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不断出台实施“东北振兴政策”,作为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迎来了改革的关键时刻。做好吉林省的残疾人工作,对整个东北地区残疾人实现小康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潘宏峰接受了中国残疾人杂志社记者的专访。
吉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潘宏峰
文 图_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七代会记者组
吉林省共有残疾人193.1万,目前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吉林省的残疾人工作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为此,我们建起了三个系统,一是残疾人综合服务系统,其中囊括全省所有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并带有动态分析功能。比如说一名乡镇地区的残联工作者,可以在系统中通过扇形图或柱状图表,知晓整个辖区的残疾人情况进而开展下一步工作;二是建设健全从省级到县级残联的综合办公系统,集信息发布、公文办理和电子签章于一体,提升了办公效率;三是打造独立的远程会议和教学平台,方便省内各级残联工作人员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平台还兼具网络教学的功能。今年以来,我们响应吉林省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的号召,不断扩大线上平台的功能。
除此之外,如何实现其他地区的残疾人和健全人同等享受小康生活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通过残疾人就业“三手”工程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千家万户巧手”工程,农村残疾人在家搞手工业,比如玉米叶的草编,作袜子等,零散制作后集中销售;二是“吉林E手”工程,培训残疾人参与网络销售,为开网店的残疾人提供硬件设施;三是盲人“妙手”工程,推动盲人群体通过推拿按摩获得就业机会。
2022年冬季残奥会将在我国举办,我省有绝佳的冰雪基础,残疾人冬季项目也在逐步推进。我省即将建成一个高规格滑雪场,成为国家队冬季项目训练重要基地。培养冬季雪上项目人才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但在以前都是临时性的,大赛前统一集训,比赛中成绩不佳的话,残疾人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我们正在设计整合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后续岗位安置等一系列内容,健全上升通道,促进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踊跃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