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残奥零距离残奥会百科

残疾人体育:一条始于康复的融合之路

2024-08-14 13:33作者:闫双艳来源:《三月风》

4321719561025_.pic_hd.jpg

当地时间2024年3月4日,法国巴黎,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官方海报在奥赛博物馆公布。充满活力的色彩和引人注目的地标照亮了巴黎奥运会海报,海报采用装饰艺术风格,灵感来自这座城市华丽的过去。(图 CFP)

法国巴黎的夏天,日落时间接近晚上10点,塞纳河畔奥运会开幕式的彩排已经悄然展开,埃菲尔铁塔与奥运赛场交相辉映,不久后,这里将第3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与前两次(分别在1900年、1924年)不同的是,这是奥运会与残奥会“并轨”后,巴黎第一次举办残奥会。

在直线距离九千多公里外的中国杭州,一场“跑向巴黎”的残健融合迷你马拉松在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开跑。这项运动已在中国持续了两年多,线上打卡数据显示,已有167万残疾人和健全人,跑出了两万五千多公里,“无论时间和距离长短,我只想坚持跑完全程,尽情享受奔跑带来的快乐?!泵と伺苡淹醵?。有多年陪跑经验的志愿者王娴坚信,体育可以改变心智,她期待更多残疾人投入到运动中,跑出自我,跑出健康。

回顾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百年历史,从1888年第一个聋人体育俱乐部在德国柏林成立,到1924年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首次组织聋人运动会(聋奥会的前身),再到二战后,医学界将体育引入残疾人康复治疗计划,后来逐渐发展成现代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雏形。今天,残疾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这是一条关于勇气、包容与争取权利的道路。

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催化剂

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在距伦敦数十公里以外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的草坪上,16名下肢瘫痪的病人坐在轮椅上拉弓、瞄准,进行了一场射箭比赛。组织这场比赛的,是从德国逃难至英国的顶尖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す盘芈?。他在英国政府的授意下,建立脊柱损伤康复中心,主要为二战中瘫痪的士兵提供康复治疗,并致力于推广运动康复理念,让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射箭比赛激烈而充满趣味,《泰晤士报》形容道,这是一场“出乎意料”的赛事,残疾运动员“灵活地控制轮椅,射箭技术稳定而且准确性惊人”。没人料到,那个平常的欧洲夏日,为残奥会埋下了种子。12年后,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残奥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开启了残奥会与奥运会并驾齐驱的先河。作为一名看似与体育没什么交集的神经外科医生,古特曼直到1980年去世,都在为残疾人运动的国际推广而奔波,被后人称为“残奥会的顾拜旦”“残疾人运动之父”。

1967年,古特曼在接受美国《读者文摘》采访时说:“如果说我在医学生涯中做过什么贡献的话,那就是我将体育运动引入了残疾人的治疗与康复之中?!痹凇恫屑踩颂逵炭剖椤芬皇橹?,他强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三大功能之一,除了补充“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的治疗作用和激发“游戏的热情”的娱乐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心理平衡”,这是应对“身体缺陷”所必需的。

20世纪60年代,以残奥会为契机,除听力受损者、战后截肢者外,许多视力残疾、身材矮小、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等群体,都为参加体育运动而努力,特别是智力残疾人也被考虑在内。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曾在美国马里兰州,为智力残疾人举办了一次夏季露营活动。她惊讶地发现,他们在体育和体能活动方面的能力远远超出许多专家的想象。尤妮斯的姐姐罗斯玛丽·肯尼迪也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受到罗斯玛丽与精神疾病顽强斗争的启发,尤妮斯于1968年在美国芝加哥市创办首届特奥会,如今全球170多个国家成立了特奥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智力残疾人参与过这一盛会。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残疾人体育最初目的是促进残疾人康复,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但从1960年代开始,有关残疾人的各种运动会、锦标赛和大型活动逐渐展开,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使其具有了观赏性,开始吸引观众。

到20世纪70年代,媒体报道残奥会的机会开始增加。残奥会比赛的第一次电视转播报道,出现在1976年多伦多第5届夏季残奥会上,当时,多伦多当地电视台每天提供电视转播信号,受众达到了60万人次。24年后,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第11届残奥会开创了残奥会网络转播的先例,观众能从网络上观看到100小时的残奥会比赛节目。后来的数据统计显示,总共有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登录了残奥会网站观看网络转播,并创下了超过三亿次的页面访问纪录。

媒体对残疾人体育的报道,使公众改变了有关残疾人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刻板印象。体育从作为残疾人的康复手段,逐渐成为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的途径,以及社会了解残疾人的桥梁。

正如中国残疾人事业开拓者邓朴方强调的那样,“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它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与融合?!?/p>

另一方面,体育以同样深刻的方式改变了公众的态度,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普及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效益,为提升残疾人的一系列社会福祉提供了讨论基础。从最开始仅限于在康复和医疗机构中,定制一些便于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器材,到后来,政府和各大体育协会纷纷致力于对大范围的社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轮椅为例,几个世纪以来,轮椅一直被用做下肢残疾人的出行工具,但直到1950年代才推出了专为运动设计的轮椅,这些运动轮椅由轻质材料制成,配有专门的轮子和制动器,使残疾人能更广泛地参与体育活动。

15941719536624_.pic.jpg

1944年,应英国政府的要求,路德维?!す盘芈ㄗ蠖┰谟⒐雇锌恕ぢ挛皆嚎枇艘患壹怪鹕酥行?,原本的康复运动逐渐演变成竞技运动。

推动社会变革与保障人权的平台

有学者曾将20世纪视为广泛鼓励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伟大世纪,这一时期,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律法、政策和措施,以增加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如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文件、决议,并确定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北美和欧洲国家残疾人立法起步较早,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立法。中国是首批签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国家。

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第6届“远南”运动会是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成果的第一次集中展现。运动会共有98人次超65项世界纪录诞生,中国代表团获金牌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3万名青年志愿者和十余万名观众热情投入,1400多名中外残疾人运动员所展示的竞技体育风采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中国残疾人体育史和人权发展史留下了壮美篇章。

与此同时,关于残疾人体育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的研究也开始兴起。21世纪初,在学术界发起了关于“体育是人权”的讨论,其核心内容是人人都应有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这种讨论开阔了体育运动研究的视野。

2008年夏天,有两位残疾运动员被允许参加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其中就包括南非残疾游泳运动员娜塔莉·杜·图伊托,她是奥运会开幕式史上第一位残疾人国旗手,也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残疾运动员。娜塔莉17岁时,因为车祸截掉了左腿,而在此之前,她是南非一颗冉冉升起的游泳明星。

“有很多黑暗的时期,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苦难。如果你想达到目标,就必须努力加油。在水里,我就和其他人一样,对手不会掉转头说,‘那里有个残疾人,我们游慢点。’”娜塔莉想要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参与比赛。但实际上,将她分到哪个级别的比赛项目中,却是对比赛公平性的极大考验,北京奥组委经过慎重考虑,还是给予了她这个机会。

在世卫组织举办的2021年包容性峰会上,总干事谭德塞说:“我相信,体育不仅是一项人权,也是改变社会和赋予其他权利的驱动力?!被嵘?,乌干达游泳运动员胡斯纳·库昆达奎分享了她的故事:“在我5岁时,我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游泳改变了我的生活。” 库昆达奎14岁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首次亮相残奥会,成为参加该届残奥会最年轻的运动员。

基于残疾妇女遭受性别和残疾的双重歧视的现实问题,联合国强调体育作为一种变革工具的力量对女性尤为重要。数据显示,93%的残疾女性没有参加过体育运动,女性在国际比赛中仅占残疾运动员的三分之一,通过为残疾女性提供参与的机会,体育可以帮助减少与残疾女性有关的性别刻板印象和负面看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育从康复理念转变为强调为参与体育的残疾人赋权,这反映了公众对残疾人体育的日益重视。尽管在实施赋权理念方面还存在问题,但它已被许多国家的残奥委员会列为优先研究课题。

2022年,英国国家残奥会遗产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霍普·沃克站在曼德维尔医院附近居民区的草坪前,试图还原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出现在这里的画面?!肮盘芈右豢季陀行坌淖持?,他不是想展示残疾人也可以在运动中表现不错,而是告知世人,体育能推动社会变革。”

15921719536608_.pic.jpg

残疾人体育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体现,残疾人运动员向世人展示出的美感和冲击力,有时甚至超出常规竞技体育。它丰富了人们对于体育之美的感知,亦改变着人们对于残疾人群体的认知。(图 Getty)

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一篇发表于《柳叶刀》子期刊的文章《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全球视角》中指出,残奥会、聋奥会和特奥会作为三大主流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其使命与宣言中都涵盖了利用残疾人体育赛事,来促进残疾人事业的赋权、包容与社会融合。并且事实的确如此,即使在体育赛事之外,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

“全球媒体的覆盖范围之广,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残疾人体育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也因此不断加强?!惫什邪挛崆叭沃飨评铡た死孜亩砸辉蚬愀嬗∠笊羁蹋鞘?012年伦敦残奥会开幕前,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制作投放了一则题为《遇见超人》的电视广告,将残疾运动员训练时的特写镜头、战场上的爆炸、公路上的车祸、令人不安的孕妇B超检查等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寓意“超人诞生于最艰难的时刻和随后的漫长道路上。”短片以英国嘻哈界传奇乐队“全民公敌”的作品《比你想象中更难》为背景音乐,气势磅礴、视觉震撼,“这则短短90秒的视频广告改变人们对残疾人参与体育态度的效果,超过过去20年所有努力的加和。”残奥会赛后报告显示,通过第四台观看比赛的英国观众超过4000万,占其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在残奥会开幕之前,只有14%的英国人表示期待观看。

菲利普·克雷文认为,体育赛事在动摇东道主民众对残疾人的成见、促进该国提升社会包容方面举足轻重。在他看来,2008年北京残奥会就是体育影响社会的最好例子,在筹办残奥会的七年间,中国通过了新的残疾人无障碍权益保障法律,并投资超过1.5亿美元在全国新建1.4万个无障碍设施,相当于过去20年相关投资的总额。其中,超过1700万美元用于新建60个热门旅游景点的无障碍设施,长城最受欢迎的景点新增了无障碍电梯和轮椅通道,有600年历史的故宫也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

于2008年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将残疾人应与其他人平等参与娱乐、休闲和体育活动写进第三十条第五点,规定“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各级主流体育活动”,这条公约的撰写人之一、残疾人体育研究学者玛丽·胡姆斯认为,“只有当残疾人不仅在场,而且以有意义的方式参与时,包容才会成为包容?!?/p>

《公约》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能力铺就了道路,借助《公约》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联合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利用体育促进残疾人的人权发展,2011年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体育促进社会包容:体育、残疾与发展》会议便是其中之一?;嵘锨康?,体育致力于减少与残疾有关的歧视,改变社会对残疾的态度,这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的包容性和无障碍环境的发展。

21世纪的残疾人竞技体育,已成为辅助器具领域研发和展示新设备的机会,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使得辅具不仅针对残疾运动员,也对残疾人的日常体育方式起到了优化和更新的作用。

在中国,承办残奥会、亚残运会等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借着无障碍环境和辅具的发展,残疾人国际象棋、围棋、轮椅舞蹈、轮椅太极拳、盲人足球等健身运动项目已在全国推广,肢残人轮椅马拉松、盲人象棋交流挑战赛、全国聋人柔力球交流赛等赛事更是成为全国性品牌活动。

3年前,东京残奥会闭幕之际,多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了“我们是15”的全球行动,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表示将其视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国际性平权活动”,“‘我们是15’通过将世界主要国际组织与全球12亿残疾人联结在一起,将残疾问题与种族、性别和性取向一同置于当今世界包容性议题的核心?!?/p>

尽管让残疾人充分实现平等融合共享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体育正在以“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力量,带领人们走向更远方。


责编:魏红

上一篇:关于残奥会的100个小知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