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磨眼里取出支离破碎的自己/她从残疾里/取出一个轻舞飞扬的自己/她在黑夜跳舞/红色的影子甩到他面前/她从困顿里/给他取出一个不停旋转的自己……”
11月17日下午,余秀华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登台YOUNG剧场在“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完成世界首演。这是脑瘫诗人余秀华的首部破圈之作,也是导演法鲁克·乔杜里的一次舞蹈冒险之旅。
生命力从诗歌破土而出
1976年生于湖北农村的余秀华在一个贫困家庭中长大,出生时因为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没有办法上学工作,余秀华早早就步入了家人安排好的婚姻。1998年,写诗成了余秀华平淡岁月里最好的慰藉,她在诗歌中一笔一划勾勒内心的情感,突破囹圄找寻生活的出口,所著的三部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我们爱过又忘记》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册,创造了近20年来国内诗集出版的“现象级纪录”。
人们惊讶于这位乡野女诗人的才情,她诉诸笔尖对人世间的细腻观察也打动了远在英国的法鲁克·乔杜里。《万吨月色》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余秀华的诗歌,2017年,法鲁克偶然读到余秀华的诗时,就被她寻求内心和外界接纳时的脆弱和挣扎深深触动,生命力破土而出,也勾连起了法鲁克的少时记忆。
“我是生活在英国的巴基斯坦人后裔,是移民的身份,而余秀华是生活在中国农村的身体残障的女性,其实我们都生活在某种阴影下,这是我们的共性?!贝幽鞘逼穑晨司途鲆庖朴嘈慊氖枵箍怀∥璧该跋?。
从负基础开始训练四肢
在此之前,余秀华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站在台上跳舞。脑瘫带来的身体残疾让她日常走路都“摇摇晃晃”,长时间站立已经足够消耗她的力气,跳舞更是一个难上加难的任务。
余秀华在《万吨月色》排练中。受访者供图
尤其进入排练厅后,余秀华发现,她需要从“负”基础开始训练四肢,对常人来说简单的动作,自己要经过无数次重复才能一点点克服身体障碍,完成一个舞者应该达成的动作展示。所以,哪怕短短几分钟的舞段,余秀华都会累得满头大汗。但她却没有思想包袱,“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喜欢流汗的状态,这样一具残疾的身体能够做出这些动作,已经是巨大肯定了?!?/p>
导演法鲁克也胸有成竹,“《万吨月色》的创作不是基于余秀华的‘不完美’,而是基于她的诗歌?!蔽私切┍ズΦ氖淝擅钊谌氲窖菰钡闹逵镅灾校晨肆肀脔杈?,邀请了一位手语老师用手语“朗读”余秀华的诗歌,之后再把这些手语动作幅度放大,从而构成了一组特别的“舞蹈词汇”,以此为编舞的基础。
“这是给予整个世界的礼物”
这一操作让余秀华很快感受到了舞蹈中她的文字痕迹,与另外几位职业舞者的配合也默契起来。除了导演原本引用的诗歌,余秀华还特意以“影子”为意象,为这部作品创作了3首新诗,《万吨月色》的剧名就来源于其中的一首《决心》:我的万吨月色已经沉入海底/但还不够/在你之前/我已经写下千篇情书/这些哪够?
余秀华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海报。受访者供图
YOUNG剧场节目总监包含感叹,诗歌的表达工具是文字,但诗歌抵达的却是文字无法抵达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万吨月色》看作余秀华诗歌的一个译本,它是一部在过程中的、有生命的、开放的作品。中外成熟的艺术家们用强大的意念与旺盛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示:舞蹈不仅是专业者的技能,更是普通人的本能?!?/p>
据悉,结束上海首演后,该剧将开启世界巡演的行程,导演法鲁克希望这部作品是给予整个世界的礼物。
责编: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