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残奥会正在进行中。赛场上,中国残奥运动员奋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在引导员“来,来,来,来来来!”的口令指导下,中国选手邸东东参加巴黎残奥会男子跳远T11级决赛,以6.85米的成绩打破尘封10年的世界纪录,成功卫冕;另一名中国选手陈世昌以6.50米的成绩摘银。在男子10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上,首次参加残奥会的00后“无臂飞鱼”郭金城以“涡轮增压式”高频摆腿奋力前行,以0.45秒之差屈居亚军,但打破了亚洲纪录。
网友为盲人运动员邸东东送上掌声,“哪怕眼前黑暗,也要为梦想纵身一跃”;也为郭金城真心喝彩,“虽然失去双臂,但他长出了不屈的翅膀!”在看不见的赛场听声辨向完成最佳一跳,在没有双臂的情境下以头撞击电子计时板,他们在世界最高竞技舞台上的铁血表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满。奋斗的人是幸福的,尤其是当这种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时候,引发的共振,不止在于赛场,更在于人心深处。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在残奥会上也得到了生动诠释。
残疾人为何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奥运会,也要有属于自己的竞技舞台?这不仅关涉残疾人自我价值演绎之需,也连接着世道人心的“柔软处”。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写在《奥林匹克宪章》中的这句话,深刻代表了残疾人的心声,也为人类的共同梦想加注了一股强劲的力量。
邸东东巴黎残奥会男子T11级跳远决赛现场。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 王鹏 摄
人的身体残疾,并不代表着体育兴趣的泯灭。相反,任何喜好体育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下一方展现自我的空间。194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一些知名人士举办了一场只有16名伤残士兵参加的运动会。1960年开始,残奥会正式出现在体育世界。专业领域内外的人士越发认识到,残疾人不仅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帮助身体复健,还能激发残疾人热爱生活、彰显人生价值的积极性。
巴黎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小组赛,中国队以3∶1战胜美国队,取得开门红。中国队员唐雪梅14岁时意外致残,她告诉媒体记者:“是坐式排球帮助我走出阴霾,走出大山,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体育为残疾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夺得田径女子200米T37级金牌,刷新了残奥会纪录的中国选手文晓燕也表示,希望自己的表现激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只要全力以赴,每个人都能出彩?!闭庋谋硎?,代表了无数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心声。在他们的奋斗旅程中,体育成为他们走出灰暗世界、人生继续出彩的关键因素。唐雪梅和文晓燕的故事,让人想起世人皆知的《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这位“独臂大侠”正是以逆境中的爆发而闻名于世的。
中国队球员唐雪梅(中)在巴黎残奥会坐式排球小组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更重要的是,残奥会指向的并不是狭隘的价值观,而残奥会的参赛者也并不孤独。虽然,残奥会比赛是残疾人之间的比赛,但它也是公共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和世人产生共情。有消息说,巴黎残奥会门票销售量达230万张。新华社2日的报道说,国际残奥委会品牌与传播总监克雷格·斯彭斯表示,“上个周末让人难以忘怀,到处都是人群,球迷充满热情?!闭獗旧砭褪呛芏嗵逵园床邪禄岜热⒉邪禄岜热谎惺谐〉拿髦?。
自有残奥会之日起,残奥会上选手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备受世人好评。自励与“励人”从来都是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人们通过观赏残奥会比赛,感受到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品质和激越的才情,这个过程中,两者不仅在体育时空也在精神世界找到了“连接点”。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同情和怜悯,他们需要的是平视式的尊重。如果你感觉他们干得漂亮,给予喝彩就好,如果你认为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什么,他们还有进步的空间,那就大声鼓励。
文晓燕在巴黎残奥会田径女子200米T37级决赛中跑过终点线。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残奥会越发受到重视,残奥会选手的激情表现也越发受到世人的肯定。我们在为奥运会选手高歌猛进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记住更多残奥会英雄的名字和面孔。
责编: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