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包涵。
十多年前,高中课本里面就有节选《我与地坛》的篇目。那次的讲读记忆犹新,讲读到“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有这样一个儿子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母亲已经不在了,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园中找我了……”竟让自己泪流满面,而课堂上居然也听到了呜咽声?;蛐恚行┩Ш臀乙谎型硎懿斯裁?,或许,小小年纪的他们也经受了这样的失亲之痛吧!那一幕,时?;岣∠衷谖业拿媲?,让我对天坛心怀敬畏,对作者满怀敬意,对母爱满怀感恩。
读《我与地坛》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首先,面对苦难的人生,要学会挑战自我并稳步前行。作者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废了双腿。这是任谁都难以接受的残酷事实?!拔乙∽怕忠谓朐爸?,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地坛,古老的场地,沉静而庄重,此时的她,像极了一位慈祥而包容的长者,她允许她的每一个孩子在这里疗伤,静等养精蓄锐后的重振旗鼓?!澳嵌问奔?,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于是,我会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经过长久痛苦地煎熬,当我想明白后,剩下就是怎样活得问题了。
现实生活中,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都应该像史铁生一样倔强地活着,让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成为我们共同的意志。
其次,《我与地坛》中对母爱的诠释细腻、深沉而感人。文中好多句段我都熟记于心,就是因为作者对母爱解读的文字,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实则惊涛骇浪、波涛汹涌,那是作者对自己无知时举动的深深忏悔和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受伤很重且又失去母亲孩子的满脸泪痕。
最后,在《我与地坛》中我读懂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坚忍与矛盾?!八凑椅矣植幌肴梦曳⒕酢?,“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读这样的文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总会被触碰,不由得红了眼眶,暖了内心。
由此可见,文字的魅力,读书的益处不言而喻。有人曾说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旅游,是身体在读书;而读书,是心灵在旅游。那么,自今日起,让书籍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作者简介: 杨延玉,70后,舟曲一中教师,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