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助残

北京:2324名残疾人受益于帮扶性就业

2019-01-21 15:13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中国残疾人网记者刘湘伟图文报道)

1901221327391289425749副本.jpg
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研讨会现场。

190122132741374352414.jpg
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顾锦荣作主题发言。

1901221327401159214570.jpg
如常集团董事长任建伟总结 2018 年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并介绍了开展 2019 年帮扶性就业基地工作的思路。

1901221327401115968621.jpg
帮扶性就业基地残疾人代表发表感言,分享一年来生活的变化。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参与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持证残疾人51.76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18.86万人,已就业残疾人13.03万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残疾人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近日,由残疾人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如常主办的“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各区残联、各街乡镇残联及帮扶性就业基地负责人、残疾员工代表、残疾员工家属代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100余人齐聚一堂,就2019 年北京市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工作发展方向展开研讨交流。

会议由如常集团副总裁吕锋主持。他介绍到,截至 2018 年底,如常在北京市共计参与了 64 家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在北京、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市的 29 个地区开设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站和集中就业基地,与2000多家大型企业达成残障就业共建计划,帮助 8000 余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参加本次会议的 70 余家企业代表都积极参与讨论,表示在 2019 年继续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政策号召,与如常紧密合作,共同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参与到帮扶性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去。

残疾员工代表、残疾员工家属代表、帮扶性就业基地负责人先后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一致认为党和政府的扶起残助残政策好且落实到位,肯定如常在企业和残疾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调研员杨炳伟为大家梳理了 2018 年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介绍了2019 年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安排,并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此外,他还介绍到,随着近些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减税降费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有关部门适时调整残保金政策。在免征范围上,从最初的在职职工总数20人(含)以下小微企业,调整为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而残保金征收标准上限,由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低至2倍,具体来说,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小于等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按单位在职工年平均工资计费,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大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按当地社会年平均工资2倍计费。

在听取与会代表的发言后,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顾锦荣指出,“大家畅所欲言,一起回顾、一起展望,这样的问答、讨论很符合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他认为,分析当前残疾人就业形势,部署 2019 年残疾人就业工作,政府和企业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参与到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的相关各方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大家在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上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为残疾人谋福利。

据悉,“建立100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是北京市政府2018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去年实际建成127个,遍及16个区100多个乡镇街道,2324名残疾人通过帮扶实现了就业,其中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这三类就业最困难人群1036人,人均月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实施,与政府职能部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密不可分。2017年9月,北京市残联教就部向海淀区残联下发了《关于在海淀区残联开展辅助性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海淀区率先开展以职康站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依托,全面提升职康站残疾人适应性培训及适应性就业的工作模式,正式拉开了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的序幕。2018年,北京市首家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落户海淀区清河街道温馨家园,其他各区及时跟进并启动相关工作,依托温馨家园、职康站等基层服务设施建立起来的帮扶性就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为残疾人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