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的侯斌,奔走于世界各地,用他的激情演讲和阳光笑容,将奥运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每次演讲结束,回放2008年点燃残奥会主火炬的那一刻,侯斌坦言自己都会激动,“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侯斌,1975年出生,黑龙江佳木斯人,9岁时因为火车事故失去左腿。北京申办冬奥会形象大使,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主火炬手,国际残奥委会首位国际残奥大使,连续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首位跨越南极和北极的残奥冠军。
文_《三月风》记者 冯欢
摄影_廖璐璐
在我十几岁时,“侯斌”这个名字已经被人淡忘了,他们叫我“一只脚的人”,叫我“没有腿的人”。如果不是从事残疾人体育改变命运的话,这样的符号会在我身上一直持续下去。
9岁那年,我被火车轧断左腿,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后,我在佳木斯造纸厂下面一个福利工厂做了拉车工人。一条腿拉不动,就和一个聋人合作,我在前面拉,聋人在后面推。
我记得工厂铁门中间有一个缝隙,每天上午11点左右就会有一束光照进来,那个时间,我总坐在凳子上切割纸管,看着这道光,仿佛看到我的希望。
1992年3月的一天,我正忙着搬运纸管,无意间看到电视机里播放的全国残运会的新闻,一闪而过的画面,却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我暗下决心要成为“领奖台上那个人”。那阵每天下班后,我都拿着哑铃训练,还惹得同事笑话。练了大概三个月,我们段长过来说,你这么练没有未来的,你要去体校,那才是训练的地方。第二天,我去了体校,当时教练说很抱歉我不能教你,因为你是残疾人,如果你摔倒了,我们赔不起。隔了一个月我又去了,又被拒绝。又过了半年,终于有一个田径教练收了我,因为我连着6天每天爬7层楼去找他,他被打动了。
1993年,我开始在省里接受专业的跳高训练。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夺得中国代表团首枚跳高金牌,2000年再夺悉尼残奥会跳高金牌,2004年雅典残奥会蝉联残奥会跳高金牌。2008年初,国际残奥委会正式启动残奥大使项目,我从克雷文主席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全球首位残奥大使。
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二三十年间,体育改变了千千万万个残疾人,也改变了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看法,改变了残疾人的价值观,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当我代表祖国站上全球舞台,点燃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火炬上升腾的圣火时,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只是“侯斌”,而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更是全世界千百万残疾人的代言人。
北京残奥会结束后,我成为报纸电视上常出现的对象,得到了外界更多关注,也愈加认识到身上有更大的使命需要完成,我和太太反复讨论、对标国际退役领导人及杰出运动员,最终希望通过演讲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残疾人体育精神,让更多人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
这10年,我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1500多场励志演讲,上到联合国、多哈论坛,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 2015年20号,和姚明、申雪、赵宏博、张虹、李妮娜一起成为北京申办冬奥会的形象大使。我明白,所有荣耀来之不易,不仅仅是我自身的努力还有社会的给予,还有大的社会环境,因而也更愿意尽我所能来回馈这个美丽的世界。2013年,我发起“再站起来”公益项目,帮助地震致残和意外致残的贫困家庭孩子免费安装进口假肢。站起来,他们的命运也会改变。
我只有一条腿,却走出这么多路了。对我而言,这不只是个人的故事,更是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最好印证。