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张毅新:一位老人的“正能量”

2012-10-23 11:22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张毅新和居民腰鼓队的成员。因为有了各种社区活动,老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摄影/刘一恒)

(中国残疾人网站记者刘一恒报道  编辑:穆小琳)

67岁的张毅新不显老,穿一套灰色的运动服,目光有神,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颇有风度。要是稍微捯饬捯饬,穿上白衬衫黑皮鞋往台上一站,演讲、唱歌都是信手拈来,那姿态,绝对可称仪表堂堂。

不知情的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老人竟然是残疾人。张毅新是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三区社区党委委员,他生于1945年,年轻的时侯就是一位文体爱好者,每天下班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活动,日子过得十分乐呵。但幸福生活在他30多岁的时候被蒙上了阴影,他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扁平髋,双侧股骨头将逐渐坏死,直到不能行走。

张毅新平静而快乐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据医生说,这样的病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以后不仅极有可能与喜爱的文体活动绝缘,而且可能生活自理都困难。

张毅新“乐天”的本性战胜了苦闷感,他想“腿不好,不是还有双手嘛!”于是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1985年,张毅新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当时他所工作的北京灯泡厂唯一一名残疾人党员。

2001年,张毅新退休了,工作了半辈子,这一下子不上班了,说实在的心里还真没着没落。而且那时候的张毅新,股骨头已经坏死,“走路”也变成了“挪步”。张毅新心想“没有健康了,可不能再没了快乐!”退休后的第二年,张毅新牵头组建了垡头地区第一支居民腰鼓队和合唱团,弄得红红火火,一下子吸引来100多名团员,年龄最大的都70多岁了。那阵子,张毅新天天忙得“连轴转”,每周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但是心里非常充实和快乐。

好景不长,两年后,张毅新的病情忽然恶化,无法下地行走。这对于生活刚刚重新步入正轨的他来说,完全又是晴天霹雳。他在医院接受了双侧股骨头置换手术,双腿里放置了10根钢钉。张毅新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后,刚能站起来,就迅速归队了。这一次,他作为社区“俏夕阳”艺术团团长,又与垡头残联共同组建了垡头街道残疾人合唱队,并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比如有的残疾人出行不便,张毅新就背着电子琴上门去教。最开始,残疾人合唱队只有十几个成员,后来慢慢的发展到四五十个成员。张毅新定期教学员唱歌,教他们合唱的基本知识,发声的方法,唱歌的速度和节奏的讲究等等。

 
张毅新定期教社区居民唱歌,希望大家在歌声中找到快乐。(摄影/刘一恒)

 
张毅新组建的金蝉剧社。照片居中者为张毅新。

张毅新说:“我们通过合唱队这个形式来丰富大家的生活,成员里有智障的,有肢体残疾的,也有听力残疾或者视力残疾的,很多人其实不具备演唱的能力,我们就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大伙儿能开开心心的唱歌,活跃情绪。”张毅新常常告诉自己的队伍里的伙伴们:“甭管有没有艺术细胞,大家到这里来就是一个开心。”

除了在文体活动上当“带头人”,张毅新在社区还是有名的“热心人”。他所在的垡头小区都是几十年的老楼,下水道堵塞是常事,而且还常常造成邻里纠纷。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张毅新找到产权单位,争取到一台疏通机,从此为社区进行义务的管道疏通。谁家管道堵了,说一声,张毅新拎起机器就过去。双腿蹲不下,只能跪在地上干活,有时一跪就是一两个钟头。疏通时污水四溅、臭气熏天,干完活的张毅新常常满身臭味。有一次,老伴心疼地对他说:“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我跟你一块去,给你搭把手也好??!”从此,每次疏通管道,老太太总是冲到又重又沉的疏通电机前,把稍微轻一些的疏通轴留给张毅新拿。提起老伴,张毅新充满了感激。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在他们的感染下,很多居民都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垡头地区自来水和煤气置换后,各家各户的水费和煤气费都要交到银行去,宿舍楼里有的老年人,身体不好,身边又没有子女,出去缴费很困难。张毅新就和有关单位协商,成立了一个费用代收点,把住户的费用统一收齐后,再交到银行。

2011年,在朝阳区组织的“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评选中,张毅新全票通过。

 
社区给张毅新一间几平米的小屋子作为他的办公地点,居民们遇上各种问题总能来这里找到他。(摄影/刘一恒)

 
这些年张毅新获得的荣誉不少,但奖杯他并没有放在显眼处,问起来才找出来。(摄影/刘一恒)

在采访张毅新的过程中,记者能感受他内心的安乐,这种安乐不同于涉世未深年轻人的那种快乐,而是经历了风雨之后平和的快乐,这种快乐更加强大,大概只有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才会为别人带来快乐吧,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