾人公益性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榆林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服务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服务三项工作。中心基础设施完善,有2500平方米的室外操场,约300平方米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共服务听障儿童500余人,经康复训练目前已有200余人进入普幼、普小随班就读,为听力残疾人群提供助听器验配、调试等服务2000余人次。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共服务孤独症儿童100余人,入普融合的有7名,其余孤独症儿童在中心康复以来,生活技能等各项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辅助器具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为全市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累计受益人达万余人次。其中为582名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626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帮助残疾人实现了“站立梦”“行走梦”。根据残疾人个性化需求免费适配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共1000余件。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机构训练儿童建档率100%,康复环境、康复形式以及康复效果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满意率达90%以上。近年来,康复中心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完善周边公共基础设施,优化硬件设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提升康复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化水平,确??蹈捶裰柿亢涂蹈葱Ч?。

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 直属于宝鸡市教育局,是一所涵盖听障、视障、培智三类残疾类别,涉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段的综合性特教学校。2013年开办,2015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示范特教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近20亩,总投资6600余万元。现有在编在岗教师43人,平均年龄33.5岁,在校听障、视障、培智学生100余名。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坚持教育+康复。学前段开展融合教育研究,每周1-2天由康复教师陪同学生在普通幼儿园就读,其余时间回校做个别化语言康复训练,家长满意、效果积极。义务段严格落实新课标,持续细化“321”,即康复教育、文化基础、职业技能三大类基本课程,坚持医教结合、品德教育贯穿所有课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加强因材施教、一人一案。办学五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文化润校、研修强校、特色兴?!钡哪诤⒄怪罚险婀岢孤涫怠恫屑踩私逃趵返确煞ü?,积极完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保障残障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宝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省市级各类荣誉近30项,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担当起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取得了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开创了残疾少年儿童平等接受教育、阳光快乐成长的新局面。

渭南市临渭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活动以来,临渭区残联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据,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服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共5490人,其中受到产业扶持2531人,得到教育支持659人,享受扶贫移民异地搬迁417人,享受健康扶贫政策1347人,享受各种就业创业政策168人,享受危房改造290人,享受生态补偿142人,纳入兜底保障1524人,截止2018年底已实现脱贫1815人。近年来,临渭区残联针对残疾人的残疾类别、等级、贫困原因,先后采取“一人一策”、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带动等手段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活动。先后组织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30多场次3000余人,盲人保健按摩知识技能培训4班次,120余名视力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并且实现了就业。投入100万元支持20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自2015年以来,临渭区残联先后投资30万元,依托渭南百草坡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残疾人扶贫基地,为158名贫困残疾人开展 “送羊还羊”滚动式扶贫,467只奶山羊已经在“送”和“还”之间循环实施。临渭区残联先后荣获了“全市残联系统精准康复工作先进单位”“渭南市学习型机关”“全区传承五四精神优秀组织奖”“区级文明单位”“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甘 肃 省

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主要承担全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和矫治工作,全面开展康复教学、国家康复救助项目的实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社区康复培训与指导、聋儿家长培训等业务,集康复、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为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区域中心之一,业务辐射西北五省及河南、重庆、四川、安徽、西藏等10个省份。从成立至今,已训练听障儿童4500余名,培训听障儿童家长近6万人次,接受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听障儿童636名,接受国家及省级助听器项目的听障患者6093名,801名听障儿童分别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就读,康复率达90%以上;各类康复救助项目受助听障人士共计5500余例,完成率98%以上。完成区域、省级培训班共23期,累计培训区域内康复技术人才4339人次;累计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7项;编写《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系列丛书》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先后被评为“全省‘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全国康复重点学科听力语言康复科”“康复示范基地”等。

甘肃省轮椅军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于2014年7月建立了200平方米的志愿助残工作基地,搭建了志愿者、残疾人和助残服务项目的对接平台,使助残基地成为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集散地”和“连心桥”。目前,他们打造的志愿助残工作基地通过广泛吸纳各界人士,已经形成了近500人的“轮椅军团”助残志愿服务队伍,为残疾人提供了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实现了由助残基地“单兵作战”向有组织的“集团作战”转变,逐步建立起“党委政府—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残疾人家庭—志愿者队伍”五级助残服务网络。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难,他们积极推行“残疾人点单、助残基地下单、志愿者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建立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订单结对式志愿服务关系。2016年启动实施“红细胞志愿助残培育工程”项目,深入开展“春雨润残”心理援助、“春蕾助学”文化培智、“助力飞翔”就业扶持、“共沐阳光”文体自强和“携手筑梦”爱心帮扶五项行动,为助残事业注入活力、增添力量。着力打造了集残疾人学习教育、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创业就业、扶残助残、集中托养为一体的综合性、规范化全国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陇西县柯寨镇残疾人联合会 建立了协调调度制度,根据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开展情况实行月调度,对残疾人就业培训、最低生活保障、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临时救助工作实行季调度;建立督导检查制度,镇纪委牵头成立督导组,对助残工作的方法、程序、标准定期督导检查和抽查;建立周通报制度,对各项助残工作进度每周进行通报。在长效机制方面,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同时实施对一般事项“马上办”、特殊事项“代着办”、重大事项“领着办”、集中事项“流动办”、上报事项“联合办”的“办理+代理”的工作机制。通过扩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覆盖面,支持残疾人开发中药材育苗、马铃薯良种繁育、畜牧养殖、手工艺制作等特色优势产业,使残疾人及其家庭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协调各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盲、聋、智力障碍者”三类残疾人有能力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逐步探索出了“合作社+基地+残疾人户”的精准扶贫模式。2012、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扶残助残先进单位”。

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 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职业教育的12年制寄宿制学校。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特教专业化基础教育,广大教职员工对于特殊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师资构成呈现出了明显的专业化趋势,校园文化逐步确立并不断凝练,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了明确的规划。迄今为止,学校生源基本涵盖了甘南州七县一市,形成了一支对特教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2014年在甘南州教育工作综合考核中荣获“先进学?!?2015年荣获甘南州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在甘肃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青 海 省

格尔木市昆仑路街道盐湖社区残疾人之家 占地130平方米,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设有康复室、娱乐室、就业培训室、日间照料室等功能用房,其中日间照料室设有床位4张,为昆仑路街道办事处8个社区,469名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就业指导、文体娱乐、权益?;ず腿占湔樟系确?。近年来,盐湖社区残疾人之家为辖区365人次残疾人提供了各类康复服务。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活动摸清底数。同时,经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康复医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异的服务,为他们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活动,累计为辖区92名残疾人开展了上门“送康复服务”,受到了残疾人的好评。有效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等时点,向辖区残疾群众宣传了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还向残疾群众宣传讲解了《宪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规和各类民生保障政策,各项残疾人优惠措施及权益维护、康复服务等内容,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了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累计悬挂横幅30条,摆放宣传板45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100余份。

刚察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57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一所公益性的县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主要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信息发布指导和文体娱乐活动等多项服务。内设康复训练室、图书阅览室、手工制作室和文体娱乐室,能同时为4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规范化的系统服务。目前,中心已入住重度残疾人22名,主要开展残疾人托养、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和文体娱乐活动等工作。该中心开创了牧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新模式,因人因时开展一对一、一帮一心理疏导,始终以“共建温暖家园、构建真情港湾”为根本理念,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原则,面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人文特色的残疾人集中托养新模式,精心打造了一个实践与服务相结合、保障与培训相兼容的有爱心、讲和谐、树新风的温馨家园。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区“阳光家园” 成立于2010年初,是一所集培训、托养、康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创办以来,“阳光家园”一是充分利用阵地优势,创立残疾人阳光艺术团,吸纳辖区内有文艺特长的残疾人参与其中,编排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市、区残联组织的公益演出活动。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举办彩灯组装、计算操作、香包制作、手工羊脂皂、手工串珠小挂件、面点制作等培训,积极引入口罩加工、钻石贴画、电子商务(云客服、水果配送)等项目,带动300多名残疾人开展辅助性就业。三是引进社会组织实施“阳光助残”项目,根据残疾人个性化需求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每月开展两次小组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400多名残疾人受益。四是组织开展了残疾人“百日临”书法班和剪纸培训班,举办残疾人书法、手工剪纸展等活动,为残疾人搭建了学习、提升、交流文化的平台。五是针对部分重度残疾人,组建互助帮帮团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残疾人家庭,开展政策咨询、康复医疗、送医送药、就业指导、法律维权、居家料理、看护照料、心理辅导等服务?!把艄饧以啊?011年被确定为全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2015年被命名为自治区规范化康复站。

青铜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创办于1990年,隶属于青铜峡市残联。近30年来,青铜峡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实施“八项康复”“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千人站起来”“国家彩票公益金”“斯达克”助听器验配、“长江新里程计划—假肢安装”“澳洲魏基成天籁列车”助听器验配等一批康复项目,有力促进了青铜峡市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先后服务残疾人15万(审批表上为“20多万”)人次,残疾鉴定2.7万人次,精准康复服务5.2万人次,培训社区康复员1400多人次,基本满足了青铜峡市残疾人的康复需求。2002年青铜峡市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九五”期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县(市)”称号,中心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全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2013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授予“全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在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最美长江一角”基层假肢装配站建设评比活动中,荣获中国残联颁发的全国二等奖。2017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播出了青铜峡市“2017年集善扶贫健康行”白内障、骨关节免费手术康复项目执行情况巡回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疏勒县彩虹康复教育中心 于2014年5月在喀什地区疏勒县民政局登记成立,是新疆首家专业的脑瘫康复中心,南疆首家专业的康复中心。主要是为0到12岁的脑瘫等特殊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为其家长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与家庭扶助??κ驳厍枥障夭屎缈蹈唇逃行脑擞式鹑坷丛从谏缁岬陌木杩睢V行哪壳暗姆裣钅渴侨棵夥训?,包括脑瘫、发育迟缓等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为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残疾儿童认知训练及职业发展,特困家庭扶助。在整个过程中,中心遇到了很多民族特色的困难,是没有想到的。文化上面的差异非常大,前期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翻译、培训工作,语言也完全不通,生活习惯、处事方法也完全不同。他们走访了将近100多户,再加上来中心登记报名的大概有150多个孩子,但是能持续进行训练的孩子只有四十多个,目前中心在册受训学生有30余人,依据孩子能力开设三个康复班级,一个认知班。老师有本地的维吾尔族老师5名,从内地来的汉族老师有8名。到2015年3月,中心累计已经为60多个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截至目前,累计帮助维吾尔族脑瘫儿童及家庭240余户,下乡探访300余户,捐赠棉被、儿童用品等物资累计4万余元,资助贫困家庭、儿童康复等现金3万余元。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融汇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黑油山老年社区于2014年4月正式运行。中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公益性质”的运行模式,不断整合养老资源、扩大养老业务范围、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构建了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了医养结合、康乐养生、旅居养老、全疆养老护理员培训、适老化(老年辅具)推广应用等特色服务。黑油山老年社区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包括黑油山公园、养老院、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儿童福利院等单体建筑11栋,可提供养老床位802张、儿童床位22张。现有护理人员261人,其中护士资格证10人,养老护理员资格证234人,社会工作师3人,养老护理考评员2人。现入住老人453人,其中残疾老人263人,占总入住老人的58%。中心坚持把残疾老年人需求放在首位,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残疾老人康复回归为目标,使康复训练成为托养服务的亮点。坚持以丰富残疾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以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康乐为目标,以各种兴趣小组和娱乐活动结合,使残疾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引进专业医疗机构入驻养老社区,做到老人有病可医、无病可养,大力推进了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坚持以专业的护理为手段,帮助老人度过艰难期,影响和改变异常心理状态及行为,给予他们精神宽慰和鼓励。

阜康市残疾人联合会 近年来,昌吉州阜康市残联充分发挥了“残疾人贴心娘家人”的作用,受到残疾人的好评。阜康市残联投入资金数百万元改善市乡村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真正做到了让残疾人就近就能参加康复训练。2018年全年,投入资金30.9万元,对市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精准康复服务信息平台作用,将1872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依据康复服务档案全部录入系统台账,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夯实基础。残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近三年来,阜康市残联共培训残疾人1367名,利用各种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218名,辐射带动残疾人增收致富133名,先后与91家用工单位接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54名,以多种形式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三年来,共有42名残疾人通过努力实现了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给他们发放扶持奖励资金25.9万元。阜康市残联全力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近三年,累计为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补贴资金463万余元,惠及残疾人1610人。进行残疾人家庭无房户和危房户危房改造146户,发放补助资金146万元,让残疾人住上了整洁明亮的新房。拨付日间照料站运行费64万元并加强监督和管理,切实让残疾人残有所养。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第八师石河子市红山街道25社区“阳光家园”残疾人日间照料站 以关爱残疾人、创建爱心街道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服务,不断探索残疾人托养帮扶智力残疾人家庭工作,建立专业助残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和学习娱乐等服务,现有长期托养残疾学员50人。目前建立了残疾人手工编织基地,设有陆彬手工编织工作室、贾佳绘画工作室;针对每一位学员的特点,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建有辅助性就业培训基地,用于各种手工编织的培训,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手工编织培训,将近有200人次参加,为残疾人参加全国各类手工技能比赛培养了优秀人才;根据残疾人自身状况,安排专业老师组织辅导学员们剪纸、画画、拼图、唱歌、手语、串珠、手工编织等活动;在师市残联的支持下建立“阳光家园”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网络技能培训和互联网电商技能培训,先后开了网店、微店,制作的手工艺品、民族特色披肩、新疆的网套等商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国销售,扩宽了销售渠道,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建立“阳光家园”志愿者活动基地,在不断接受助残服务队服务的同时也组建了自己的助残服务队。


上一篇:第六次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录

下一篇: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